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班阅读教学计划书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需求特制定以下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
”并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
出了如此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
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
交流。
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
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由此可见,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一年级孩子的重要工作。
班级读
书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开展的。
二、读书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三、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
四、建立书香家庭:
1、让孩子闻到书的香甜,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
要让孩子喜欢
阅读,必须先点亮儿童阅读的心灯。
让学生学会用眼睛阅读、用耳
朵阅读、用嘴巴阅读、最终达到用心阅读。
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为孩子建立小书柜,配合孩子的成长尽可能的充实相关图书。
(选择以下图书)先图书要有内容明确的画面,下方配有简单的一两
句话,字要大一些的。
不一定要有拼音。
印刷一定要清楚,色彩要
和谐。
内容不确定,可随孩子们的喜好,自行选择,科普、童话、
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均可。
然后是儿歌、童谣、谜语、古诗,这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内容。
如果孩子喜欢卡通,家长要帮他们选择健康的内容,但不鼓励阅读。
3、指导阅读方法,让家长有法可寻。
五、建立书香班级:
2、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来学校做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推广课
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在班级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绘本阅读。
4、一、二、三、五,4个早自习有指定的晨诵领读员带领孩子
们背诵校本教材《小学生经典吟诵》。
5、充分利用图书室,班级学生定期从学校图书室借到图书阅读。
六、评比汇报。
学期结束进行优秀书香家庭、超级小书虫等评选活动。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
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
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
同时,将优秀家庭的图书信息传递给其他家长,以促进书香家
庭的建设。
附书目:
1年级必读:
《365夜故事》
《三字经》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语文读本》
选读:
绘本读物《猜猜我有多爱你》《和甘伯伯去游河》《爱心树》等
《十万个为什么》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80%以上的学生拼音不过关,识字量极少,独立阅读相当困难。
因此读书兴趣较差.鉴于此种情况,特制
定本学期“营造书香校园”读书计划。
一、阅读内容及阅读量:
1、根据课表要求,一年级学生每学期阅读两本书:校本教材《阅读课本》,自选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读的儿童读物(童话、寓、故事、神话等)。
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五千字。
2、《小学生必背古诗》前10首。
二、阅读要求:
1、诵读时间为每天早晨8:00—8:10,《小学生必背古诗》前10首要求学生必须会背诵。
2、每周的阅读课语文教师范读《阅读课本》。
三、具体措施:
1、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00---8:10,由各班语文老师引导学生
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进行背诵,增加学生的积累量;由教师给学生范读
校本教材《阅读课本》,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文字中
逐步学会如何认真倾听,培养阅读的兴趣。
2、每周四的阅读课由各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用拼音进行阅读,巩固学生的拼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3、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学会读长句子,不读破句。
4、帮助学生自选一本适合学生读的儿童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西游记》《三百六十五夜》等)要求学生每天在家
阅读15--20分钟,星期日半个小时,可由家长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生
活识字的自主兴趣。
四、检测方法:
1、检查阅读量是否达到。
2、各班进行“讲故事”比赛。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
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
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
生
深刻的影响。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我们觉得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
体
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乐于与人交
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针对目标,我们又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
1、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大家都知道,学生入学前认识的字还
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为阅读奠
定了基础。
但由于低年级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
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反复重复或回读,难以形
成连贯的语流。
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
重点。
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可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
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做朗读
示范甚至领着学生读。
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悟,习得经验,切实
过好认读关。
如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扩
大认读单元。
2、感受乐趣,引发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
符号信息,与课文和课文作者对话交流,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的影响。
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伟人一一道来,多有乐趣。
渐渐地,这种阅读的
乐趣转化成一种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个
体积极性的源泉。
3、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
为可能。
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
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
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
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
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
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应当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4、培养习惯,持之以恒。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
能力在逐步提高。
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
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
读操作的行为倾向。
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拼
读音节,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地多读几遍,边
读边想;爱护图书……都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受到重视。
教师应从
“习惯关乎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习惯培养是具体体现在
细节处的,教师要讲清具体要求。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日之功,需
要反复抓,抓反复。
有的学生领悟得慢,有的学生今天掌握了,第
二天又回到原位。
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善意提醒。
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与家庭沟通配合都不应忽视。
从方法上看,应该变枯燥的说教为有趣的活动之中,如讲故事、编儿歌等。
把阅读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希望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习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