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人物描写1、王某某,女,20岁,身高1.6米左右,体形偏胖,方脸型,眉毛粗黑,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牙齿不太整齐,肤色白晰,曾摔倒受过伤,头顶右侧,留下一处约20CM左右的伤疤。
2、麦某某,女,67岁,身高1.5米左右,神志有时不清,穿灰的确凉中式衬衫,黑裤子,灯芯绒圆口布鞋,耳聋,牙齿已全部脱落,带一根木质拐杖。
3、吴某某,女,18岁,身高约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气质高雅,身穿浅红色连衣裙,白色皮凉鞋。
想一想:这几则寻人启事中包括哪些相同的内容?这在人物的描写中属于什么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外在特征(外貌、神态)描写。
一、外貌描写: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神态描写:表情(喜、怒、哀、乐)例:弟弟是个不满七岁的小男孩。
他个子不高,胖墩墩的,翘鼻子、薄嘴唇。
一笑起来红润润的脸蛋儿上现出一双深深的酒窝。
也许是还没有上学的缘故吧,弟弟像只撒欢的小兔子,很少有一时的安静。
人物的外貌怎样写?(四个方法)方法一: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例: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方法二: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例:(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 魏巍《我的老师》(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3)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点评:描写细致,句式工整,把一代名将关羽的勇猛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方法三: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
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1)两弯似蹙非蹙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点评:这首词中写出了一个迷离、梦幻、病态、柔弱、超凡脱俗的林妹妹。
(2)说说他们的性格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害羞但天真、活泼)2、她叫小花,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件红底白点小外套,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文静)3、我的同学强强,他胖乎乎的圆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
眼珠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
只要他一眨巴眼儿,准出鬼点子。
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鼓鼓的腮帮,还是薄薄的嘴唇,或是微微上翘的小鼻子,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活泼、滑稽、逗人)注意:要反应人物的内心感情(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朱自清《背影》【阅读提示】:1、找准外貌切入点:对衣着方面的描写.2、父亲的穿着有什么特点.颜色:黑色,深青色:当时家中祖母过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我又要与父亲分离.所以这个黑色可以反映出父亲内心的沉重.材质:父亲的穿戴是小帽,布棉袍,而给我的是紫毛大衣,反映出了什么父亲对我真挚的关爱.方法四:巧用修辞。
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例:(1)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童年》点评:我对这段描写印象深刻,因为它形象刻画了两个舅舅的自私残暴和外祖父的气愤。
(2)姐姐七岁,是一年级学生,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东瓜,又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
她的名字就叫小胖。
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
(3)从“时尚”发屋走出来一个青年女子,她的卷发宛如一朵朵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
(4)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
二、动作描写1、要具体,抓住特征。
2、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彰显人物性格。
3 、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的或细致的描写。
例:(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她高兴得又蹦又跳。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三,语言描写:准确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
1、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2、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
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4、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例:(修改前)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
”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
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
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点评修改后: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调皮捣蛋;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四,心理描写的技法1、内心独白。
2、梦境幻觉。
3、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4、神情肖像、动作语言行动式。
心理描写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抽象概述代替具体描写。
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用以下几种方式修改:1、内心独白。
2、梦境幻觉。
3、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4、神情肖像、动作语言行动式。
内心独白式: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
老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心呀!”幻觉描写式: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环境描写式: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
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
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语言行动式: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
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唉”,可怜的“48”,我瘫在了桌上。
五,细节描写(具体的细小处展示人物神采特征)例:(1)卷子发下来以后,许多人像化学反应中不安分的原子那样,迅速活动起来。
右手握着笔,装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左手伸进了抽屉,目光成了三份:一份佯装看着试卷,一份“远观”着抽屉里那半遮半掩的书,还有一份则观察着老师的“行踪”。
也许一会儿还会出一份—“斜视”同桌的卷子。
(2)老板娘三步并作两步,就势把垃圾全倒了出来。
垃圾的脆渣‚污物溅在蹲着区垃圾的两位老人的身上,脸上,尘土溅进他们的嘴里。
浑身珠光宝气的老板娘仿佛什么也没有看见,扭着肥臀,扬长而去。
赏析片段:(1)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选自《精彩校运会》思考:选段用了那些动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有何作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2)食堂里,张先生急着要去上班,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