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

(1)只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 职工工资、奖金收入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非公有制经济中 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则是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收 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 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
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比如员工拥有国有企业的股份所 得收入 )。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 [2014·广东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 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 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 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 推动经济发展。
③实践证明,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 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辨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 与收益分配。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辩证分析。
• 第一,积极作用和影响:(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 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计成本、不 讲效益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能动员一 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 得最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集约增长。(2)从利益索取角度说, 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利益索取权,既可激励要素投 入者投入的积极性,又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3)没 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对资源配置就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因 而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本身。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促进经济和社会进 步的有利杠杆。
4.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其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 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2)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 息等;风险收入,如红利。 (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学习小贴士 同是工资、奖金收入,分配方式不同
•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由于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权不平等,由于不同的社会成 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又由于人们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 和质量千差万别,必然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出现分配不公。另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存在非劳动要素所有 者对劳动者的无偿占有,出现剥削收入,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 剧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 其消极影响。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 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3.财产性收入 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 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 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 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实现 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错误。采 取②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 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③ 表述的措施。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错 误。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 (2014大纲全国卷)26.党的十八
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D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来自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核心考点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题眼突破
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 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 本生活需要。
(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两种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和收入 差距过分悬殊。
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必然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重要性: ①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 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 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 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从分配与消费的关系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有 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③(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角度)维护社会 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 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核心考点·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题眼突破 1.我国分配制度 (1)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具体分配形式
类别 按劳分配
对应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收入
生 产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要 素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分 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