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电影发展史演示课件

世界电影发展史演示课件

6、摄影: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有时侧重镜头的“静止状 态”,有时强调画面的流动感。
著名导演:阿伦·雷乃 • 代表作:《广岛之恋》(杜拉斯编剧,1959)、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格里耶编剧,1961)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30-40年代)
• 1927:《爵士歌王》有声影片诞生 • 1935:《浮华世界》彩色影片诞生 • 好莱坞影片风格:以大众化叙事为模式,树立民主的艺
(二)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 • 左岸派:公开拒绝“新浪潮”。 • 代表作品: •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年); • 阿仑·雷乃导演《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 • 阿兰·罗伯—格里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1967年);
“左岸派”影片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的倾向。
安德
(一)费德里克·费里尼
• 早期作品:《道路》(1954) • 最重要的影片:《八部半》(1962)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7
• 美学方面:影片体现了从人的内心可 视性去探索银幕与现实的新的联系, 剖析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在无历史年 代所面对的种种现实矛盾,还有主体 的失落、孤独乃至极度混乱。
术风格,追求市场和商业利润 • 二战期间代表作品:《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乱
世佳人》《西线无战事》 • 喜剧片的伟大时代: • 代表人物:卓别林 (“绅士流浪汉”形象) • “好莱坞的叛逆者” ——奥森·威尔斯 • 代表作品:《公民凯恩》
三、现代电影三杰
费德里科·费里尼 烈·塔尔科夫斯基
英格玛·伯格曼
• “新浪潮”作者电影的风格:具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 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以空前未有的真实与诚恳征服观众。
• • “新浪潮”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1、主题:①非政治性 ②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2、摄影方法: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谷达尔摄影风 格)
3、音响处理: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重视艺术的假定性,开辟了与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
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擅长利用停机再拍和更换
布景的方法拍摄神话片,首创出科幻片(《月球旅
行记》),其影片是电影成为艺术的第一步。
三、格里菲斯(美)和好莱坞
• 从格里菲斯开始,美国电影的重心由纽约转移到好莱坞。
•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 于好莱坞制片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机扛到街上去”
形式特征: 1、纪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 6、地方方言的运用
二、法国新浪潮
• 1958年—1962年,约200多新人拍出处女作,创造了法国 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不仅改变了法国电影 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
• 混杂的创新:相异的追求,不同风格的创新。 • 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一、作者电影,即“新浪潮”; 二、作家电影,即“左岸派”。
(一)新浪潮——划时代的作者电影 • 1958:诞生年,1959:幸福年,1960:顶峰年, • 1961:没落年,1962:危机年 • 1959—1961年:真正代表新浪潮水平。67名青年导演登
场,拍出100部影片 • 1959年:新浪潮大获全胜,很多导演的影片获奖。
• 巴赞——“新浪潮”精神之父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巴黎卡普辛大街 14号 大咖啡馆的地下室 ,放映《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 12部短片, 鲜明的纪实风格 ,缺乏表演的性质 通过自己的拍摄实践,开始了对电影语言的最初探索 , 为以后的电影艺术开辟了道路。

二、梅里爱(法国)

原为舞台魔术师,大胆把戏剧引入电影,
• 对电影艺术的开拓性贡献:改变了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从 场景变为镜头,把电影从戏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四、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
• 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 《母亲》
•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将 蒙太奇上升为一种艺术思 维
• 经典中的经典:
• “敖德萨阶梯”
第二节 世界电影的成熟期(1930~1966)
第五章 世界电影发展史
第一节 世界电影形成期(1895-1930)
世界电影形成期的总趋势:由西而东地传播与发展 西方本身:呈现出美国电影与西欧电影的某种竞争与对抗
发展到1930年代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商业性极强的美国电影 颇具艺术探索精神的法国电影 注重宣传教育的苏联电影
一、卢米埃尔兄弟(法国) ——世界电影之父
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1、主题:①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 ②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2、导演:在表现“双重现实”时,并不对这不同的现实做人为的 区别和加工。
3、剪辑:“作家电影”最重要的美学革命表现在剪辑上。
4、音响:剪辑革命和音响紧密相连。
5、表演:出于其美学追求,一般选用舞台演员充当他们的演员。
• 电影镜头语言方面:费里尼在让摄影 机突进人的精神世界方面作出了令人 瞩目的贡献和开拓。影片最显著的特 征就是那梦幻般的摄影机移动,充满 了幻想的、巴洛克式的奢华,很好地 解释了华丽和腐朽现实后面主人公内 心的孤独与无助。
• 三大电影文化区域: •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本位的电影文化 • 以苏联为代表的政治本位的电影文化 • 以法国为代表的艺术本位的电影文化
• 两大电影运动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 法国新浪潮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1942年—1956年 )
全盛期:1945-1950年 代表作: •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 •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48); • 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1951) • 口号 :“还我普通人”,
4、剪辑:蒙太奇不再是表达思想和解 释心理的手段,而只是作为时空切 割时的手段。
5、表演:非明星制度,汲取了意大利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非职业演员的方 式,以及詹姆斯·迪思和马龙·白 兰度的“不表演的表演”的风格。
重要作家: 弗朗索瓦·特吕弗代表作:《四百击》 让-吕克·戈达尔 代表作:《筋疲力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