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体验的美学功能名词解释:文艺心理学,审美体验,唤醒理论、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集体无意识,原型,知觉概念,高峰体验、艺术体验、体验生成、童年经验、崇高体验、超越体验、皈依体验、动机簇、艺术深思、内觉体验、形象范式、心理时空、心理治疗、批评意识、判断题:母题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手法或一种模式,它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每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超越体验是不是超越时空情感宣泄方式有哪几种?缺失性体验为何能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体验的核心:情感1、19世纪后半期,现代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地过心理学家费希纳,他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
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它建立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3、20世纪,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他认为,视觉在外部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观看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中遵循一定原则,如简化原则。
4、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它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5、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心理学在美学领域中的运用。
其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6、王国维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拓荒者,在20世纪初九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作现象,并融入自己的创造。
7、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代表人物是朱光潜。
朱光潜在1933年以《悲剧心理学》(英文)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出版,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变态心理学》,1936年开明书店出版了他于1931年完成的《文艺心理学》一书。
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8、回顾文艺心理学在10世纪后半期产生和20世纪兴起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以重视审美主体为特征的文艺心理学是对传统美学的挑战,而它的产生和兴起始终受着两股潮流的推动,一是受自然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一是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9、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10、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11、在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审美体验是一个核心的命题。
12、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
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向人的生命,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情感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13、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一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第二部分是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第三部分是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第四部分是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
14、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正出现一种走向综合的趋势,所谓的综合,一是指多种学科的综合,一是指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16、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同时,它们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
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
从研究方法看,普遍心理学更带有自然科学性质,它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而文艺心理学面对情感色彩强烈和复杂微妙的审美心理,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要达到定量和定性难度是很大的。
17、费希纳被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美学导论》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体现了他对审美的实验研究的全部内容。
18、在实验艺术心理学的当代发展中,美国的吉布森在图形后效、深度知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以创立生态光学理论而知名。
19、贝里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所谓“唤醒理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20、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意识是表层的部分,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表现,仿佛是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主宰;前意识是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它再一段时间里可能不属于意识,但还是有可能返回到意识领域中去;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
21、男孩有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即俄狄浦斯情意综;而女孩则有所谓的艾列克屈拉情意综。
22、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的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
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
一方面,自我需要驾驭本我,另一方面又要舒缓本我的紧张程度,当然这种舒缓需协调于现实。
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
23、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里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24、所谓自卑情结,是阿德勒动机理论的重要概念,原指来源于器质性的自卑感,后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
在阿德勒看来,艺术创造的动力就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
25、早在1936年,拉康就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论”。
26、惠太海默、柯勒、考夫卡等人通过对“似动现象”的反复实验,提出了格式塔的概念。
他们也提出了两条重要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同形论。
27、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a.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b.表现性c.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d.视觉艺术中的运动e.视觉艺术中的平衡28、阿恩海姆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诸如“知觉概念”这样具有创新精神的范畴,而且更在于他将这种范畴成功地运用于对艺术品的解释之中了。
在研究绘画时,阿恩海姆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这一原则完全是以知觉的抽象性为基础的。
阿恩海姆关于“知觉抽象性”、“知觉概念”、“简化原则”的基本含义:一件艺术品反映着、或者说解释着某种现实事物,并借助于这种反映或解释来表现特定意义。
29、需要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
它们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看做人的最高需要。
30、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并没有专门研究过文艺心理学,不过他们的一系列重要理论:a.决定论的原则 b.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 c.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31、体验是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体验是被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是经历后“继续存在意义”的部分,体验与艺术密切相关。
总起来说,体验与经验是有密切关系的,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但体验则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与升华。
32、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a.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b.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层意思是获得对对象本省的超越,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
33、体验的生成性特征:a.体验生成的互渗性b.体验生成的意向性c.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
34、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识等。
35、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意义:?童年经验作为建构艺术家体验生成的重要因素,比其他体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36、缺失性体验指的是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体验。
37、艺术家的丰富性体验指的是艺术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
38、崇高体验是艺术家被自然的或社会的外在触媒所刺激,唤醒了压抑在内心既带有痛楚成分、又带有狂喜成分的一种混合的激情体验。
崇高体验的重要特征:a.崇高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b.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c.崇高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
39、崇高体验的表现方式:一是喷薄而出,势不能遏,二是通过某一意味深长的叙述,讲崇高体验隐蔽在背后。
40、崇高体验的接受特征:在接受过程中,对崇高体验的感知有一个过程。
对于崇高体验冲口而出的作品,了解艺术家生平及其创作心理变化、纠葛、冲突等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将崇高体验隐藏在故事背后且相对客观性的作品来说,读懂故事并体味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特征及艺术家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乃至哲理性沉思,是不可或缺的。
感知崇高体验还有赖于接受者自己的高尚心灵。
41、优美体验是带有欢悦成分的相对幽雅的平和体验。
42、艺术家的超越体验指的是他们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验和感受。
艺术家的超越还包括世俗艺术趣味乃至文化环境的突破。
艺术家的超越体验还包括对个体存在的超越,即他们在感受社会时,将自己的感受与社会民众的感受融合在一起。
43、愧疚体验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感受,当个体因自己的某种行为违反内心的道德准则而引起了愧悔、内疚、自责的心理反应时,这种种心理反应即为愧疚体验。
艺术家的愧疚体验还与其内心深处的矛盾情感有关,还可能因自己所属群体之罪而产生愧疚之感。
44、体验有哪些特性?它与艺术活动构成哪些同构关系?45、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时内心的一种无意识的具有强制性的驱动力。
潜动机的主要特点有驱动性、强制性、潜在性。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自然和社会演化中逐渐积累并通过遗传机制保留下来的心理凝结物。
46、创作显动机显动机的主要特征:意象活动、情绪情感、创造性。
47、生命体验包容着基本需要,基本需要又作为动机簇出现。
48、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
双趋式动机冲突、双避式动机冲突、趋避式动机冲突、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49、癫狂这种强烈的情感心理活动,至少有两种心理特征:以激情的强化为标志和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50、艺术沉思的心理内涵:首先,“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揭示了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
其次,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回忆”,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的初步把握,也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