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把握小说的主旨,注意小说中对比手发的运用。
2.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3. 学习体会《等待散场》中表现的青年人健康、纯真、美好的情感和《差别》中人物具有的责任心及办事缜密、有超前意识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 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与人生指导意义。
2. 通过阅读、分析课文,探究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揣摩小说含蓄巧妙的表达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主题,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体会《等待散场》中表现的青年人健康、纯真、美好的情感和《差别》中人物具有的责任心及办事缜密、有超前意识的品质。
体会《差别》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一、展示微型小说两篇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
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猎狮伊莉获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
”伊莉获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
她又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
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地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介绍微型小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惊奇、语言精练”(欧·亨利语)等四个主要特点。
艺术特色主要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二、作者介绍刘心武,生于1942年,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
1958年开始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长篇小说《钟鼓楼》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细腻,作品具有社会思考性,意蕴深厚,风格严谨。
三、初步感知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下面的结构图。
你觉得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谁?是“我”?还是小伙子,抑或妙龄女郎?“我”是一个什么形象?小伙子站在门外做什么?等待退票?——为什么“我”给他票他却不要?等待散场?——这说明了小伙子的什么性格特点?妙龄女郎站在前廊做什么?看芭蕾舞剧?——为什么不进剧场去看?等待散场?——这说明了妙龄女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小伙子——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的男青年。
妙龄女郎——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的女青年。
四、探讨: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我”在里面起了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了。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读者可通过具体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请说说《等待散场》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等待散场》中使用最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白描。
具体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
五、深层探究Ⅰ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有什么作用?小说需要环境的渲染、烘托,雨境既为小说塑造了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同时又在无声的语言中凸显了男女青年间纯洁美好的爱情。
深层探究Ⅱ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为结局,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天鹅湖》是一种象征,它是故事的起因,同时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而幸福的结局似乎也隐喻着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
深层探究Ⅲ“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指无私、伟大、纯洁的爱情。
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互相守候,心牵对方,守护着圣洁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
天鹅湖有一天,一位王妃对儿子齐格弗里德王子说,她明天就得挑选一位少女做他的未婚妻,并邀请她参加他们的节日。
王子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是谁?王子在梦中遇到他的心上人,可是她在哪儿呢?这时他被一群天鹅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便跟随它们,这群天鹅把他带到一个偏僻已成废墟的城堡附近的湖岸。
在湖岸,这群天鹅翩翩起舞,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吸引了王子。
这时天鹅突然间变成了一群少女,那位最美丽的姑娘向王子吐露了她们神秘而不幸的遭遇。
原来,那位美丽的天鹅就是被魔法禁锢的公主。
一个恶毒的魔鬼用魔术使她和她的侍女们变成了天鹅,只有夜间,在这湖岸才能恢复人的形象。
要解除巫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位年轻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能使她和侍女们摆脱巫术。
王子深深地爱上了天鹅公主棗奥杰塔,并向她表示了他的爱慕之情。
可是他们的谈话被恶毒的魔鬼洛特巴尔特偷听到了。
在节日舞会上,魔王洛特巴尔特带着他的女儿奥吉丽雅走进了大厅,奥吉丽雅是奥杰塔的复制品,其目的是迷惑王子,骗取他的爱情宣言。
王子以为奥吉丽雅就是奥杰塔,因此宣布与她结婚。
魔鬼洛特巴尔特狂笑着,带奥吉丽雅离去。
这时王子才明白这是个圈套,王子万分绝望地向天鹅湖奔去。
知道真相的奥杰塔无限感伤,决心不再宽恕王子。
魔王狂喜地露出狰狞的凶相,王子不顾一切地向魔王冲去,在奥杰塔和群鹅们的帮助下,魔鬼被王子致死。
从此巫术消失了。
奥杰塔和侍女们恢复了人形。
奥杰塔公主和齐格弗里德王子幸福地结合在一起……《天鹅湖》的音乐像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画,具有深刻的交响性。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
《天鹅湖》写的是齐格弗里德王子被母亲逼迫挑选一名少女做未婚妻参与节日舞会,在湖岸认识了被魔法禁锢了的美丽的白天鹅公主奥杰塔,并深深爱上了她。
后来两人历经误会和斗争,终于刺死了魔王洛特巴尔特,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结合在一起……“雨”是什么雨?为什么不是暴雨?——“寒风烈雨遍天边”为什么要是细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如何理解“永恒”?为什么《天鹅湖》能成为经典舞剧?为什么我愿意把价值180元的票让给小伙子?五、主题这是一篇爱情小说。
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在剧场外等待热恋中的女朋友散场的故事,热烈地赞美了永恒而纯洁的爱情。
六、艺术特色: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
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着散场。
作者从这一故事中赞美了他们纯真的爱情。
取材:从平凡事物中发掘出新的不平常的思想意义七、明确微型小说特点1. 立意深刻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掘出新的不平常的思想意义,选材严,开掘深,立意新。
2. 构思巧妙构思巧妙奇特,故事引人入胜,是微型小说的一大特点。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微型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起伏,有波折,有悬念。
3. 结尾新奇所谓新奇,就是要出人意外,给人回味的地方。
4. 语言精炼微型小说篇幅短,人物少,矛盾冲突高度集中,语言要求极为简练。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模仿《等待散场》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构思写一篇微型小说。
差别一、导入: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出话题二、基本解读:复述情节,把握内容。
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样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阿诺“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则“原地踏步”,布鲁诺不满老板的不公平待遇,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老板听后让两人分头去了解集市情况。
结果是布鲁诺跑了三次得到的信息,阿诺德一次就得到了,还带来了许多有利的相关信息。
三、问题探究: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人的差别是什么。
布鲁诺:原地踏步、薪水低、去了三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少(被动)阿诺德:青云直上、薪水高、去了一次市场,带回来的信息多(主动)2. 为什么办同样的事情会有这样的差别?他们真正的差别是什么?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态度、方式和观察能力。
最主要的差别是思维态度和方式。
两个人都很勤快,但是仅仅做到“勤”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态度和方式不同。
3. 微型小说是通过写生活的一个片段或一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的一个大主题,那么作者写他们的差别表现了什么主题?从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人待遇的不同引出故事,叙述了两人在市场调查中,捕捉、汇总信息的能力、办事效率的高低方面的差别,高度赞扬了阿诺德有责任心、办事周密,有超前意识。
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者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 小说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揭示这一主题的?用对比叙述的方法来揭示深刻的道理。
四、表达交流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我们也是社会中的一员,那么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觉得自己更接近谁?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只被动地完成别人布置的任务(或作业)是不够的,只有主动动脑筋,想问题,把问题追寻到底,并学会举一反三,才会进步。
我们现在都在一起读书,但未来的命运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取决于你怎么想和怎么做。
如果你现在学习上主动,多动脑筋想问题,那么你的成绩就会提高;如果你将来在工作上主动,多动脑筋把工作做得最好,那么你就会有出色,否则则相反。
五、微型小说的特点总结与归纳短小精悍,意蕴深远截取片段,以小见大布局谋篇,独具匠心人物速写,传神写照六、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留白手法——小说最后并没有直诉读者两人的差别是什么,而是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给读者留下了自己去想像和体会的空间。
七、片段练习:(一)书法家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的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
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
”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
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____________。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本文作者构思非常巧妙,虽以书法为切入点,但却不是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表现局长的多才多艺,题目《书法家》似褒实贬,其实是以此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官员不作调查研究的官僚主义作风。
看似出乎意料,实则又在情理之中,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参考答案:同意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二)在柏林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