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琴陈柳钦(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内容提要】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和分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传统风险管理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中着重介绍了风险的各种成本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交易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文章的的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介绍,不仅对国内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还对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认可、应用比较多的COSO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新的整合型避险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学巨著《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中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①。

然而,在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风险管理各方面概念的理解不清,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怀疑,甚至认为风险管理相关费用的支出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相矛盾的现象。

基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增强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入手,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新型的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1、对风险的认知。

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无论在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关于风险的定义,比较常见的定义涉及到不确定性、概率、损失、波动性、危险等含义。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⑴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

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等同于结果的不确定性②。

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不能确切知道或掌握,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缺乏信息与控制力。

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的最终结果又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

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好的,即潜在损失与盈利机会并存。

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

美国的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

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我国保险界对风险的定义也大都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

如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则风险越大。

卓志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魏华林等编著的《保险学》也给出了类似定义。

(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

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风险与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有着必然的联系。

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存在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风险导致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于0,表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概率越接近于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风险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其结果的函数:R=f (P. C),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事件发生的结果。

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是对不确定性的量化描述,是对风险或不确定性的进一步认知。

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比风险的范畴要广,它可以取1或0的值来表示是和否,这是两个确定的状态,已经不是风险的范畴。

(3)风险是实际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

在投资学中,风险常常被定义为风险因素变化的波动性(V olatility)。

如我们常说的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都是由于市场风险因素变量围绕其期望值上下波动造成的,描述这种波动的方法是计算期望值和方差(或标准差)。

这种将风险定义为波动性的观点主要在定义易于量化的市场风险时使用。

将风险与波动性联系起来的观点不仅考虑了不利的波动(下侧风险Downside Risk),还考虑了有利的波动(上侧风险Upside Risk),即将风险定义为双侧风险,风险既是损失的可能又是盈利的机会。

双侧风险的定义与单侧风险相比,更符合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全面风险管理,更有利于对盈利制造部门和明星交易员的风险管理,还为全面经济资本配置和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4)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这是典型的传统风险定义,只重视下侧风险(Downside Risk),即损失的可能,而没有把盈利机会纳入风险的范畴,是典型的单侧风险的概念。

基于这个定义,传统的风险管理并不包括对盈利部门的管理。

事实上,风险是事前概念,而损失是事后概念,风险是损失或盈利结果的一种可能的状态,在风险事件实际发生前风险就已经存在,而这时损失或盈利并没有发生,一旦损失或盈利发生后,事件处于一种确定的状态,此时风险又不存在了。

因此,严格意义上讲,风险和损失是不能并存的两种状态,这种定义不符合现代风险管理的要求。

(5)风险是容易发生的危险。

这种把风险等同于危险的定义同样不符合现代风险管理的要求。

风险与危险是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两者互换使用,但在保险学和风险管理中,将风险简单的理解为危险是不恰当的。

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以是坏的方面又可以是好的方面(风险的双侧性),因此风险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而危险是单侧的,侧重于坏的方面,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关于风险的分类,和风险的定义一样在实务中有多种界定标准。

常见的分类有:⑴风险管理实务中常常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因为不同诱发原因的风险性质不同,因而需要的管理手段不同。

近年来,随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和保险监管者国际协会(IAIS)等监管者合作组织所倡导的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和监管原则在全球金融领域的推广,金融机构逐渐达成了基于诱发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共识。

根据风险的诱发原因,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可以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2)根据风险能否给承担者带来收益,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Pure Risk)(只有损失可能,没有获利机会)和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

保险界常常使用这种分类来确定保险标的的可保性。

(3)根据风险发生的范围,将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由机构外部的系统性因素变化引起的,是单个经济单位无法控制,也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因而也被称为不可多样化的风险(Non-Diversifiable Risk)。

非系统风险是由个别企业和投资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降低甚至消除,因而也被称为可以多样化的风险(Diversifiable Risk)。

(4)根据机构的业务需要,又有各自不同的风险分类。

保险界就有自己的一套分类标准,其中寿险和非寿险的分类又不尽相同。

在寿险方面,美国精算协会(SOA)、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国际精算协会(IAA)等国际保险协会、监管机构等给出的分类的应用都比较广泛。

非寿险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分类,另外NAIC和IAA关于非寿险风险的分类使用的也比较多。

(5)Babbel和Santomero (1996)①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将保险人面临的风险分为:精算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

其它类型机构的风险也可以有类似的划分。

2、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及思维演变。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家庭或企业对其面临的风险,事前运用各种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和技术所做的一切处理过程。

风险管理是一种颇具常识性且系统化的学科或艺术,狭义的风险管理使用各种专业性或创意性的系统化措施,来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损失事故发生前,预防损失;二是损失事故发生时,减轻损失;三是损失发生后,弥补损失。

而风险管理理论真正发展起来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和整体化风险管理两个阶段。

(1)传统风险管理。

彼得·伯恩斯坦(P.L.Bernstein(1996))认为,人类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想操控灾害或风险。

随着概率论(Probability)的产生,人们对于灾害事件的估计开始有了客观的科学根据,这推动了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产生,这个时候还没有“风险管理”的名词,但与其功能相当的安全管理(Safely Management)与保险(Insurance)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的安全管理与保险领域中,风险管理的思维仅限于对客观存在的实体损害的管理。

真正的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风险管理以保险行业最具代表性。

风险管理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项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的。

最早论及风险管理的文章出现在1956年的《哈佛商学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在这篇名为《风险管理一成本控制的新名词》的文章中,拉赛尔·加拉尔(Russell B. Gallagher)建议:希望进一步扩大风险经理人(Risk Manager)的权限,希望他们在受限制的纯粹被动与消极转嫁的保险功能以外,能够转化与提升为积极的事前风险管理功能,把保险当成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可行的风险管理工具。

并指出,在一个企业中应该有专人负责管理风险,即在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全职的“风险管理者”②。

1970年到1990年是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面临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严重的风险。

1979年美国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核电站的爆炸事故,1984年在印度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Bhopal, India)农药厂发生的毒气外泄事故,以及1986年前苏联车尔诺比(Chernobyl, Formal USSR)核电厂发生爆炸等多起重大科技灾难,对风险管理在全球的推动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于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商管学院首先开始讲授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及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是风险管理正式在学术领域传授的开始。

目前,风险管理己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管理学科,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核心目标,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