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多靶点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三维多靶点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三维多靶点深井轨迹控制技术
一、概况
QK18-2油田位于歧口区块,大大小小的断层很多,地层相当复杂。

QK18-2油田分北块、南块、中块,主要钻探沙河街的油层,平台结构3X4,间距2.0X2.3m,结构北角358.9度,井身剖面全部为三维多靶点定向井,方位最大变化68度,井斜最大变化35.86度。

平均井深3515.64米,最深井深3938.42米,靶区半径控制范围:50m。

QK18-2平台分两次批钻方式,第一批钻5口井,第二批钻7口井。

QK18-2平台全部钻三维定向井的第一个丛式井平台,是丛式井集束作业难度最大的一个平台之一。

二、井身设计
第一类定向井(P3、P4、P6):平均井深在3247米左右,目的层为沙河街。

井身结构:17-1/2”井眼+12-1/4”井眼+8-1/2”井眼
第二类定向井(P1、P8):平均井深在3919米左右,目的层为沙河街。

井身结构:26”井眼+17-1/2”井眼+12-1/4”井眼+8-1/2”井眼
四、平台槽口图和井位图
五、项目难点
1、深井作业安全问题。

2、克服摩阻,保证滑动钻进。

3、二次造斜,二次造斜点深,是否容易造斜,是否滑得动。

4、合理优化轨迹。

六、施工思路
大位移三维多靶点定向井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克服摩阻,保证滑动钻进和井眼轨迹合理控制。

在井眼轨迹需要调整时,能够及时的调整,如果各方面原因不能调整时,怎样合理的把困难有效的克服,顺利中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1、总结本地区各地层的漂移规律,合理利用地层的自然漂移规律,达到有效控制井眼轨迹的目的。

2、裸眼井段长,摩阻大,扶正器托压严重,不能滑动钻进时,在轨迹控制不失控的情况下,合理利用井身结构,把困难转移到下一个井段或改变钻具组合。

3、合理选择第二造斜点,合理选择造斜率。

4、从始至终,要准确的预测井眼轨迹。

5、合理选择马达弯角,使之能够满足井眼轨迹控制的需要。

6、优化井眼轨迹,降低作业难度。

七、井眼轨迹控制
下面以P8井为例介绍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中间穿插其它井遇到特殊情况下的轨迹控制:1、26"井眼轨迹控制
26"井眼主要任务是防斜打直,做好防碰扫描。

利用大钟摆钻具,轻压吊打,钻进至208米,投测多点起钻。

钻井参数控制:钻压:0.5~2.5吨;排量:4200升/分;转速:80转/分;平均机械钻速:62.45米/小时。

2、17-1/2"井眼轨迹控制
钻具组合:17-1/2"PDC+9-5/8"AKO(1.5)+16-1/2"STB+8"F/V+8"NMDC1+8"MWD+8"NMDC1 +7-3/4"(F/J+JAR)+X/O+5"HWDP13
P8井17-1/2"井眼造斜,造斜点248米,按照设计轨迹开始造斜,平均机械钻速45米/小时,钻进至683米造斜结束。

反扭角20~40度。

17-1/2"井眼主要在平原组和明化段,可钻性好,钻进至1213米17-1/2"井眼结束。

井眼轨迹控制较困难:
1)17-1/2"井眼的欠扶正器尺寸选择有限,只有16-5/8"和16-1/2"两种,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2)降斜率0.5~1度/30米,漂移率0.4~1.5度/30米。

3)裸眼井段长,滑动困难。

裸眼井段超过600米之后,摩阻大,钻具托压严重。

3、12-1/4"井眼轨迹控制
钻具组合:
12-1/4"PDC+9-5/8"AKO(1.15)+11-1/4"STB+8"F/V+8"NMDC1+8"MWD+8"NMDC+7-3/4"(F/J +JAR)+X/O+5"HWDP10
P8井三维多靶点定向井,12-1/4"井眼主要控制好井斜、方位,越靠近设计轨迹越好。

轨迹控制原则是,12-1/4"井眼稳斜稳方位,把二次造斜点推迟到8-1/2"井眼,降低作业时间。

轨迹控制原则从始而终贯穿12-1/4"井眼。

12-1/4"井眼完钻原则是进入东营组50米下9-5/8"套管。

明化镇地层的漂移规律:降斜率为0.2~0.5度/30米,漂移率-0.2~0.3度/30米;进入馆陶组,降斜率为0.1~0.3度/30米,馆陶底部井斜有微增斜趋势,增斜率0.1~0.5度/30米;方位较稳定。

馆陶底部有微增斜趋势后,滑动钻进非常困难,这也是使用PDC钻头的缺点,采取划眼和降低钻压的方法控制井眼轨迹。

12-1/4"井眼的困难是裸眼井段长,滑动困难,必
须进行有效的轨迹控制和井眼优化,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难度和作业风险。

井眼轨迹控制中要时刻预测轨迹趋势和第二造斜点,有计划的将第二造斜点和一些12-1/4"不能解决的困难推移到8-1/2"井眼进行解决。

钻进至2865米,12-1/4"井眼结束。

4、8-1/2"井眼轨迹控制
钻具组合:
8-1/2"PDC+6-3/4"PDM+8-1/8"STB+6-1/2"F/V+6-1/2"NMDC+6-1/2"MWD+6-1/2”NMDC+
6-1/2"JAR+SUB+5"HWDP*13
合理选择造斜点,合理选择造斜率,使井眼轨迹平滑是8-1/2"井眼解决的主要问题:1)进入8-1/2"井眼首先降斜,降斜结束后再全力扭方位。

设计方位变化68度。

2)控制好造斜点,和造斜率。

控制不好有脱靶的危险。

3)中靶原则是中1#靶的左靶边中3#靶的右靶边。

4)油基泥浆可解决托压问题。

5)解决滑动钻进钻速问题。

6)合理选择扶正器。

造斜结束后,稳斜或降斜钻进,选择上扶正器尺寸8-1/8"。

按照制定的方案,旋转钻进至2884米开始滑动降斜,降斜结束开始全力扭方位。

滑动钻进进尺很慢,4~10米/30米,滑动钻进能够正常进行。

摩阻15~18吨,钻压1~5吨,反扭角60~100度。

马达弯角1.15度理论造斜率为6.96度/30米,每柱滑动钻进12~13米,造斜率控制在2.8度/30米左右。

整个东营组井段都在滑动钻进,无法有效的分析地层的漂移规律。

8-1/2”井眼钻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P1井8-1/2”井眼要求稳斜井段长,并且控制范围小,将8”扶正器改为7-3/4”。

稳斜作业中,增斜率0.4~0.6度/30米。

裸眼井段超过500米,滑动钻进相当困难,在继续旋转钻进,3#靶将脱靶。

及时改变钻具组合结构:
a.更换扶正器尺寸,尺寸由7-3/4”更换为8”。

b.马达本体扶正器套子由8-3/8”改变为8-1/8”。

改变组合后,降斜率0.4~1.2度/30米,达到了改变组合的目的,使P1井不需要滑动钻进,降斜进靶。

单井轨迹控制图
正确处理滑动钻进中遇到的问题
在使用PDC钻头无法滑动钻进时,要正确判断原因,有的放矢的去解决问题。

1、摩阻问题。

摩阻是由钻具与井壁或套管产生的摩擦阻力,影响摩擦阻力的因素有三点:
a. 泥浆的粘度高,含砂量高。

b. 泥浆的润滑性差。

c. 井眼轨迹不光滑。

d. 产生岩屑
床。

摩阻大小不是直接影响滑动钻进的因素,只要钻具能够克服摩阻,产生连续下滑的动力,滑动钻进就能够进行。

2、地层问题。

存在两个问题:a. 地层岩性不均质,使PDC各刀翼受力不均匀,地层对PDC
的反作用力,使工具面不稳定或马达蹩泵。

3、马达问题。

钻具没有托压问题,接触井底就蹩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钻头慢慢接触
井底,或增加或降低排量,是否能够解决。

如不能解决起钻换马达。

八、技术统计:
九、结论
QK18-2平台各井的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很大,作业从始而终都是按照设计的轨迹、施工措施、技术方案在执行,井眼轨迹控制得当,圆满完成QK18-2平台的作业。

QK18-2油田8-1/2"井眼使用油基泥浆,有效的降低了摩阻,解决了钻具托压问题,也是本井大段滑动效果较顺利的原因。

纵观三维多靶点定向井的作业成功,体现了技术措施周密、细致,施工方案制定得当,执行彻底的方针。

QK18-2丛式井平台安全、优质、快速的结束了,比ODP提前天,为作业者节约作业成本几千万元,这就是解决三维多靶点轨迹控制问题带来的成绩和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