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材料的性能第一节金属的机械性能1.下列金属材料中属于脆性材料的是________。
A.低碳钢 B.铸铁 C.锰钢 D.铜 B2.应力集中对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强度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
A.小和大 B.大和小 C.大和大 D.小和小 B3.金属材料在常温下的机械性能包括刚度、强度、硬度、疲劳极限、冲击韧性和________。
A.塑性 B.弹性 C.脆性 D.热硬性 A 4.测定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常用的试验有________。
A.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再结晶试验、冲击试验B.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再结晶试验、疲劳试验C.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D.拉伸试验、疲劳试验、再结晶试验、冲击试验 C5.关于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衡量金属材料的塑性,断面收缩率较延伸率更好B.弹性模量是衡量金属材料刚度的指标C.硬度是金属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D.材料的屈服强度较小,则零件的储备强度小,工作可靠性差 D 6.关于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衡量金属材料的塑性,延伸率较断面收缩率更好B.弹性模量是衡量金属材料刚度的指标C.硬度是金属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D.常用的硬度指标有HB,HR,HV及HM共4种 A 7.金属材料在常温下的机械性能包括________。
Ⅰ.塑性;Ⅱ.弹性;Ⅲ.脆性;Ⅳ.热硬性;Ⅴ.强度;Ⅵ.冲击韧性。
A.Ⅰ+Ⅱ+Ⅲ+Ⅳ B.Ⅰ+Ⅴ+Ⅵ C.Ⅱ+Ⅴ+Ⅵ D.Ⅱ++Ⅲ+Ⅴ+Ⅵ B 8.不同金属材料相比,刚度越大,其________越大。
A.弹形变量 B.塑性变形量 C.弹性模量 D.变形量 C 9.零件在工作状态中承受载荷作用不会发生破坏,但不允许产生过量的弹性变形的衡量指标是________。
A.硬度 B.塑性 C.强度 D.刚度 D 10.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________无关。
A.材料金属本性 B.晶格类型 C.原子间距 D.显微组织 D 11.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刚度越大,则其变形量________。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B12.材料的弹性模量E主要取决于材料________。
Ⅰ.金属本性;Ⅱ.晶格类型;Ⅲ.显微组织;Ⅳ.原子间距;Ⅴ.尺寸。
A.Ⅰ+Ⅱ+Ⅳ+Ⅴ B.Ⅰ+Ⅱ+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V C 13.金属材料的刚度与________有关。
Ⅰ.弹性模量E;Ⅱ.热处理;Ⅲ.零件截面积;Ⅳ.材料内分子间作用力;Ⅴ.强度;Ⅵ.塑性。
A.Ⅱ+Ⅲ+Ⅳ B.Ⅰ+Ⅲ C.Ⅱ+V D.Ⅱ+Ⅳ+Ⅵ B14.低碳钢拉伸试验中,经过________阶段后,材料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A.弹性 B.屈服 C.疲劳 D.颈缩 B15.没有缩颈现象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_。
A.中碳钢 B.低碳钢 C.合金钢 D.灰铸铁 D16.使用脆性材料时应主要考虑________。
A.应力 B.屈服极限 C.冲击应力 D.强度极限 D 17.工程上规定将产生________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钢的屈服强度。
A.0.02% B.0.05% C.0.2% D.0.5% C 18.一般制造弹性零件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屈强比,通常的σs/σb≥________。
A.0.6% B.0.7% C.0.8% D.0.9% C 19. ________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A.强度 B.塑性 C.刚度 D.冲击韧性 A 20. ________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A.强度 B.塑性 C.屈服强度 D.抗拉强度 C 21. ________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A.强度 B.塑性 C.屈服强度 D.抗拉强度 D 22.屈强比是σs与σb之比,即σs/σb,是工程上常用的参数。
材料的屈强比越________,表示零件的储备强度越________。
A.小/小 B.小/大 C.大/大 D.大/小 B 23.关于材料强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除退火或热轧的低碳钢和中碳钢等少数合金有屈服现象外,大多数金属合金都没有屈服点和屈服现象B.材料的屈强比越小,表示材料的σs较小,零件的储备强度大,工作可靠性大,因而可避免由于超载而突然断裂的危险,然而材料潜力未能充分发挥C.一般制造弹性零件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屈强比,通常的σs/σb≥0.8D.抗拉强度是金属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D24.室温下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可用________表示。
Ⅰ.σb;Ⅱ.σbb;Ⅲ.σs;Ⅳ.σ0.2;Ⅴ.σ-1;Ⅵ.Tt 。
A.Ⅰ+Ⅱ+Ⅳ B.Ⅰ+Ⅲ C.Ⅰ+Ⅲ+Ⅴ D.Ⅰ+Ⅴ+Ⅵ B25.脆性材料的延伸率________。
A.>1% B.<1% C.>5% D.<5% D26.在工程上,塑性材料的延伸率大于________。
A.5% B.10% C.15% D.20% A27.下列塑性最好的材料是________。
A.铸铁 B.低碳钢 C.高碳钢 D.中碳钢 B 28.更为准确反映金属材料塑性的指标是________。
A.a k B.ψC.E D.δ B 29.金属材料的塑性表示为________。
A.αk或s B.δ或ψC.σs或σ b D.HB或HRC B 30.金属材料的塑性常用δ表示,其中δ5表示________。
A.标距长度为其直径的10倍 B.标距长度为其直径的5倍C.标距长度为其直径的100倍 D.标距长度为其直径的50倍 B 31.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________。
A.强度 B.塑性 C.屈服强度 D.抗拉强度 B32.关于材料塑性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断面收缩率与金属材料的尺寸有关B.延伸率与材料的尺寸无关C.更为准确反映金属材料塑性的指标是断面收缩率D.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C33.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有________。
Ⅰ.σb;Ⅱ.δ;Ⅲ.σs;Ⅳ.HB;Ⅴ.ψ;Ⅵ.αk。
A.Ⅱ+Ⅲ+Ⅳ B.Ⅰ+Ⅱ+Ⅳ C.Ⅱ+Ⅴ D.Ⅱ+Ⅴ+Ⅵ C34.关于材料的硬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洛氏硬度用HRA,HRB,HRC表示 B.布氏硬度用HBS和HBW表示C.维氏硬度用HV表示且压痕最小D.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均采用金刚石压头 D35.下列数值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
A.HBS500 B.HBS20 C.HRC17 D.HRC58 D36.布氏硬度中的HBS法适用于测定________材料。
Ⅰ.普通碳钢;Ⅱ.淬火钢;Ⅲ.铸铁;Ⅳ.工具钢;Ⅴ.有色金属;Ⅵ.渗碳钢。
A.Ⅱ+Ⅲ+Ⅴ B.Ⅰ+Ⅱ+Ⅴ C.Ⅱ+Ⅳ+Ⅵ D.Ⅰ+Ⅲ+Ⅴ D 37.洛氏硬度中的HRC法适用于测定________材料。
Ⅰ.普通碳钢;Ⅱ.淬火钢;Ⅲ.铸铁;Ⅳ.硬度合金;Ⅴ.有色金属;Ⅵ.工具钢。
A.Ⅱ+Ⅲ+Ⅴ B.Ⅰ+Ⅱ+Ⅴ C.Ⅱ+Ⅳ+Ⅵ D.Ⅰ+Ⅲ+Ⅴ C.38.布氏硬度中的HBS法适用测定以下________牌号的材料。
Ⅰ.20;Ⅱ.GCr9;Ⅲ.H68;Ⅳ.HT250;Ⅴ.W18Cr4V;Ⅵ.9SiCr。
A.Ⅰ+Ⅲ+Ⅳ B.Ⅰ+Ⅱ+Ⅴ C.Ⅱ+Ⅳ+Ⅵ D.Ⅰ+Ⅲ+V A 39.布氏硬度中的HBW法适用于测定________材料。
Ⅰ.普通碳钢;Ⅱ.淬火钢;Ⅲ.铸铁;Ⅳ.工具钢;Ⅴ.有色金属;Ⅵ.渗碳钢。
A.Ⅱ+Ⅲ+Ⅴ B.Ⅰ+Ⅱ+Ⅴ C.Ⅱ+Ⅳ+Ⅵ D.Ⅰ+Ⅲ+Ⅴ C 40.洛氏硬度中的HRB法适用于测定________材料。
Ⅰ.普通碳钢;Ⅱ.淬火钢;Ⅲ.铸铁;Ⅳ.硬度合金;Ⅴ.有色金属;Ⅵ.工具钢。
A.Ⅱ+Ⅲ+Ⅴ B.Ⅰ+Ⅱ+Ⅴ C.Ⅱ+Ⅳ+Ⅵ D.Ⅰ+Ⅲ+Ⅴ D 41.布氏硬度中的HBW法适用测定以下________牌号的材料。
Ⅰ.20;Ⅱ.GCr9;Ⅲ.H68;Ⅳ.HT250;Ⅴ.W18Cr4V;Ⅵ.9SiCr。
A.Ⅱ+Ⅲ+Ⅴ B.Ⅱ+Ⅴ+Ⅵ C.Ⅱ+Ⅳ+Ⅵ D.Ⅰ+Ⅲ+Ⅴ B 42.金属材料随温度的降低,αk随之下降的现象称为________。
A.脆性转变 B.共晶转变 C.共析转变 D.重结晶 A 43.影响钢低温脆性转变温度的元素是________。
A.S B.P C.N D.O B 44.在脆性转变温度以下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因此,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越________,说明材料的低温冲击韧性越________。
A.低/好 B.低/差 C.高/好 D.不一定 A45.实验证明,材料在小能量多次重复冲击时的多冲抗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________。
A.刚度 B.塑性 C.强度 D.冲击韧性 C46.导致“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船体钢板硬度过低 B.船体钢板弹性模量过低C.船体钢板硫磷含量过高 D.船体钢板屈服强度过低 C 47.疲劳极限是指金属材料经历无限次交变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其中钢材的应力循环次数为不低于________。
A.105 B.106 C.107 D.108 C48.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越高,其________也越高。
A.疲劳强度 B.持久强度 C.蠕变极限 D.热硬度 A 49.影响金属材料疲劳极限的因素有________。
Ⅰ.成分;Ⅱ.组织状态;Ⅲ.强度;Ⅳ.表面粗糙度;Ⅴ.应力集中;Ⅵ.刚度。
A.Ⅰ+Ⅱ+Ⅲ+Ⅳ+Ⅴ B.Ⅰ+Ⅱ+Ⅳ+Ⅵ C.Ⅰ+Ⅱ+Ⅲ+Ⅴ D.Ⅰ+Ⅱ+Ⅴ+Ⅵ A 50.疲劳极限是指金属材料经历无限次交变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其中有色金属的应力循环次数为不低于________。
A.105 B.106 C.107 D.108 D51.材料经受无限次应力循环的作用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________。
A.强度极限 B.蠕变极限 C.疲劳极限 D.持久强度 C 52.表征零件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力学参数是________。
A.持久极限 B.疲劳极限 C.蠕变极限 D.强度极限 B 53.高温下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________。
A.疲劳极限 B.蠕变极限 C.屈服极限 D.持久极限 B .54.高温下金属材料的热强度指标表示为________。
A.σb和σbb B.Ttσ和tTδσ C.σs和σ-1 D.σb和σs B55.高温下金属材料的热强度指标有________。
Ⅰ.σb;Ⅱ.σbb;Ⅲ.Ttσ;Ⅳ.σs;Ⅴ.tTδσ;Ⅵ.σ-1。
A.Ⅱ+Ⅳ B.Ⅲ+Ⅳ C.Ⅲ+Ⅴ D.Ⅱ+Ⅴ+Ⅵ C 56.高温下金属材料的热强度指标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