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科与整合课程

分科与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强调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学习,反对将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或简单拼凑。

一个主题中要绝对保持各学习领域的平衡是不必要的,但在一学期的总体规划中应相对平衡各领域学习内容。

后来,我们在制订周计划时强调尽可能考虑整个主题的进程和幼儿的学习状态,不把一个主题中的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这样,教师头脑中基本形成了"主题教学"的观念,这也是我园课程迈向"整合"的第一步。

两位教师争论的焦点在于整合课程如何看待幼儿的学习。

E教师的看法反映了当时我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即分科教学强调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实施整合课程时知识技能不再重要。

大家在激烈的争论中逐渐认同了一种观点:一个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知识经验的支撑,就不能称为"教学"。

我们实施整合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总结和吸取其中好的经验。

H教师的思考反映了我园很多教师在使用整合课程几年后的创造性、反思能力和专业水平。

H教师在分析课程生成线索时能结合本地区和本园的实际,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众多线索中寻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宜的内容生成新的主题,这种做法非常符合整合课程有关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课程理念。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老师们如何通过教材正确引导幼儿呢?
传统教材的弊端:
传统幼儿园教材实行的是分科编写,把幼儿园的上课作为主要的教育活动,变成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小学化的倾向;分科课程主要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忽视了幼儿本身的需求、兴趣、经验等心理特点;忽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及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和学习;重视个别差异,不能因人施教,不能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不分科综合教材的优势:
从幼儿长远发展来看,“不分科”综合教材更注重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全面发展幼儿的的身体素质、思维素质和人格素质,按照幼儿生命中的关键期设置,按照幼儿年龄发展的阶段性,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提供特定领域的学习内容,将大容量的教育内容(日常生活教育、
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融汇进去,它不仅囊括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还强调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表达能力与自我成长能力等五大能力的提升。

这种综合性训练对幼儿良好思维模式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便于编定教材。

分科课程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知识来组织的,以学科作为教学活动的单位,因此给教材编订带来很大方便。

②便于教师教学。

从教学上看,分科课程的内容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任课教师只要掌握了本学科的系统知识,便可胜任教学,而不要求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③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从学习的角度看,分科课程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有自身紧密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便于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

由于分科课程具有明确性,因此便于学校对课程管理,也便于对课程进行评价。

缺点:①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分科课程中各学科彼此独立,各自向纵深发展,割断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因而造成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个孤立的学科知识的堆积,很难把握事物的整体。

②割裂了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

分科课程注重的是学科和学科知识,忽视了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致使教育成了一种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抽象活动,难以真正提高人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

③忽视了学习的主体。

分科课程不仅忽视了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忽视了与学习主体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人的差异性、能动性及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因此造成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低下,也造成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缺失。

结合实情,适度分合
分科体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初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把全国的学校教育从混乱状态中迅速解救出来,统一了教学要求,使教育步入了正轨。

适应现代幼儿教育体系的幼儿园课程不是抛弃,而应该在继承传统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其所遗漏的部分——关注幼儿自身和社会生活。

既不能采取完全的“分”,也不能采取完全的“合”,要把握好一个“合”与“分”的度,将原来的课程分支拉近、合并或融合;无法进行融合的内容仍然需要分科,比如,在音乐、美术或数学领域中关于专业基本知识、技能技巧或方法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