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殖功能的新兴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被称为“现代物流革命”。

一、国外物流业发展情况及特点(一)发展情况。

随着物流内涵的不断扩展,物流管理手段、技术均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缩短物流时间、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组织合理化是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共同特征。

为了实现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目标,物流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政府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以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质量的提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使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物流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美元,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业规模已超过高技术产业而成为新的经济拉动因素。

2001年美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从2000年的%下降至%,日本为14%,英国为%,法国为%,意大利和荷兰均为%,德国为13%,西班牙为%,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二)发展特点。

1、政府普遍重视物流的发展。

各国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均把发展物流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规划。

日本内阁会议2001年通过《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除了继续建设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是降低港口费用)以提高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还提出要解决环保问题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与物流有关的新课题。

在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政府对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并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形成齐全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韩国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规划要求到2006年,企业的物流开支占企业收的比重将从目前的%下降到9%,使韩国成为东北亚转运枢纽。

澳大利亚政府2002年推出《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目的是搭建一个长期的、参与性强的计划和财务框架,对全国陆地交通网络进行整体开发。

2、搭建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营成本,使国际物流得以长足发展。

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过程与网络财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融为一体。

目前对于现代物流业发展来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完善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在欧洲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作用包括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的流程控制。

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如汽车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综合集成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一般都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同时还包括整套的供应链方案设计、港口电子网络化管理、仓库进出货自动化管理、卫星定位系统等。

4、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现货物流业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

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

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

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

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如美国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了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三)发展趋势。

1、物流服务的内涵将继续拓展,由最初只解决运输问题,逐步将装卸、搬运、仓储、保管乃至报关、通关、保险、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保税等业务统一进来,近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转让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物流服务过程继续延伸。

物流服务过程经历了“港口-港口”、“门—门”和“货架—货架”等阶段后,由于生产企业“即时供货”和“零库存”的需要,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以及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从而使物流服务过程向消费后延伸。

3、专业化物流服务不断壮大。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但能够提供物流作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顾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据对《财富》500强企业的一份调查表明,69%的企业已经使用了第三方物流,75%的企业打算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4、供应链管理开始盛行。

欧美许多企业通过直接控制供应链,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国际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正朝着全球采购、本地制造、全球分销的新型跨国公司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与国际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国际物流企业也正寻求开展“一票到底”的服务,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化、优质化的物流需求。

5、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在港口、机场、车站等物流枢纽结点上建设规模巨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规模。

1999年美国物流运输企业之间的并购达23件,涉及金额6亿多美元;德国邮政公司最近两年并购欧洲地区物流企业11家,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290亿美元的欧洲巨型物流企业。

6、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技术格局,今后的发展方向将包括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智能运输系统及集成化技术等。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发展现状1、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至2000年末,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航机场129个,航线1120条,里程151万公里,管道运输万公里。

货运量总计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3359亿吨公里。

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

仓储设施近年来发展迅速,年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

这就使EDI、ERP、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

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人背肩扛的落后搬运方式。

2、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

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

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3、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

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收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

4、物流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国家经贸委决定建立现代物流工作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以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并确定中国邮政等34家企业为现代物流工作重点联系企业。

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

交通部也发布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

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

上海市2001年已经由市政府下发了《上海市“十五”期间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深圳市从“九五”开始就把现代物流纳入规划中,其“十五”规划中的现代物流专项规划已经开始实施。

江苏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南京、徐州、苏(锡常通)三大区域物流中心,南京王家湾等八大物流园。

(二)存在问题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