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推拿研究进展20151205

小儿推拿研究进展20151205

解放后小儿推拿治疗研究进展小儿为至阴至阳之体,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发病以外感和饮食内伤居多,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在小儿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小儿推拿治疗肺系病症1.1发热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病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王光安等[1]用“一式三法”推拿(以调理脾胃为主导,进行捏脊,中药贴敷,摩腹)治疗小儿食积发热45例,先对患儿进行捏脊治疗,再用中药散剂(丁香、肉桂、肉豆蔻、藿香、八角,比例为1:1:1:2:1)贴脐后顺时针摩腹,一次推拿治愈3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5.6%。

徐力[2]在中医辩证基础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发热89例(其中外感束表证33例,风热袭肺证37例,阴虚内热12例,肺胃实热7例),以取天河水、掐总筋、推三关、推六腑、补脾土、运内八卦、点内劳宫、掐四横纹、赤峰点头(又称搬龙头,术者一手拿患儿腕部,另一手拿中指上下摇之20~30次后,再用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弹而拨之以通脉顺气,补血宁心)、点揉曲池合谷为主要施术手法,再辩证取穴操作,经临床观察98%以上的患儿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林爱英[3]用推拿治疗小儿发热31例,其中外感风热处方:外感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清肺金、清天河水以宣肺清热,推脊、揉大推、拿合谷清热解表;外感风寒处方:外感四法发散风邪,掐揉二扇门、揉一窝风、拿风池、推三关以发汗解表、疏风散寒;肺胃实热处方:清肺金、清脾土、清胃经以清泄肺胃实热,揉膊阳池、清大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以通便泻火,退六腑以清热除烦,摩腹、揉板门以理气消食;暑温高热处方:大清天河水、清肺金、退六腑以清暑泄热,推脊、清小肠、揉小天心以清热利尿,外感四法以清热透邪止头痛;阴虚内热处方:补肺经、补肾水、揉二人上马以滋肾养肺、滋补阴液,清天河水、揉内劳宫以清虚热,推涌泉以导热下行,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胃、增食欲。

治疗后痊愈29例,中断治疗2例。

1.2反复呼吸道感染王玉红[4]运用小儿推拿加自制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0例,感染期以邪实为主,治疗方法为感康灵加小儿推拿(退六腑、清肺、运内八卦,夹痰加推四横纹,夹滞加推板门、捏脊,夹惊加推揉、捣小天心),感染期1个疗程好转率100%;牵延期正虚邪恋,治疗方法为复感汤加小儿推拿(清肺、推三关、清补脾、揉二马,治疗有效率97.1%;恢复期以正虚为主,治疗方法为复感汤加减加小儿推拿(肺脾气虚取穴:补脾、揉二马、推涌泉、揉外劳、捏脊;肾虚骨弱取穴:补脾、推三关、揉二马、推涌泉、揉外劳、捏脊),有效率为95.1%。

表现为外感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提示本治疗方法提高了患儿抵抗感染的能力,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儿精力充沛,胃纳增加,体重上升,起到健脾的作用,证实“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

陈红蕾等[5]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116例,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小儿推拿基础方:1~3岁:平肝清肺8min、清补脾4min、运内八卦4min、按揉足三里2min、捏脊3遍;3~6岁:平肝清肺10min、清补脾5min、运内八卦5min、按揉足三里3min、捏脊5遍,随症加减。

治疗结束后第4~6月内,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推拿疗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在疗程结束后4~6个月内疗效更佳!邢鑫鑫等[6]随机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分为推拿疗法治疗组和口服脾氨肽冻干粉对照组,推拿治疗组基本处方: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各50次;②揉风池、风府、推大椎、掐总筋、分阴阳各30次;③运内八卦、推三关各100次;④摩腹5min;⑤揉小横纹、掐揉四横纹20次;⑥揉肺俞、脾俞、肾俞各200次;⑦推脊10下,捏脊6遍;⑧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足三里各100次;⑨捣小天心20次;⑩拿肩井。

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1.3咳嗽王英等[7]应用将80例风寒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刘氏小儿推拿治疗组和中药金飞草散加减对照组各40例,刘氏小儿推拿手法:(1)先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各24次;然后揉按迎香穴50次,按揉风池2一3mni,拿风池10-20次;最后按总筋,分推手阴阳各24次。

(2)推五经:主清肺经300次,次清心经200次,再清肝经150次,兼清脾经200次,清后加补100次,略补肾经100次,清大肠100次。

(3)加推三关90次,退六腑30次,揉一窝风100次,掐二扇门3一5次,揉按100次,揉外劳宫50次。

(4)推胸:揉擅中50次,分推擅中50次,直推擅中50次,按压肋间3一5遍。

(5)推背:揉肺俞20一30次,分推肩脚骨推“介”字50一100次,盐擦“八”字直至皮肤发红。

(6)关窍:揉按肩井3一5次,拿肩井3一5次。

结果显示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7.5%、100%,对照组分别为55.0%、9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王静等[8]运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配合走罐治疗小儿反复咳嗽,将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推拿走罐,小儿推拿处方:运八卦10 min,清肝肺10 min,清天河水10 min,揉二马10 min;痰多者加揉小横纹10 min;推拿1次/d;对照组给予药物口服,观察患儿咳嗽及咳喘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走罐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

付杰娜等[9]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感冒后咳嗽64例,小儿推拿处方:补脾经300次、清肺经300次、运八卦300次,痰湿者加丰隆、阴陵泉,各按揉100次;食滞者清大肠经200 次;虚寒者推三关100次,每天治疗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5例,好转3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3%。

1.4哮喘常规治疗长期服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物控制症状,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推拿疗法能改善患儿体质状况,在炎症介质的合成、介导、激活、释放等多方面起调控作用。

李旗、田福玲等[10-19]将临床上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各项临床观察,推拿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清肺经、清肝经、补脾、肺、肾经15mi,逆运八卦10min、推三关(表)、推六腑(里)100次,揉天突50次,揉定喘150次,分推擅中20次,揉按乳旁、揉按乳根150次、揉肺俞150次,开天门20次,推坎宫20次,推太阳20次。

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儿推拿可改善哮喘患儿体质[10];②小儿推拿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IL-17、IL-33、IL-6水平[11],及降低血清中NO及呼出气NO水平,提高血清H2S 水平[12],来改善哮喘临床症状;③小儿推拿可以改善急性期哮喘患儿大气道功能(两组FVC、FEV1、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④小儿推拿可以通过降低外周血组胺LTC4、LTD4、LTE4水平,纠正H1R/H2R平衡[14],可以通过降低血中PAF和PGD水平,并提高PAF-AH和DP 1水平[15],还可能通过上调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TLR1、TLR2、TLR4等机理[16][17],来缓解慢性持续性患儿临床症状。

殷明[20]运用推拿飞经走气治疗哮喘甲襞微循环异常患儿35例,推拿治疗手法:于患儿双手掌、指及前臂,搓手指2分钟,屈伸手指2分钟,挤压前臂1分钟。

两手共操作10分钟。

每日1次。

6天为1个疗程,间隔1天进行第2疗程,观察2个疗程。

该手法有疏通全身气血的作用。

中医认为,搓摩、屈伸、挤捏手指、掌以及前臂,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推拿后积分值(形态、流态、管周状态、综合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小儿推拿有改善小儿甲襞微循环的作用。

2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症2.1腹泻唐雨兰等[21]总结刘开运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经验,小儿推拿基础处方:补脾,清肝,补肺,补肾,推大肠,摩腹,揉脐,揉中脘,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捏脊,推上七节骨,再根据泄泻辩证分为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吐泻并作,加减取穴,处方治疗泄泻中多用到清或者补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手法,可见五经推治是刘教授小儿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根据临床再辩证加减。

刘珊珊[22]认为三字经派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主穴:清补大肠穴10min,运土入水5min,上推三关5min,清补脾10min,利小便5min(部位: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由掌根到小手指指尖),清补大肠和平补脾是主要的手法。

冯德林等[23]运用推拿治疗脾虚型婴儿腹泻30例,以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为处方,总有效率100%。

2.2便秘李刚等[24]综述了近十年来推拿手法在小儿便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几种治疗小儿便秘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手法。

出现频次最多的手法是清大肠,其次是摩腹(顺时针),推下七节骨,捏脊。

王风伟[25]总结三字经流派治疗小儿推拿便秘经验:小儿便秘以虚实为纲,实热证便秘取穴以平肝、清胃、退六腑、清大肠为主,虚热证便秘取穴以揉外劳宫、清补脾、运水入土、清补大肠为主。

郝宏文等[26]以运脾理肠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基本法手法:清大肠100次、摩腹100次(顺时针)、推下七节骨100次、捏脊3~4遍。

加减:实证便秘加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虚证便秘加补脾土200次、揉板门100次、揉足三里100次、补肺(补肾) 100次;脾虚肝旺加补脾土200次、揉板门100次、清肝100次、推天枢100次。

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7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厌食欧阳智鸿[27]总结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体会:小儿厌食一症,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

故治疗当遵先贤“脾健贵在运,胃健贵在通”。

以健脾助运,和胃益气立法,处方以推五经、大肠、六腑,揉脐、中院、龟尾,按揉足三里,捏脊为主,治疗宜在空腹和进食之前施术。

程红云[28]运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以推六腑、清胃经、推四横纹、捣小天心、掐五指节、按压精灵及威灵、捏脊为主方,治愈53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