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一)世界经济态势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更是遭到世人的怀疑,是否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根据2014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逐渐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
2014年美国经济一片向好,并且即将成为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主力军。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季率增长3.9%,经济可谓强劲反弹,而且这一态势在近一年两年内有维持稳定的趋势,经济发展预期良好。
另外,尽管在2014年年初欧洲遭遇乌克兰危机,欧洲经济正在缓慢复苏。
但是这种复苏呈现一种不均衡状态。
欧洲复苏的主动力是德国。
法国的表现是经济衰退放缓。
像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债危机国家正在逐渐退出国际援助计划。
虽然2014年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新经济体呈现减速现象。
例如中国2014年以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由于金融风险和政治问题也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
总体来说,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新兴经济体发展基本稳定,发达经济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短时期内这种良好势头有望继续保持。
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
(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1)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一表二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由上表可知2014年GDP增长速度和2013年相比有所放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国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213,118.1亿元,同比增长11.5%。
前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8.3%、17.1%、14.3%和13.1%。
虽然在我们看来社会消费品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但是这种增长应该是更为健康和稳定的。
自从新领导班子上台以来,反对铺张浪费,公款吃喝,这对消费的增速是一次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并非持久的。
2014年中国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问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例如高端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转变。
消费战场也在发生转变,由传统的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变。
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私人订制”正在掀起热潮。
消费热点发生变化,健康开始占据榜首。
今年11月11日淘宝光棍节大型促销活动,仅一天的销售额就突破300亿,相当于沃尔玛在中国半年的销售业绩。
可见当前网购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消费,出口和投资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三驾马车,无疑消费的稳定增长对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3)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消费者消费选择一样,国家和企业的投资决策对经济增长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凯恩斯认为,经济的波动主要是由易变的投资引起的,而投资决策的制定主要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比较。
2014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由下图可知房地产投资热度回落,同时也进入房地产的销售业绩的冬天,全国各地楼盘滞销降价,特别是二三线的城市情况尤其严重。
2014年1-10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264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7%。
由下面的折线图也可以看出,今年不管是民间还是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显著降低。
2014年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和13年相比降低。
政府的投资重心转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枢纽建设领域和生态环境恢复领域政府投资比重和历年比增多。
增速总体来说,今年投资对GDP的贡献降低0.3个百分点。
(4)2014年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分析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往年相同,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尽管从春季开始,人才市场逐渐活跃,一些企业开出优厚的条件大量招聘员工,但是用工荒现象依然很严重,很多人手高眼低,一些辛苦的岗位根本不愿意去。
由于中央出台的一些政策,一直被国人热捧的公务员岗位,今年遇冷。
如今一些大学生们不再坚持毕业后一定留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回归二三线城市,目前二三线城市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甚至四线城市,西部城市等越来越受到求职者的亲睐。
这种趋势降低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
2014年就业新增人口超过1000万,调查显示的失业率在4.1%左右,由此可见今年总体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结构失调一直是难以调和的问题。
由下图可知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长速度与2013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幅度很小,总体上来说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这一点和我国2014年GDP的增长水平是一致的。
(5)2014年物价水平分析物价水平关乎民生,居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消费,与消费息息相关的就是物价变动水平CPI了。
由图可知,2014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与2013年相比有所降低,因此通货膨胀的压力减小,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
根据2014年度的最新统计数据,食品,烟酒,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通信,娱乐文化,居住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上涨。
食品价格的变动往往是物价变动水平的重要推手,食品价格的变动是大家关注的重要领域。
在食品价格中,猪肉,鲜菜,油脂的价格都小幅度下降了,可见在这些人人每日都要消费的生活必需品领域,居民的消费压力降低了。
虽然生猪和鲜菜价格暂时降低,但是我们仍然要警惕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所带来了新一轮价格上涨。
粮食价格又是食品价格的基础,由于有政策保障;今年未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年年增收,我国粮食储存充足;再加上美元指数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期货合约连续受挫,2014年我国粮食价格增速缓慢,出现前高后低的趋势,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主要粮食的价格都很难出现大幅度价格上涨的情况。
另外在服务价格中,由于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价格提高,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
由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提高资源消费品的价格,因此2014年调整的资源消费品的价格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总体上来说,2014年物价在国民可接受范围内温和回升。
CPI反映的是消费环节的物价水平,相对应的一个指标是PPI,其反映的是生产环节的工业价格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十月份的PPI环比下降0.4% 同比下降2.2%。
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行业有燃气生产和供应、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下降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等。
然而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和国内工业产能过剩等。
(6)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分析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累计值为3,530,573,594千美元,年度同比增长3.8%。
由上图可知,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进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幅度不稳定,有的月份甚至是下降的。
2014年下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速明显高于上半年,外贸正在逐步回暖。
然而近三成的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基于2000份的问卷调查中,有34.9%的外贸企业对未来两三个月的进出口情况信心不足。
目前外贸行业存在很多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外部需求情况不确定;第二,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选择撤回在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回流入本国,致使我国出口量降低;第三,近年人民币的连续升值,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四,生产要素成本逐年提高,例如人工资每年都在上涨,相应的出口产品价格也在上涨;第五,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打击我国的产品出口。
2. 上图是2004年至2013年我国利用外资情况,可见10年间我国外资利用额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2011年至今上升趋势减缓。
近年来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吸收的外资无论是从质量方面还是数量方面都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服务业吸收外资迅速发展;二,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比重增大;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稳定增长。
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资寻求自身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加强,我国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境外企业累计实现投资达4606.4亿元,,前9个月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7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投资范围涵盖了全球152个国家,4475家境外企业。
另外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领域增幅都超过15%。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这样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7)2014年中国对外关系情况分析2014年全球经济呈现不均衡复苏态势,我国国际关系仍然遵循:和平、发展、合作、安全、变革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中国迈着大步走向国际,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全世界,中国外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渐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前进过程中面对许多问题。
与和平相伴随的是世界局部地区冲突不断。
极端恐怖主义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些国家政治结盟、军备竞赛、军国主义复苏;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宗教、政党、地区问题,国内政局动荡。
这些都是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
与发展相伴随的是道路曲折困难重重。
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已经走过6载。
从今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各国逐渐摆脱危机的阴影。
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呈现经济复苏态势,但是这种复苏是不稳定不均衡的,随时会面临反复的问题。
由中俄等国所组成的新经济体的发展表现出与发达经济体脱钩的趋势。
与合作相伴随的是世界竞争不断加剧。
21世纪各国逐渐意识到人才、科技的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留住精英,各国出台很多优惠政策。
世界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名族性格等各个方面。
尤其“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值得一提是韩国的文化产业,目前“韩流”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国,这一产业每年为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做出巨大的贡献,可见“软实力”的重要性。
与安全相伴随的是对抗。
安全无疑是各国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全二字也是今年主流词汇之一。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让各国元首意识到了维护本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但是各国重视安全的落脚点不同。
中国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新型安全观,主张建立集体安全,公共安全,综合安全。
美国日本等国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扩充军队,突破宪法限制。
与变革相伴随的是任务艰巨。
无论是经济正在复苏的发达经济体还是任然备受困扰的新经济体,变革是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