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
当今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而且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
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者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新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标准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对此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者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越来越来积极还是越来越来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来强还是越来越来?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大量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位英语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力充沛,情
绪饱满,从而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
反之,如果教师萎靡不振,受其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就会受到挫伤。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英语教师要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威信,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感情,让学生喜爱他(她),“爱屋及乌”从而喜爱他(她)的课。
确实如此,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来看,我发现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
当你很有亲和力时,学生就会把你当朋友,与你无话不谈,再你的课上会很活跃,而你所教的这门学科他们也会学得很好。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个直接因素。
就本质而言,兴趣是动态的。
因此,儿童的兴趣在活动中能得到发展。
同样,在学生参与课堂的这一活动中,也能发挥兴趣对认识和活动的推动作用。
所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若始终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们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渐渐地,就失去了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1、表演法
在学习“Animals”(五年级第一册Unit8)这一单元时,我主要采用了表演法。
课前,我在黑板上画好ZOO的图,并准备好导游的
旗子和帽子。
在呈现时,我戴上帽子,手拿着写有ZOO的小旗子,并指着黑板上的动物园说:“Let’s go to the zoo!”时,学生们顿时都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然后,在愉快的音乐中,我带领学生来到了动物园,身为导游的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几种动物:“Look! It’s a tiger. This is a monkey. That’s a panda.”接着,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们。
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表演去动物园的一段对话。
大家都跃跃欲试,个个争着要当导游,或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
表演带给他们喜悦,也给他们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
2、游戏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即“猜一猜”的游戏)。
如在牛津小学英语Book3B(Unit1)中,为了教学新授的学习用品单词和句型“What’s this in the…?”,我带来了一个书包,里面放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如:学习用品、水果等等。
当我问:“What’s this in the schoolbag?”时,学生可以通过触摸来猜一猜,说一说:“It’s a pencil-box/stapler.”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都伸出了小手,想亲自体验一下,即使猜错了,他们仍然很开心。
因为,在这猜一猜的过程中,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也愈加浓厚了。
在教数字单词时,我采用了开火车数数的形式,如:1、2、3…;或是请学生边拍球边数数。
在操练数字时,我选用了“Bingo game”(即“宾果”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学生在老师所定的数字范围1-20之间选择9个数字填入九格框内,接着老师报数字,学生作好记号,
然后就要比一比大家的听力和运气了,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老师所报
的数字在你的九格框内成一横排、一竖排或一斜排,如果发现的话就
立刻站起来喊:“Bingo!”。
(如右图)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都学得乐
不知疲,而且,不知不觉已经练习了数字。
3、实物法
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很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
把实物带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衣服类单词时,我与学生们都带来了自
己漂亮的衣服,并用句型Look at my…来展示。
在展
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很自然的记住了相关的单词,印象也非常深刻。
又如在学习职业名词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出示了能
体现这些职业特征的实物,如:粉笔代表教师;书包代表学生;针筒
代表护士等等。
看到这些实物,学生们立即兴趣盎然,都纷纷想选择
实物来扮演自己喜欢的职业,参与意识非常强。
(二)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肢体语言顾名思义是借助人体的某一部位做出的一种动作并表
达某种含义。
然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教师
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并牢固的记忆课堂上的
新授知识。
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也符合小学生爱动的天性,从而更
好的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用语中,我都采用了肢体语言法。
如:双手叠
放于胸前,表示Sit up straight!(坐正!) 一只手在胸前画一个大圆圈,表示Together!(一起)双手在胸前交叉,表示Exchange!(交换!)右手张开放于右耳旁,表示Listen!(听!)等等。
当学生们已熟悉这些肢体语言时,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学英语的状态,所以他们参与课堂的情绪自然提高了。
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我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效果不错。
如,学习动物单词时,我边教单词边模仿动物特有的动作特征,学生们耳濡目染,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了。
同时,我为此编了一则顺口溜:A cat, a cat 喵喵喵;a dog, a dog 汪汪叫。
A bird, a bird 天上飞;a monkey, a monkey 树上跳。
A zebra 花衣穿得俏;a panda, a panda竹林里跑。
Elephant, elephant鼻子长;a tiger, a tiger 在睡觉。
学生们边说边唱,不仅记住了单词,还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采取鼓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小学生都渴望教师能注意到自己。
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有自我表现,体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意识。
但有些学生由于害羞、恐惧等心理而不敢举手,开口发言,从而没有那些积极踊跃的学生容易让老师注意到。
针对这些学生,我采用鼓励性原则。
如,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当他们努力回答正确时,我立刻带动全班同学一起鼓掌,让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渐渐的,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
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时,就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也不要吝啬表扬,如:Very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 Excellent! Great! Super!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能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
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一定能品尝到教学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