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工期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建文)

影响工期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建文)

影响工期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影响工期的因素
、业主因素
如因业主使用要求改变而进行设计变更。

应提供的施工现场条件不能及时提供或所提供的场地不能满足工程正常需要。

不能及时向施工承包单位或材料供应商支付工程款等。

、勘察设计因素
如勘察资料不准确,特别是地质资料不对或遗漏。

设计内容不完善,规范应用不恰当,设计有缺陷或不对。

设计对施工的可能性未考虑或考虑不周。

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不配套或出现重大不对。

、影响建设进度的不利因素
如施工工艺不对。

不合理的施工组织技术指导文件。

施工安全措施不当。

不可靠技术的应用等。

、自然环境因素
如复杂的地质条件。

不明的地下埋藏文物的保护、处理。

不可抗拒的天气条件如大风、暴雨、冰雹、霜冻等。

、社会环境因素
如节假期交通、市容整顿的限制。

临时停水、停电、断路。

外界社会分子的扰乱等。

、组织管理因素
如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种申请审批手续的延误。

合同签订时遗漏条款、表达失当。

计划安排不周全,组织协调不力,导致停工等料、相
关作业脱节。

项目经理领导不力,指挥失当,使施工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交叉作业、配合上发生矛盾等。

、材料、设备因素
如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供应环节的差错,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度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调换。

特殊材料及新材料的不合理使用。

施工设备不配套,选择失当,安装不对,机械故障等。

二、对影响工期因素的应对措施
、施工全过程管理组织
工程部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针对工程特点,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进行工作。

分工要明确,责任与义务要落实到每我的身上。

项目经理为全权负责人,明确对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等各单位之间及其内部原因,以及项目组织内部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均由项目经理承担协调不力的责任。

、施工管理中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
网络计划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首先要制定一种合理的计划与方法,严格控制关键工序,关键分项、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工期。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没有达到目标或是没有做好计划从而可能引起工期的拖延需要施工人员采用因果分析图、影响因素分析表、工程量、劳动效率对比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工程施工拖延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量的大小。

采取积极的赶工措施,以弥补或部分地弥补已经产生的工期拖延。

主要通过调整后期计划,采取赶工措施,采
用关键线路分析的方法确定各部分拖延对总工期的影响,并采取修改网络等方法解决进度拖延问题。

、合同的签定以要求工期的各个细节
既订施工合同要明确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以及每个环节完不成所导致的损失由谁承担以什么方式承担承担多少等等。

要求细节、中间环节要加以要求并要求要求得具体,要有过程控制条款,用来保证工期最终目标的实现发挥合同作为最终目标控制的依据作用。

、对进度的监督
安排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定时巡查施工现场,密切注视工程的进度与开展的程度。

审阅监测日报,如有异常,立即汇集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各部门的协调
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部门、运输部门、水、电供应部门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工程的进行中各个都起着重要作用。

施工单位要将他们串联起来,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对于工程的开展大有益处。

协调工作主要包括:协调各承建单位的关系,使其互相配合,搞好工作衔接,保证建设进度按计划实施。

协调业主与承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合同条件的履行中应公开地维护双方的利益,确保工程的进度。

、施工条件变化的对策
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养成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如果是由于恶劣气候原因导致的停工,需要施工者在气候转变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追
赶工期。

例如增加资源投入。

增加劳动力、材料、周转材料和设备的投入量。

重新分配资源。

项目经理一定要有预见性,计划订立时,要相对严谨、周密和具体,使计划工期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具备可操作性。

加强对施工者的管理以及加强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我素质。

管理人员在工程进行中要多次检查,看是否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尽可能避免火灾等一系列完全可以避免的不利现象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