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所和活动中获取学习资源; ❖ 还可以以专家、学者、教师为语文学习的课
程资源,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都是不可忽视 的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
❖ 5.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能力。
为什么要整合利用课程资源
1、整合利用课程资源是 课程资源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 丰富性 ❖ 开放性 ❖ 开发性 ❖ 差异性
2、整合利用资源是 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大同市实验小学 曹月英
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
语文课程资源:
❖ 是指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 实施语文课程的必要条件,它包括语文 教科书以及其他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 材料及辅助手段和设备。语文课程资源 外延很广,它涵盖了学校、家庭、社会 和自然界等一切涉及语文课程与教育教 学的要素。
结束语
老师们: 语文课程资源内涵丰富,整合利 用之法亦
不胜枚举。此次讲座乃管中窥豹,甚而难及 其冰山一角。慨然应诺,欣然前往,只为抛 砖引玉。如若此,则深感欣慰。
谢谢大家!
(二)从课题角度看:
(三)从学习情境看
❖ 可以到大自然中探求语文学习资源; ❖ 可以到家庭中发掘语文学习资源; ❖ 可以到校园、社区中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场

学校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与课程: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条
件性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
组成部分,即使是素材性资源也不能直接
构成课程,它只是备选材料,只有经过教
育学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 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 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 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 课程资源:

❖ 广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 ❖ 狭义: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 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 条件的总称。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
❖ 按功能特点: 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 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
❖ 按空间分布: 课内语文课程资源 课外语文课程资源
❖ 可以以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 把它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行语文学 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包括现代传媒技术 所呈现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充分 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网络深入探讨;
❖ 可以以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重要议题特别 是“综合性学习”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 调动、发掘校内外可资利用的资源,开展 研究性学习等。
❖ 可以以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它 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
❖ 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包括现代传媒技术所呈现 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充分利用报刊、图 书、影视、网络进行深入探讨;
❖ 可以以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重要议题特别是“综 合性学习”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调动、发掘 校内外可资利用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 是新课标的刚性要求 ❖ 是新教材的必然要求 ❖ 是新教师的应然要求
3、整合利用资源是先进教学理念的 具体实践
三、语文课程资源整合 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立足教材,整合文本资源
❖ 1、删繁就简,找准“教点” ❖ 2、整合迁移,主题统领
❖ 整合同一主题的作品 ❖ 整合同一作者的作品 ❖ 整合同一写法的作品 ❖ 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
3.由内而外,拓展阅读
❖ 课内向课外延伸课 ❖ 课外读书推荐课 ❖ 课外读书指导课 ❖ 课外读书交流课 ❖ 课外读书展示课
落实 体现 突出 强调 实现
(补) (趣) (用) (深) (得)
(二)打破壁垒,整合学科资源
❖ 1、语文与音乐课的整合 ❖ 2、语文与美术课的整合 ❖ 3、语文与科学课的整合 ❖ 4、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三)注重体验,整合活动资源
❖ 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开拓由课堂教学所遭遇的实 际问题而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从课 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
❖ 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 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
❖ 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 来,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探讨等。
四、整合利用语文资源的原则
❖ 一个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两个基本点:适度、适时
五、整合、利用课程资源对教师的新要求
❖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三种观念 ❖ 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 课程资源的系统优化观 (整合、利用) ❖ 潜课程观(教师、学生、家长)
五、整合利用课程资源对教师的新要求
❖ (二)、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 ❖ 遴选、鉴别的能力 (发现其价值) ❖ 组合、变通的能力 (发挥其作用) ❖ 协调、沟通的能力 (实现其目的)
❖ 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 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 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 3.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 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 发,积极利用。
❖ 4.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 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 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 按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 文字资源 实物资源 活动资源 信息资源
❖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特点 ❖ 校内课程资源 ❖ 校外课程资源 ❖ 网络课程资源
❖ 按课程资源的形态特点 ❖ 有形资源 ❖ 无形资源
❖ 按存在方式:

显形语文课程资源

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 按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语文课程资源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