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关于物流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物流概念产生于1901年。

有人认为是约翰·克罗威尔(John F. Crowell )于1901年首先研究了物流问题。

(2)物流概念产生于1905年。

有人认为是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aker)在1905年提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即军事后勤(Logistics)的概念。

(3)物流概念产生于1915年。

认为是美国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一书中提出了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实物分拨)的概念。

学术界一般较为认同阿奇·萧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物流概念的人。

这也是早期“物流”被表述为PD的原因。

(4)物流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唐纳德·鲍尔索克斯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物流的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

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

一般认为,现代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20世纪初经济危机条件下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现代军事后勤理论。

战后“后勤”一词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使得物流的含义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坦克大会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

1963年,(美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成立,当时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uncil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1985年下半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

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空袭规模最大的一场高科技的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历时42天,其中单纯空袭轰炸38天,地面进攻战4天,参战国41个,其中出动作战部队的有28个国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计76万人参战(其中美军54万人),出动坦克4300辆,装甲车5600辆,飞机4000架,火炮2300门,舰艇400艘(包括6个航母战斗群)。

其后勤保障规模巨大。

为搞好后勤保障,美军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空运部队50万人和54.4万余吨装备和补给品,海运了340余万吨物资和610万桶石油,为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保证。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军战时人均日消耗物资约500公斤,平均一个月消耗物资约810万吨(54万美军,30天)。

这些物资消耗中,油料约占65%,弹药约占20%,其他消耗物资(包括士兵的口粮、饮用水、清洁用水、备份零件等)约占15%。

一般情况下,海军的人均物资消耗量约为陆军的4~6倍,空军则是陆军的10~20倍。

——要“打赢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勤是保障!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管理中指出:“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重新定义物流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与外部的移动以及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又进行了新的修改:“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再次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最新的修改:“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它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20世纪50年代中叶,日本在经济恢复中,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也有称为流通技术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于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物の流),是“实物流通”的简称。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

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1981年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出版的《物流手册》定义物流:“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企业竞争战略的变化,物流在企业经营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物流英文用语也由“physical distribution”转变为“logistics”。

为此,日本也于1992年将“物の流”改称为“ロジスティックス”(logistics的日本语读音,片假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没有将“logistics”译成相对应的日文,而直接使用其日语读音,为区别起见,日本将“物の流”视为“传统物流”,而ロジスティックス则指“现代物流”。

相应的,日本标准学会以日本工业标准(JIS)的形式,对物流相关的词汇作了两个明确的定义:一是“物の流” (对应于“Physical Distribution”)——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进行时间的、空间的移动过程的活动。

一般认为是将包装、输送、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此相关的情报等各项功能进行综合管理的活动。

在不同的对象领域有特定的不同称呼: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等。

二是“ロジスティックス”(对应于“logistics ”)——将物流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充分满足最终需要同时要解决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在此前提下追求高水平的、综合的完成包装、输送、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相关情报等各项工作,以谋求将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领域实现一体化、一元化的经营活动。

从上述介绍的物流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

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活动都适用”。

(见Donald J. Bowersox 1986出版《物流管理》)第三、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Physical Distribution)还是后勤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

第四、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所构成。

二、物流的概念物流的概念——“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它是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的移动过程,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如何界定“物流”概念中的“物”与“流”?(1)“物”的要素物流中“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这类物质资料可以是有固定形状的,也可是无固定形状的。

它包含了以固、液、气三种形状存在的全部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的“物”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因而固定不动的设施、建筑物等不属这里的“物”。

注意“物流”中的“物”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资、物料、货物、商品、物品等概念的区别。

①物资,物资是对物质资料的一种称谓。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将物资专指生产资料,现在泛指全部物质资料。

与物流中的“物”的区别: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研究的范畴。

②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物料具有可运动之性质,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③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交通运输领域将其运输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

除人之外,“物”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很明显,既然是交通运输的经营对象,“货物”必须具有可运动之性质,是物流学中“物”的一部分。

实际上,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物流学中的“物”指的就是货物。

④商品,商品和物流的“物”的概念是相互包含的。

商品中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亦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

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物流包含的对象,有一部分商品不属于此。

如不动产类商品。

因此,物流的“物”有的是商品,有的不一定是商品。

⑤物品,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

在生产领域中,物品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活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

在这些领域中,物流中所指之“物”,就是通常所称的物品。

总之,物流中所称之“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又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

(2)“流”的要素物流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在运动的基本形式中,化学的、机械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现象都不包含于内。

物流中的“流”(物理性运动)限定为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即“位移”。

三、现代物流理念(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二)“ 军事后勤” 与物流服务观念(三)物流价值与利润观念(四)物流系统化观念(五)精益物流理念(六)物流一体化理念(七)联盟与合作理念(八)绿色物流理念(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

在20世纪20年代,物流还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

30年代起,人们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物资的配给”和怎样加强对“物质分布过程”的合理化管理,其核心部分正如日本学者羽田升史所说:“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