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夹杂物
第一讲 非金属夹杂物
概念 钢中存在的非金属化合物,如 氧 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硅酸物等都是独 立存在的相,统称为非金属夹杂物。
来源 主要是由脱氧产物和钢液凝固时 ,由于一系列物化反应所形成的各种夹杂 物组成。
非金属夹杂物
相关标准 GB/T 10561-2005 ISO 4967:2013(E) ASMT E45-13 DIN 50602-1985
评级原则: 每类分别评级
根据非金属夹杂物颗粒宽度的不同分成两 个系列,即粗系、细系 (DS除外) 。
每个系列由表示夹杂物含量递增的六级图 片组成,即0.5级~3.0级。,这些级别随着 夹杂物的长度或串(条)状夹杂物的长度 (A,B,C类),或夹杂物的数量(D类), 或夹杂物的直径(DS类)的增加而递增。
表1 评级界限最小值
评级 图级 A总长度 别i μ m
0.5 37
夹杂物类别
B总长度 C总长度
μm
μm
17
18
D数量 个
1
DS直径 μm
13
1.0 127
77
76
4 19
1.5 261
184
176 9 27
2.0 436
343
320 16 38
2.5 649
555
510 25 53
3.0
898
822
非金属夹杂物
— B 类 (氧化铝类):大多数没有变形, 带角的,形态比小(一般<3),黑色或带蓝 色的颗粒,沿轧制方 向 排 成 一 行 (至 少有3个颗粒);
— C 类 (硅酸盐类):具有高的延展性, 有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3)的单个呈黑色 或深灰色夹杂物 ,一 般 端 部 呈 锐 角;
D法:例如 A类夹杂物6个试样的评级数据
:
1 2 3 4 5 6平均细系 平均粗系
0.5
细系 粗系
20 10
15 13
18 12
22 11
19 10
16 9
18.3
10.8
1
细系 粗系
10 3
8 2
5 19 15 16 10 17 2 1
1.5
细系 粗系
2
细系 粗系
2.5
细系 粗系
非金属夹杂物 DIN 50602
评定规则不同2:对于A法 ,需要计算一个 平均值(6个试样的)。
非金属夹杂物
评定规则不同3:对于D法 ,可以如下图的 检验方式检验每个视场。如果某夹杂物不 全在视场里面,只能按照下面的评定方式 评定。
该视场评 一个级别
不能把这 个夹杂物 评为一个 级别
该视场评 一个级别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在 每 类 夹杂物代号后再加上最恶劣视场的 级别,用字母e表示出现粗系的夹杂物,s 表示出现超尺寸夹杂物。
例如 :A 2,B1e,C3,D1,B2.5s,DS0.5。
强调一条:A法检验时允许移动夹杂物到视 场中间,让更多的夹杂物处于这个视场里 面。从而评出最严重的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例如:球状硫化物可作为D类夹杂物评定, 但在试验报告中应加注一个下标 如:Dsulf 表示;Dcas表示球状硫化钙;DRES表示球状 稀土硫化物:DDup表示球状复相夹杂物,如 硫化钙包裹着氧化铝。
非金属夹杂物
沉 淀 相 类如硼化物、碳化物、碳氮化合物 或氮化物的评定,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态 与上述五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按上述的 方法表示它们的化学特征。
每个视场大小为0.5mm2,一般按照正方形 71 × 71规格,圆形基本上不采用。
一般都是将观察到的夹杂物与标准图谱进 行对比。如果观察到的夹杂物处于两相邻 标准图片之间时,应记录较低的一级。
注:比较都是比较量化的,每个标准图片 都有宽度(厚度)、长度或者直径、个数 的。见表1和表2
非金属夹杂物
评级表中。 类似于GB/T 10561-2005 B法的一种统计方
法。
最后的公式: 总和值K=(第二之间和×1000)/总检测面积 见DIN 50602 表7.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imoy = itot /N 式 中 :N 为所观察视场的总数。
非金属夹杂物 ASTM E45-13
关于微观夹杂物检测 E45方法有A、B、C、 D、E五种方法
A法:最恶劣视场法。和国标的A法差不多 D法:低夹杂物含量法。和国标的B法差不多 每个试样的检测面积至少为160mm2,每个
非金属夹杂物
例如 :A 类夹杂物
级 别 为 0.5的视场数为n1;级 别 为 1的视 场数为n2;级 别 为 1.5的视场数为n3;级 别 为 2的视场数为n4;级 别 为 2.5 的视场数 为n5; 级 别 为 3的视场数为n6。
则itot= (n1X 0.5 )十(n2X 1)十(n3X 1.5)十 (n4X2)+(n5X 2.5)十(n6X 3)
B法:应 检 验 整个抛光面。试样每一视场 同标准图片相对比,每类夹杂物按细系或 粗系记下与检验视场最符合的级别数(标 准图片旁边所示的级别数)
表示 给 定 观察视场数(N)中每类夹杂物及 每个宽度系列夹杂物在给定级别上的视场 总数。
对于 所 给 定的各类夹杂物的级别,可用所 有视场的全套数据,按专门的方法来表示 其结果,如根据双方协议规定总级别(itot)或 平均级别(imoy) 。
视场还是0.5mm2(0.71mm×0.71mm)。 一般规定为6个试样。 如果夹杂物长度在在两个级别之间时,四舍
五入到最近级别。
评定规则不同1:对于A、B、C类夹杂物, 如果两条夹杂物具有一定的纵向间距和横 向间距,视为一条夹杂物的评定条件为: 国标规定的横向偏移距离为≤10μm,美标 规定的横向偏移距离为≤15μm,两标准的 纵向距离均为≤40μm。
等级的表示方法为 如 4.5级表示4系列第5级 别
非金属夹杂物
评级:我个人经验,按照表2的面积A来计算 ,A=夹杂物长度l×பைடு நூலகம்度b,同时结合表3.
非金属夹杂物
表2和表3都是DIN 50602 标准中的表2和3.
非金属夹杂物
K法 如K4表示:凡是夹杂物在4级及以上的均要
计算入评级表中。 K2:凡是夹杂物在2级及以上的均要计算入
非金属夹杂物
— D 类 (球 状氧化物类):不变形,带角 或圆形的,形态比小(一般<3),黑色或带 蓝色的,无规则分布 的 颗 粒 ;
— DS 类 ( 单颗粒球状类):圆形或近似 圆形,直径≥13μm的单颗粒夹杂物。
先认识一下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非 传 统 类型夹杂物的评定也可通过将其形 状与上述五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注明其 化学特征。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
如果 一 个 串(条)状夹杂物内夹杂物的宽 度不同,则应将该夹杂物的最大宽度视为 该串(条)状夹杂物的宽度。
举例
非金属夹杂物
GB/T 10561 的方法:A法和B法 A法:应 检 验 整个抛光面。对于每一类夹
杂物,按细系和粗系记下与所检验面上最 恶劣视场相符合的标准图片的级别数。
746 36 76
(<1181) (<1147)(<1029)(<49)(<107)
非金属夹杂物
表2 夹杂物宽度
细系
粗系
类别 最小宽度 最大宽度 最小宽度 最大宽度
μm
μm
μm
μm
A2
4
>4
12
B2
9
>9
15
C2
5
>5
12
D3
8
>8
13
注:D类夹杂物的最大尺寸定义为直径
非金属夹杂物
对于 个 别 的夹杂物和串(条)状夹杂物, 如果其长度超过视场的边长(0.710mm), 或宽度或直径大于粗系最大值(见表2),则 应当作超尺寸(长度、宽度或直径)夹杂 物进行评定,并分别记录。但是,这些夹 杂物仍应纳入该视场的评级。
注 :在 进 行试验之前,可采用大于100倍 的放大倍率对非传统类型夹杂物进行检验 ,以确定其化学特征。
我们知道夹杂物检测是金相检测一种,问
:金相试样制样成什么状况就可以观察到
夹杂物了呢?
腐蚀后? 抛光后?
答案 抛光后。
抛光后抛光后不是镜面吗? 镜面怎么能够看到夹杂物啊? 好神奇!!
非金属夹杂物
DIN 标准和GB 和ASTM 都不一样。它分为SS 、OA、OS、OG四大类夹杂物,OA、OS、 OG统称氧化物类,SS为硫化物类。在每类夹 杂物的基础上,又根据长短粗细多少分为更 小的系列(如SS分为0和1两个系列,OA分为 2、3、4三个系列,OS为5、6、7;OG位8、 9)。每个系列分为9个级别(从0级—8级)
A、B法 A、B法 A、B、C、D、E法 K、M法
非金属夹杂物
夹杂物的常见类型(根据GB/T 10561 2005分类)
根据该标准,按照形态和分布和成分把常 见的夹杂物分为5类:A类、B类、C类、D 类、DS类:
— A 类 (硫化物类):具有高的延展性, 有较宽范围形态比(长度/宽度)的单个 灰色夹杂物,一般端 部 呈 圆 角 ;
以上 纠正一下:超出视场的夹杂物,只是 按照0.71mm长度计入视场评级。
上次讲错了,详见标准附录B。
71mm
非金属夹杂物
对 于 A ,B和C类夹杂物,用L1和L2分别表 示两个在或者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夹杂物或 串(条)状夹杂物的长度,如果两夹杂物之间 的纵向距离d小于或等于40μm且沿轧制方 向的横向距离s(夹杂物中心之间的距离)小 于或等于10 μm 时,则应视为一条夹杂物 或串(条)状夹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