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2)
《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现状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知识、有文化的人才群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思想文化的激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本文旨在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现状;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实化取向严重
(二)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分类
从我接触的大学生群体中来看,为什么说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被社会说“有功夫发呆,没功夫实干”呢?大学生关于梦想和信念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我这几年的大学生辅导员工作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但基本就是这四种类型:第一类型,积极上进、外向活泼的学生,他们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在了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上,基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可能;第二类型,埋头读书、踏实进步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把课余时间投入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一系列的考证上;第三类型,默默无闻、不求闻名的学生,他们一般不会旷课迟到,成绩不突出也不会挂科;还有一批学生,就是第四类型,他们插科打诨,纪律散乱,这些学生一般不受教师与学校的限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甚至因为在成绩和纪律上的问题,难以毕业。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我将对以上四种类型的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来找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他们行为背后的一些原因。
前两种学生在我所接触的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
第三种学生的存在数量比较大,同样的第四种学生也和第一、二种学生的比例类似。
所以,我分析总结后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和原因:前两种学生在我和他们的谈话与沟通中,大部分都还是比较明确自己的目标,对将来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和人生的阶段性发展有着比较确定的目标。
就像纪伯伦说的,理想和热情是生活航行中的舵和帆。
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那么他们在可以支配的时间里就会自主地向目标去靠拢,去实践自己的规划,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前驱的动力。
这两种学生就是开篇提到的广告词中那些独立有创意,敢想敢干的大学生们。
而以绝对优势比例存在的第三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用开篇的话说就是“有功夫发呆的宅学生”。
平时,这些学生基本不会主动找我来谈心,所以我都是利用课间或者晚自习的时候和他们说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想法。
这些学生往往来自一些小康家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有的比较严格,有的比较随和。
这些学生一般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家里的“乖乖宝贝”,听父母的话,对踏出社会没有好奇,也没有惧怕,比较固步自封的活在一个父母建立的环境下――无论是物质,还是思想。
而对最后一类学生的接触,让我有比较新的思考。
和一些平时违纪的学生深谈以后,我发现他们和前两类学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较固执和自信。
但是他们没有对学习、对生活的目标,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半是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规划的。
他们崇拜自由自在的体验,以破坏既有规则为代价。
(二)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大学生这种缺乏目标和信念的现象,并不单单只是由大学生自己造成的。
以我多年担任大学生辅导员的经历来分析,还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原因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信念的坚持。
第一、大学管理环境宽松和缺乏适当引导。
由于大学这种教学体质并不是产自中国,它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比较自由宽松的教学单位。
学生们从严格管理的学习生涯中一下子被释放到了这个需要自控力占主导的地方,会变得无法正确的利用大量自主支配的时间。
所以,应该适当地加强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还有素质教育对学生正确时间观念形成的指导和教授。
第二、家境环境的富庶,与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2012年我国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家庭基本上生活中不存在温饱问题,甚至很多学生家庭非常富庶。
而学生父母一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苦受累,更愿意把自己平生奋斗的果实与孩子共享,甚至大部分都赋予孩子。
这样,就让大学生们产生了没有理想,不去努力也可以过着比较自在的生活,而且这条路相对轻松很多,而不愿意去选择自主自立的生活。
因此,家长应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应对孩子进行独立的教育。
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只有自己的奋斗才是实现自己生存价值的唯一方式。
靠血缘关系获得的任何形式的财富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社会导向作用与社会评价体系单一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经济增长飞速,社会转型发展,并迅速形成了以“金钱”“地位”为中心的价值体系。
而大学生一般处于二十岁左右,正处在形成人生重要价值观的年纪,他们对社会的判断受社会经验缺乏的影响不通支来自与舆论和部分对社会的想象。
这样充斥“金钱”为价值的浮躁社会氛围,使得大学生不去踏实思考自己的目标,不去付出努力,更加没有对目标实现的信念。
有的只是对金钱的崇拜和投机思想的产生与时间的荒度。
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舆论、媒体应该侧重对“文化”“自我价值”的探讨。
让大学生们认识到,除了金钱,去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笔更大的精神财富,而在丰富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财富与难以替代的人生经历,这才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人生。
综上,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在社会上被认为是应该有所担当和有所觉悟的岁数。
可是却相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讲又是一群社会经验缺乏、单纯和自我的“学生”群体。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今后也要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理想的确立和信念的坚定起着引导为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们,在步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作出不断的尝试。
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会在大学环境里为了理想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积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