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
就是载干比,也称干扰保护比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电平与所有非有用信号电平的比值。
在GSM系统中,C/I的值与MS的瞬时位置和时间有关,这是由于地形的不规则性以及周围环境散射体的形状、类型及数量的不同,天线的类型、方向性、高度以及干扰源数量、强度等不同造成的。
载干比其实就是反映服务小区收到邻小区或周围无线环境的干扰影响。
值越小表示收到的干扰越强,通话效果越差,值越大表示受到的干扰越小,通话效果越好。
另外载干比对GPRS的影响很大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众所周知的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
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
GSM标准的无处不在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漫游协定"后用户的国际漫游变得很平常。
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2G)移动电话系统。
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
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
控制信道分为三类:
1)广播信息(BCH)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单方向控制信道,用于基站向所有移动台广播公用信息。
传输的内容是移动台入网和呼叫建立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其中又分为:a、频率校正信道(FCCH):传输供移动台校正其工作频率的信息;b、同步信道(SCH):传输供移动台进行同步和对基站进行识别的信息;c、广播控制信道(BCCH):传输通用信息,用于移动台测量信号强度和识别小区标志等。
2)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传输链路连接所需要的控制信令与信息。
其中又分为:a、寻呼信道(PCH):传输基站寻呼移动台的信息;b、随机接入信道(RACH):移动台申请入网时,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信息;c、准许接入信道(AGCH):基站在呼叫接续开始时,向移动台发送分配专用控制信道的信令。
3)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一种“点对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和在通信进行当中,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传输必需的控制信息。
其中又分为:a、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传输移动台和基站连接和信道分配的信令;b、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周期地传输一些特定的信息,如功率调整、帧调整和测量数据等信息;SACCH是安排在业务信道和有关的控制信道中,以复接方式传输信息。
安排在业务信道时,以SACCH/T表示,安排在控制信道时,以SACCH/C表示,SACCH/常与SDCCH联合使用。
c、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传送与SDCCH相同的信息。
使用时要中断业务信息(4帧),把FACCH插入,不过,只有在没有分配SDCCH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控制信道。
这种控制信道的传输速率较快,每次占用4帧时间,约18.5ms。
由此可见,GSM通信系统为了传输所需的各种信令,设置了多种专门的控制信道。
这样做,除因为数字传输为设置多各逻辑信道提供了可能外,主要是为了增强系统的控制功能(比如后面将要提到的,为提高过境切换的速度而采用移动台辅助切换技术),也为了保证话
音通信质量,在模拟蜂窝系统中,要在通话进行过程中,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必须中断话音信息的传输(100ms),这就是所谓的“中断一猝发”的控制方式。
信道中断100ms,会使话音产生可以听得到的喀喇声。
如果这种中断过于频繁,势必明显地降低话音质量,因此,模拟蜂窝系统必须限制在通话过程中传输控制信息的容量。
与此不同,GSM蜂窝系统采用专用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除去FACCH外,不在通信过程中中断话音信息,因而能保证话音的传输质量。
其中FACCH虽然也采取“中断一猝发”控制方式,但是只在特定场合下才使用,而且占用的时间短(18.5ms),其影响明显减小。
GSM蜂窝系统还采用信息处理技术,来估计并补偿这种因为插入FACCH而被删除的话音。
提问者评价谢谢非常感谢
RF
是射频的意思。
RF优化是无线射频信号的优化,其目的是在优化网络覆盖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接收质量,同时网络具备正确的邻区关系,从而保证下一步业务优化时无线信号的分布是正常的,为优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RF优化的特点决定其普遍存在于网络优化流程的各个阶段:初始调整阶段中的Cluster优化阶段,网络性能提升阶段和持续优化阶段。
但是RF优化在各个阶段中对优化验收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建网初期的初始调整阶段,网络优化应当以RF优化为主,重点对网络行进工程优化,性能优化为辅;而在网络性能提升和持续优化阶段,网络优化应当以业务优化为主,RF优化仅是辅助手段。
RF优化通常包括下面内容:
1.覆盖:无线信号覆盖的优化方向通常可以分为弱覆盖(覆盖空洞)、越区覆盖、上下行不平衡、无主导小区。
其中优化弱覆盖是为了保证网络的连续覆盖;优化越区覆盖是为了使实际覆盖与规划一致,解决孤岛效应导致的切换掉话问题;优化上下行平衡则是从上行和下行链路损耗是否平衡角度出发,解决因为上下行覆盖不一致的问题;优化无主导小区是为了使网络中的每个小区都具有主导覆盖区域,防止出现因为无线信号波动产生的频繁重选和切换问题。
2.质量:网络的质量通常和覆盖是密切相关的,当网络覆盖过低时,会导致较差的接收质量,此时通常采用解决弱覆盖的手段来完成。
当网络覆盖理想时,会存在干扰问题导致的接收质量差问题,通常对于这类高电平低质量的干扰需要区分上下行来分析和解决。
3.切换:RF阶段的切换优化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是邻区优化(实际上是对BA1表和BA2表的优化),用于保证网内所有用户在空闲状态或通话状态下都能够及时重选或切换到最佳的服务小区,从而保证整个网络覆盖的连续性;此外还包括切花合理性的优化,包括是否存在延迟切换、乒乓切换、非逻辑切换等,这类问题最终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覆盖,干扰和切换参数优化。
RF优化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采集、问题分析、调整实施这四个阶段,其中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优化调整需要根据优化目标要求和实际优化现状,反复进行,直至网络情况满足优化目标KPI要求为止。
一般来说,RF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主要线路优化;
2.整网的普遍调整,需特别关注(天馈旁瓣背瓣泄露过强、室内信号泄露等问题。
)
3.精细的Cluster优化。
LAC:
location area code 位置区编码(移动通信系统中),是为寻呼而设置的一个区域,覆盖一片地理区域,初期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一个县或一个区),现在很灵活了,按寻呼量划分.当一个LAC下的寻呼量达到一个预警门限,就必须拆分
FTTH
FTTH(Fiber To The Home ),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
具体说,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
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在光接入家族,还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SA(Fiber To The Service Area)光纤到服务区等等
DT(DT(Drive Test)路测)
DT(Drive Test)路测,是无线网络优化数据采集的方法。
路测是对GSM、WCDMA TDSCDMA、LTE等无线网络的下行信号数据的采集,是无线网络优化中必
要步骤
CQT
CallQualityTes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也指在固定的地点测试无线数据网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