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
Plasticity
李振环 华中科技大学 力学系
主教材
尚福林、王子昆:塑性力学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余同希 薛璞编著:工程塑性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陈 笃 编著 :塑性力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王仁、熊祝华、黄文彬著:塑性力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1982年)
线弹性阶段(Oa)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d
e f
ab c
tan 常数 E
b s e p


即: E
——胡克定律
O
d' g
p
e

f' h
比例极限(p)——线弹性阶段最高点 a 所对应的应力值
变形过程的四个阶段: a.弹性阶段(Ob)
非线弹性阶段(ab)

d
3、真应力应变曲线
取:
E

F A0
E

l l0
工程应力和工程应变
在材料进入塑性后,弹性变形为小量,变形主要是塑性变形, 此时,试样的体积近似保持不变。
Aili A0l0
注意:此式近似适用于颈缩 之前,颈缩后不再成立!!Why?
随着试样的伸长(缩短),截面逐渐缩小(增加)。因此,应力 和应变的定义必须要反应这种变化,为此进行如下修正

ln

l l0

在工程上
应用比较多。
拉伸情形: 压缩情形: 颈缩前
A0 Ai A0 Ai
T
E
A0 Ai

E
T
E
A0 Ai

E
T

ln

li l0
ln l0
l l0
ln 1 E

T

ln

l l0


ln

l 颈部 l0颈部

为什么弄如此复杂?
T

ln

l 颈部 l0颈部

ln

l l0

T

ln
A0颈部 A

从实验测试的角度,l 较 A颈部 相对容
易测量。另一方面,T
E

l l0
T

F Aneck
E
T
ln
A0 Aneck


l l0
E

T ~ T
颈缩点
E ~ E
材料损伤 导致软化
o
neck

拉伸时,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
思考:压缩时,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
颈缩时,对应于工程应力-应变

ln

l 颈部 l0颈部

特别强调
颈缩前,圆棒中应变基本是均匀的,因此有:
T

ln

l l0


ln

l 颈部 l0颈部

颈缩后
平均 T

ln
l l0


ln

l 颈部 l0颈部


颈部 T
对于颈部一微段,其变形可近似视作均匀的,根据变形 前后体积近似相等
该参数表征的是试
样的整体性能。
A
A'
l
l'
b.断面收缩率 ——反映横截面的塑性收缩程度的量值
A A 100%
A
A'
断裂后的截面面积
在颈缩之前,该参数表征的
A
初始截面面积
是试样的整体性能;颈缩后
低碳钢: = 60 ~ 70% ,该参量表征的是颈缩部位
的局部行为。
一般金属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图

颈缩后
ln(1 x) x
T ln1 E E
l0颈 l0
T
ln
A0 A颈


ln

l颈 l0颈
ln 1
l l l0
E
真应力应变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别

基本定义
陈明祥编著:弹塑性力学 科学出版社(2007年)
塑性力学的特点: 概念多 抽象 复杂
——— 难度大,学懂可能不难,学精通却不易
勤学、多思!
什么是塑性?
撤除外力后,变形可以完全自行消除,这类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仅具有弹性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弹性固体(Elastic Solid)
撤除外力后,变形不能消除而被永久保留,这类变形称为塑性变 形或残余变形
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如何?
如何利用材料的塑性性质以达到加工成形的目的?
……
为了对材料的塑性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先了解材料 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第1节、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在载荷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的 变形与破坏等方面的特性。
试验条件:常温(室温)、低温、高温 静载、动载
整体的平均拉伸应变。
问题?
试样颈缩后,平均拉伸真应变 T 还能反映试样颈缩部位的应变?
不能! 颈缩后变形不均匀,T 不能反映颈缩部位材料的应变!
如何计算颈缩部位的应变?
取颈部一微段 l0颈部 为研究对象,颈缩后变成 l颈部
对于这一微段来说,变形可以视作是均匀的。
l0颈部
l 颈部
T

l颈部 dl l l0颈部
路径2:OA(弹性加载)→ AE( 弹塑性加载)→ EF(弹性卸载)

A
*
E
G
C
DF
Η
O
路径3:OA(弹性加载)→ AG(
弹塑性加载)→ GH(弹性卸载)
D E H

三种路径卸载至同一应力水平 * 时,对应三个不同的应变值
D E F 。因此,对于同一应力,应变不唯一,取决于加载
T

F Ai

F A0
A0 Ai


E

A0 Ai

T
dl dl dl ... l0 l1 l2
m
dl lm

li dl l l0

ln

li l0


ln

l0
l l0


ln
1


E

特点:T 基于试样长度 l 及其伸长量 l 定义,反映的是试样
试验装置:
二、低碳钢拉(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1.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1)拉伸图(载荷——变形图、F — l 图)
F
d
ab c
Fb Fs Fe Fp
e f
O
d' g
l
f ' h l
F — l 图与 A 和 l 有关 反映该试样在某一标距下的力学性能—几何相关 然而,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材料本身的力学行为,与试 样的几何尺寸无关。
具有塑性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塑性固体(Plastic Solid) 具有弹性和塑性双重变形性质的固体,称为弹塑性固体(ElastoPlastic Solid)——一部分变形自行恢复,另一部分不可恢复。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为什么要研究塑性?
1、大多数材料的力学行为均表现出塑性变形的性质
f
在较小载荷 f 下,梁将发生变形,一旦载荷撤去,变形将完全恢复。 F
---强度极限
变形过程的四个阶段:

d
e f
d.颈缩阶段( ef ): (局部变形阶段)
ab c
b s e p

最后发生断裂(f ):
O
d'
p
g
e

f' h
低碳钢 -曲线上的特征点:
比例极限p 弹性极限e 屈服极限s (屈服的低限) 强度极限b(拉伸强度)

e
d
f
(3)两个现象
l0颈部 A0颈部 l 颈部 A颈部
总结
T

ln

l 颈部 l0颈部

ln
A0颈部 A颈部

l0颈部
l 颈部
颈缩前 颈缩后
T

ln

l l0
ln( l0
l l0 )
ln 1 E

T
ln
A0 Ai
路径(经历的加载历史)。---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是过程相关的。
② 冷作硬化
卸载后再次加载, 会怎样?

d
e f
ab c
b s e p

再次加载 时的比例
极限
O
d' g
p
e

f' h
卸载后再次加载,沿原卸载路径返回,然后发生后继屈服
这时,材料的比例极限提高,而塑性降低。 冷作硬化
为什么说塑性降低?
梁、轴等)在外力



作用下的受力和变
形。结果简单,但
ⅠⅡ
能满足工程要求。
强化 颈缩
局限性:
屈服
弹 性!
弹性
断裂
过屈服点以后,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怎么办?
O

塑性力学!
研究塑性力学的目的
结构只能是弹性的吗?能否允许结构中某些部位的应
力超过弹性极限,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
物体在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塑性变形后,结构进一步
还有一类材料,它们能经受很大的塑性变形才破坏,称其为塑性 (韧性或延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从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到最终破坏之间仍具有承载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