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LOGO
发行定价制度
IPO定价机制,是指关于获准首次公开发 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与其承销商在上市前确定股 票发行价格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制度安排。 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人 与承销商的亲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 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LOGO
Contents
1 2 3 4
IPO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 中美IPO制度对比
关于最新政策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LOGO
1.中国IPO审核发行制度的演变
•审批制
(2001年3月之 前)
•核准制
(2001年3月 实施《证券法》 至今)
•注册制
该条款的实施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存量发行制度在实践中将正式实 施。由于新股发行超募的资金将相应减持发行人老股,因此,该制度 实施后将有效的改变过去新股发行超额募集资金的现象。
LOGO
三、其他举措
1.建立限价减持制度 2.上市首日停牌机制
3.事后赔偿机制
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普通股 民切身利益。
LOGO
LOGO
《意见》中的第一句话:“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推进股 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LOGO《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一、审批制度改革——“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二、定价制度改革——遏制新股发行改革的“三高”及 “爆炒新股”现象
三、其他举措
LOGO
总结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新股发行制度是历来争议最多,变化也最快, 修改更是最频繁的。远的不说,从2006年开始按全流通模式发行新股 以后,相关制度就调整了四次,期间还导致了几次新股发行的暂停,最 近的这一次居然是暂停了13个月多。应该说,每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都是强调要坚持市场化发行的原则,并且也设计了不少有利于市场化 的实施细则。
LOGO
一、“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一)淡化事前判断与强化信息披露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门和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依法对 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对 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发现申请文件和信 息披露内容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严格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 任。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发行人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 企业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 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导致的风险。
IPO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 中美IPO制度对比
关于最新政策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LOGO
证监会11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 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几大新政的出台是 相配套、相衔接、相得益彰的,体现了证监 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也是推进我国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向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 化迈出的重要步伐。
关于最新政策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LOGO
LOGO
一.IPO的两个关键因素
1.发行审核制度 2.发行定价制度
LOGO
发行审核制度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各国对证券发行实行 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证券进入市场的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门槛,随着我国经济的 • 2.发展,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逐渐成为证券市场 簿计制 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Contents
1 2 3 4
IPO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 中美IPO制度对比
关于最新政策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LOGO
1.审核制度对比
审核制度
特点
中国
核准制
效率较低,监管部门 既审信息披露,又审 公司实质。
效率较高,完全市场 化,监管部门只负责 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 性。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及发 展趋势分析
LOGO
Contents
1 2 3 4
IPO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 中美IPO制度对比
关于最新政策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LOGO
Contents
1 2 3 4
IPO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IPO制度的演变 中美IPO制度对比
美国
注册制
LOGO
2.定价制度对比
定价制度 特点
中国
询价制
承销商没有自主定 价的权利,定价必 须在询价范围之内。
美国
簿计制
市场参与者(承销 商)拥有较大的自 主权,路演询价只 作参考。
LOGO
Contents
1 2 3 4
(?)
LOGO
2.定价制度的演变
3.控制市 盈率定价 阶段 2.市盈率 弱化阶段 1.刚性市 盈率阶段
4.累计投 标询价制 阶段
• 2005年至今 • 2001年至2004 年
• 98年至2000年 • 98年之前
LOGO
LOGO
二、定价制度改革
(一)新股定价剔除高报价
“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之(二)规定:网下投资 者报价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预先剔除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 剔除的申购量不得低于申购总量的10%,然后根据剩余报价及申购情 况协商确定发行价格。被剔除的申购份额不得参与网下配售。 由于该措施使申报高价的询价对象可能失去配售机会,同时,结 合有效报价投资者的数量限制,因此将有力杜绝“人情申报”、“非理 性报价”等不正常新股定价现象,从而可能有效地控制新股发行定价非 理性偏高的问题。
LOGO
(二)推出存量发行制度
一、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之(五)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时 ,鼓励持股满三年的原有股东将部分老股向投资者转让,增加新上市公 司可流通股票的比例。老股转让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老 股转让的具体方案应在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发行公告中公开披露。发行人 应根据募投项目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新股发行数量,新股数量不足法定 上市条件的,可以通过转让老股增加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新股发行超 募的资金,要相应减持老股。
LOGO
一、“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二)治理发行人“上市不确定性”预期以及时间成本过高问题
一、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之(四)中国证监会自受理证券发 行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作出核准、 中止审核、终止审核、不予核准的决定;(七)发行人通过发审会 并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中国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 发行人自主选择;(八)放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 至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