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故事PPT

名人故事PPT


想到此,他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长者,我骑这马五年了, 所当无敌,曾一日行千里,我不忍杀它,现在赐给您”。于 是他命令骑兵全部下马以短兵迎敌,最后仅项羽一人就斩杀 了数百汉骑,自己也负伤十余处。这时,他看到汉军中有他 过去的部下吕马童,就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故人么?”吕 马童一看,马上对汉将王翳说:“这是项王!”项羽说: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于是项羽自刎 而死,时年30岁。项羽死后,王翳取了他的首级,其余汉军 为了争夺项羽的遗体,自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五个汉将 分了项羽的遗体,都被封侯。至此,汉王刘邦统一天下的脚 步再也无人能够阻挡,而一代西楚霸王,也在此结束了他辉 煌壮烈的一生!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 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 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 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 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 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 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 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 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 (7月1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 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 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 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 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 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 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 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 影响。
古今 名人故事
一、项羽
•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 202年),名籍,字羽,秦 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 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 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 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顶 级名将之一。是中国五千年 历史上的最强武将,古人对 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的评价。
五、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 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 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 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 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 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 品有《水调歌头· 中秋》、《赤 壁赋》、《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 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 游》等。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 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俊整洁,开启并 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 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 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四、成吉思汗
• 孛儿只斤· 铁木真(1162— 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 “成吉思汗” ,大约生于1162年。 其父亲是一位蒙古酋长,九岁时, 父亲被杀。年青时,他在一次敌 对部落的突然袭击中被俘。由于 怕他逃跑,他们给他脖子上套了 一个木枷。但是铁木真却在一片 原始荒凉的国土上,由一个无依 无靠目不识丁的囚犯崛身而起,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物—伟大 的蒙古征服者。
二、纳兰性德
•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 -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 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 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 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 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 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擅 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性澹 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 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 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所写 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 独具特色。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 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 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 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 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 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 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 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 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 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 祖。
• 项羽生平几件大事

• 鸿门宴: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
不料,刘邦军已经捷足先登,进入咸阳了。原来,当项羽在 巨鹿与秦军主力鏖战时,刘邦率领另一路义军利用秦军主力 胶着于巨鹿之机,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克宛城(今河南 南阳),入武关,顺利地进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南),迫秦王子 婴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刘邦占据关中后,派兵闭关据守, 阻止项羽入关。项羽见状,一气之下,破关而入,进驻
• 主要经历: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
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 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 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 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 (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不践古人“,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开创”尚意“书风,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 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提倡“士人画”。 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 中秋》(《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赤壁赋》、《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 赤 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 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 后雨》、《浣溪沙》、《临江仙》、《题西林壁》、《记承天寺 夜游》等。

人物简介:苏轼,豪放派诗人。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
长子夭折),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 “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 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 儿子高瞻远瞩。“轼”指车厢前的扶手,取这个名字说明父亲 希望他能出类拔萃,却不能过于突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 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 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 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 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一封信入狱,但他学识渊博,天资极 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自出新 意、
六、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 479年) ,姓孔,名丘,字 仲尼,鲁(今山东曲阜) 人。他是中国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 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 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 代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 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 为万世师表。
教育贡献:相传《春秋》
是孔子所作;孔子思想最主要的 文献是《论语》;《大学》《中 庸》两篇与反映被称为亚圣的孔 丘之后最伟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孟 子思想的《孟子》一书合在一起 ——《四书集注》,是谓四书。 四书与《诗》(诗经)、《书》 (尚书)、《礼》(礼记)、 《易》(易经)、《春秋》五部 经典合称“四书五经”,乃儒家学 说之核心经典。
客观评价: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
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 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 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 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项羽的性格也是失败的主要,他性格最大优 点自信,最大缺点也是自信乃至于是自负,目中无人,骄横 跋扈,自恃勇猛盖世把天下群雄都不放在眼里,同时他残暴, 多疑,也使他最后兵败垓下兵败,自刎于乌江。项羽虽然有 种种不是但他身上英雄气概,魄力,出色的军事才华和独特 的个人魅力是不得磨灭的,也最值得我们学习敬仰的,他是 个英雄,一个有着浓重个人英雄主义的盖世英雄。
铁木真容军事雄才大略、外交手腕、无情 残忍和组织能力于一身,在他的领导下所有 的这些部落都结为一体。1206年的一次蒙古 酋长大会正式宣布他为成吉思汗,即“万国 皇帝”。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向花剌子模国 王进攻,侵战了波斯和中亚;正当其他蒙古 部队向俄国进攻的时候,成吉思汗亲自率军 对阿富汗和印度北方发动了一次袭击。1225 年他返回蒙古1227年在那里溘然而逝。
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项两军剑拔弩张,矛盾迅速激 化。当时,项羽拥军四十余万,刘邦则不足十万。项羽有心 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军队,以独占关中。谋士范增也劝他 “急击勿失。”就在项羽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叔父却 把行动企图泄露给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 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 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在招待 刘邦的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 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 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发觉后借故逃脱。这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项羽进入咸阳后,自恃功高,不可一世。在咸阳纵兵烧杀, 掠取财宝; 大搞割地封王(在全国范围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