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


1.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 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 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 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 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 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 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 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变 色 龙 卵
返回
高冠变色龙
图片欣赏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 著名剧作家,他二十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 多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短篇小 说有《凡卡》《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草原》等,剧本有 《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作品 大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层的“小人物”,描写小 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 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 难生活。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 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6.小说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请举例分析。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如,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 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媚下的性格特点,正反 映在他的话语里。又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 “咳”“拧”等动作,都形象的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老百 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是将军家的 狗时“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十足。 7.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呢? 因为变色龙的皮肤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小说的主 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 像变色龙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小说的题目, 生动形象的揭示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 附势的本质,富有讽刺意义。
5.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
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
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 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小官僚,面对一般群 众时,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拿腔作势、作威作福, 而面对权贵时,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 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 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 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 不得不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 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 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的土壤。
1.读小说,归纳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奥楚蔑洛夫
环境: 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时期那个崇拜官爵的最
黑暗最反动的社会。
情节: 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案件。
2.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给课文分段 。 • 开端(1-5):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
场乱子——狗咬伤人事件。
• 发展和高潮(6-27):警官奥楚蔑洛
时代背景简介:
《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 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 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 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 麦里可夫后 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 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 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 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 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而且是那个崇拜 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3.找出小说中三次提到“法律”的句子,结合上 下文及写作背景,分析这样写的工具, 绝不是保护人民的,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 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 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4.据以上两点,结合写作的社会背景,探究 小说主旨。
主旨: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 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 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 庸俗、愚味的社会病苦。
2.请归纳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警察,但同时也是一条 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 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 预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这两句话可以借用到这个沙俄警官身上。
夫处理案件。
• 结局(28-29):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
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讥笑和恐吓。
3.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
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述。 4.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
“狗咬人”事件中,态度 急速变化着,而细细品味 这些变化,细心的你有没 有发现贯穿着变化中的不 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