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胜于言教(第三篇)
朋友!榜样是什么?榜样是船,让我扬起希望的帆,带我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榜样是指南针,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在迷茫。
正如范晔所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我坚信欲育人,身先行!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孔子说: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意思就是用行动来教育的,别人会跟着做;用空话来教育的,只能导致争吵。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
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的根本是身教则从,上行下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
当父母把买回来的水果藏起来不让爷爷奶奶吃,而是找一个爷爷奶奶不在的时机给孩子独享,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自私与狭隘;当父母把好吃的菜肴首先挟给爷爷奶奶时,孩子学会的是孝敬与分享;当父母双方互敬互爱时,孩子学会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当遇到困难时,父母勇于承担并努力克服,孩子学会的是责任和勇气。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初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句名言的时候,没有领会到它的深刻含义,等到有了多年教育经历、对教育真正用心之后才发现,这位教育家用直观的一句话,表达了如镜中物像般丰富变幻的内涵。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的品德、爱心、勤劳、习惯无不受父母的熏陶和影响。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树立“德行在先,才能在后”的理念,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思想,价值观,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会有孩子未来的七彩人生。
标题:(1)符合材料意思。
+ (2)观点明确;+(3) 能有理论的深度,且表现形式优美;+ (4)能把材料每段中的观点结合起来。
+(5)符合主流思想。
+(6)如果材料中有两个递进意思的主
题,用第二个意思定题。
+
开头评分:(1)最后是否表明了明确的观点。
+(2)是否有前期的描述,辅垫。
+(3)逻辑是否清楚,+不会有思想的断层。
-(4)语言描述文采好,-有适当的修辞手法。
+(5)精练,不能头重脚轻。
+(6)最好有名人名句.+(7)开头的观点要精练,最好是一句话。
+
正方部分评分:(1)分论点是否在第一句;+(2)分论点表述形式是否一致。
+(3)分论点的数量3—5;+分论点的论述形式是否多样化。
+(4)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样。
要么全因果,要么全概念等。
+(5)字数在800字左右。
+(6)能够引用名言证明。
+(7)语言描述精练-且文采好。
-(8)分论点最好总分总!+结尾部分评分:(1)能适当够引用名言证明。
+(2)语言描述精练且文采好。
-(3)分论点总结性升华描述全。
+(4)有对中心论点的升华。
-(5)字数在100字左右。
+
其它要求:(1)第一段铺垫排比句:三句后面可以不加句子过渡,四句排比必须用语句过渡+名人名言。
-(2)排比的格式要求严格一致。
-(3)修辞手法:可用排比且最好递进,也可用反问。
-(4)尽可能不用考试素材里的案例。
+(5)第一段最后一句观点一定要精炼。
+(6)分论点要有递进关系。
-(7)每个分论点最后一句话必须与分论点意思相对应,表达形式不一样且要有连接词,-三段反复的连接词不能一样,如:因此、总之、总而言之等等。
-
总体而言,这是一份挺好的作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考试时可以给到40分左右。
微笑地坚持着,我相信你能写出更好的作文!更相信你能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董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