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显像对早期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显像对早期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显像对早期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显像在早期 2 型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分别观察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间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参数、应变和应变率参数,比较各组间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比值(Em/Am)、最大应变绝对值、最大应率变绝对值。

结果Em、Am、Em/Am在3个观察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P<0.05、P<0.01)、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之间(P<0.05、P<0.05)的最大应变绝对值、最大应变率绝对值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应变及应变率可用于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功能,定量评价心肌缺血。

[关键词]超声;应变;应变率;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功能
传统的超声心动图评价节段性心肌运动异常时受到测试者和临近心肌的运动影响。

应变、应变率成像是新近研发的一种定量测评心肌局部功能的新技术且不受临近心肌运动的影响,能敏感的定量分析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1,2]。

本文把超声应变率技术应用于早期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评价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60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分三组进行观察,对比。

(1)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58±9)岁;(2)单纯糖尿病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4~68岁,平均(60±9)岁;(3)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59±10)岁。

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无瓣膜病变,射血分数>50%;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2 仪器与方法:(1)采用GE Vivid 7彩色超声诊断仪,M3S探头、频率1.7MHz。

受检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角度131g/m 2,女性>100g/m2。

(3)在心尖四腔切面上运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测量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计算比值(Em/Am);进入应变率显像模式,三个标准切面上左室基底段的室间隔、前壁、后壁、下壁及侧壁心肌获得的应变和应变率参数。

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 -±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心肌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参数比较:见表1,图1(见封3)。

2.2 三组最大应变绝对值比较:见表2,图2、图3(见封3)。

三组最大应变率绝对值比较: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之间比较(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客观准确评价心肌功能一直是心脏超声检查的目标。

目前常用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反映心肌整体收缩功能。

而应变、应变率能反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状态,是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一个良好指标。

应变指心肌的变形能力,即心肌长度变化值占原心肌长度的百分数。

应变率是反映心肌发生变形的速度,即两点间心肌运动速度差与两点间距离的比值。

两者相对不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也不受周围心肌节段牵拉和整个心脏扭转的影响,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

舒先红等报道左心室基底段间隔、前壁、后壁、下壁和侧壁的应变和应变率差异较小[4],因此取其节段研究,结果相对真实可靠。

糖尿病性心肌病(DCM.diabetic cardiomyopathy)是严重的内分泌性心肌病变,是独立于其他心脏病之外的特异性心肌并发症。

早期即可出现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和微血管病变等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5]。

本文结果显示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尚未出现明显心脏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时,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多为正常,但收缩期最大应变和应变率绝对值已降低,同时舒张早、晚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也降低,说明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均有一定程度受损。

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心肌肥厚组患者相互之间舒张早、晚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性不大。

表明超声应变和应变率更能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另外观察组中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的心肌收缩期最大应变、应变率绝对值最小,说明左心室肥厚可能会加重心肌功能的损害。

参考文献
[1]Edvarden T, Skulstad H, Askhus S, et al. Regional myocardial systol ic function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ssessed by strain Dopplerechocar diography[J]. J AM Coll Cardiol,2001,37:726-730.
[2]Mele D, Pasanisi G, Heimdal H, et al. Improved recognition of dysfunction ing myocardial segments by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versus velocity in patients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Soc Echocardiogr,2004,17:313-321.
[3]Levy D, Savage DD, Garrison RJ, et al. Echocardiographic criteria for 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Am J Cardiol,1987,59 :856-960.
[4]舒先红,黄国倩,潘翠珍,等.正常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定量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805-807.
[5]Fang ZY, Prins JB, Marwick TH.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evidence, mechanis 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Endocr Rev,2004,25:543-5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