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主持人:李曙光(2014-06-26 16:20:15)标签:育儿班主任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齐鲁中学主持人:李曙光成员:赵中波代善勃李俊霞班主任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研究,2013年7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管理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提出的背景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班级管理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学校管理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目前的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角色定位偏差,班主任教育观念落后,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缺失,应试教育阴魂未散,学生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学班级管理出现了一些和目前素质教育不和谐的音符,如班主任管理方式随意化、简单化,班主任管理模式陈旧化,班级管理内容单一化,班级管理闭塞化,对学生的评价主观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受到了压制,与我们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效地解决目前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和最优化,中学班级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
第一,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用制度规范学生,用目标引领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可忽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第二,学校要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要转变教育管理的观念。
第三,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
对班主任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
第四,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班级管理体系,以联系的观点,系统的方法,共筑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大厦。
(二)课题的界定班级管理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理论依据:1、内在动机激发论认为,应积极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付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境,这种情境会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小组内牢牢地树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
2、交往需要满足论认为,在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与合作,彼此尊重,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并建构适应现代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顺应德育创新的、能焕发出班集体生命活力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新方式、新标准等,乃至形成新的班集体管理操作模式。
积累和总结出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理论和经验以及集体教育案例。
2、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德育理念,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改变陈旧的评价标准,转变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提高德育创新能力,促进班集体和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个性特长和谐生动的发展,建设一支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型智慧型班主任队伍。
3、顺应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被认为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具有独特的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价值。
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质量如何直接反映着新课程实施是否真正入轨及其推进的程度。
校外实践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便于建立更多的实践渠道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确保管理的规范和活动安全,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避免弄虚作假。
当然,学校目前统一组织的实践内容还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参与的需要,因此班级、小组组织自主安排的实践也是必须的。
而班级管理如何适应这些要求,需要创新。
(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1、班级集体目标的创新性研究。
主要是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2、班集体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活动的创新性研究三、研究方法和过程(一)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文献搜集等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二)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1、准备阶段:(2013.7——2013.8)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撰写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2、实施阶段:(2013.9——2014.6)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教学策略。
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整理典型案例、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
3、总结阶段:( 2014.7——2014.9)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过程、调查资料、研究结论、反思和评价、研究结果等。
撰写论文,并把课题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整理成册。
四、研究成果1、课堂实录班会课---- 李曙光主讲的《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待老师的批评》获德州市班会优质课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2、李曙光老师的《爱心塑造班风奉献凝铸班魂》在禹城教科研杂志发表3、分组管理论文----《四架马车,齐头并进》赵中波获省论文二等奖4、《谈班主任管理》代善波获校级优秀论文五、实践效果1、通过课堂讲学,采用班会形式,并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如何认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犯的的错误;以及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2、通过分组,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一年来通过分组管理,我感觉自己轻松了许多,班内的风气良好,各项教育工作圆满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自我感觉比较满意。
今天写下来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也想与大家交流,争取不断完善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结论与思考(一)研究结论1、学生理解了老师的批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收益。
我感到同学们更加懂事了,更加阳光了,班内风气明显好转,学生们犯了错误会主动给班主任承认,并写出反思。
2、一年来通过分组管理,我感觉自己轻松了许多,班内的风气良好,各项教育工作圆满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自我感觉比较满意。
今天写下来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也想与大家交流,争取不断完善达到更好的效果(二)讨论与思考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快乐,一年来收获着探讨着,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思考:1、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如何正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学会尊重老师?等等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作为长期的研究课题。
2、小组管理解决不太好的问题是作业的检查问题,采用的是六人小组长自查和课代表抽查的方法,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扣分计入小组量化,要求组长监督完成作业,可总有几位同学多次多可不完成作业,没有及时解决。
另外六人小组长对其他同学帮助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我也强调过几次,效果不是很好。
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
七、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2]袁振国编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3]魏书生《班主任管理》,[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5]方海东《追求一种别出心裁的教育》附论文:一、《四架马车,齐头并进》;二、《爱心塑造班风奉献凝铸班魂》三、《谈班主任管理》四架马车,齐头并进———班级分组管理经验总结禹城市齐鲁中学赵中波内容摘要:分组管理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分组的公平性,那么就要按成绩分组,而这样又无法解决按大小个调位的问题,最终我采用了四架马车的分组方法,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管理四架马车随着班额的增大,班主任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很多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都采用了分组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此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发现分组管理成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分组的公平性,那么就要按成绩平均分组,而这样又无法解决按大小个调位的问题,最终我采用了四架马车的分组方法,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写出来与同行交流,每一种方法都会存在自身的缺陷,需要不断的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四架马车分组管理的实践我是从2012年春季开始实施的,经过初一上半年的磨合学生已经相互熟悉,在分组的操作中我借鉴了学校关于班级量化的思路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学生分组自我管理的方法——四架马车分组法。
(一)公平分组,齐头并进分组首要是公平,我们以初一上学期期末学生综合素质成绩按蛇形排法分成四大组,做到生源的公平。
四位组长由学生从班委五位班长中选出四位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适当调整,做到每组一位,接下来把每组的学生名单分别交给他们,如果他们之间还想调整学生,只要两位组长都同意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感觉到分组是公平的。
接下来是调位,之所以分为四大组,是依据教室的桌子是四大列,每组一列,每组同学按大小个子排成两列,从前往后坐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