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1
——《人民日报》 2018年9月30日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 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 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
影响: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 政收入
元朝
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 行于北方(丁税、地税) 与南方(夏税、秋粮), 另有科差(代徭税)
明朝
初期,夏税、秋粮,江南地区“金花银”;
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
内容:赋役合并,即将原 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 “并为一条”,合并征收; 将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徭 役摊入田亩(各地摊法不 一);田赋和徭役都折成 银两征收。
影响: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僚 隐田逃税;减轻了无地、少 地农民的负担;反映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 关系的削弱;促使货币地租 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 化。
清 朝 康熙
盛世滋丁 永不加赋
内容:以康熙五十年(1711 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 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
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 身控制进一步松弛,促进了 人口增长; 有利于农业的恢 复和发展。
中国关税起源与早期关卡密切相关。早期关卡属于“国家” 之间的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 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是一种通 过税,关卡就是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这是我国关税起源的 基本痕迹。
三、个人所得税
思考: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
1、组织财政收入; 2、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3、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2 019) 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共21张PPT)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课堂小结:赋税制度的影响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2 019) 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共21张PPT)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新个税法施行 起征点每月5000元
10月1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 征点为每月5000元。10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 薪金所得,先行按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 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 附加减除费用。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
1、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 2、维护统治、缓和社会危机; 3、农民反抗斗争,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史实:秦朝和隋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王 朝灭亡;西汉和唐朝采取轻徭役薄赋政策则出现了“盛世”。)
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进步,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2、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 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关税
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 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链接时事:中美贸易战
思考:关税的意义?
1、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2、保护生产,调节经济; 3、增加财政收入。
总之,关税不但对一国经济具有较 强的保护功能,还对一国经济有促 进和支持作用。
自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关税的发展过程
雍正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 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 “地丁银”。自汉唐以来长 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松弛了。
时期 秦朝 汉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赋役 田赋、口赋、徭役 田赋、人头税、徭役、财产税 租调制 租庸调;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租庸调(北)、两税法(南) 一条鞭法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隋朝
租调制
受田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 (户税)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并规定“民年五十, 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 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 农民中推行。
唐朝
前期 租庸调制
(只针对21-59岁的成年男子 征收)
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征收标准: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
2.赋役形式:劳役地租为主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分别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收种类:繁杂 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4.征收时间:不定时 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6.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2 019) 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共21张PPT)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自主探究: 阅读论文《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并结
合教材P91-93相关内容,梳理历朝赋役制度, 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原因和影响。
秦朝
田赋:税率极高 口赋:征索极重 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汉朝
特点: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西汉政府对百姓的管理, 实行编户制度。被正式编入 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主要 是自耕农),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 依据财产多少承担国家的田 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 (人头税)、徭役、兵役。 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 役制度正式形成。
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所 有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 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
后期 两 税 法
内容:按田亩征收地税,按 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 秋两次征收
影响:这是我国封建税制的 重大变化,由人丁税转为财 产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 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宋朝
方田均税法与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 偷、漏税 募役法:政府雇人服役,不服 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