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十一章)一、简答题(共20分)1. 市场提供的商品有哪些特征,怎么去理解?商品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特征.从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生产资料市场波动、商品市场波动与投资波动、商品市场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商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互动关系四个方面。
一、平等性第一,平等性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第二,平等性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第三,平等性的要求。
在市场交换中,交换双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交换双方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不能用强制手段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四,平等性的地位。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
二、竞争性第一,竞争性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第二,竞争性的作用。
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了优胜劣汰;竞争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第三,竞争性的要求。
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把平等性和竞争性相统一。
三、法制性第一,法制性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的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第二,法制性的原因。
健全的法制可以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是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第三,法制性的要求。
每个经济活动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活动。
四、开放性第一,开放性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相互联系。
第二,开放性的决定条件。
这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特点,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共同决定的。
第三,开放性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优化了国内资源的配置,并且充分利用了国际资源。
第四,开放性的地位。
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2. 各个国家的税收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1、对流转额的征税(我国的当前开征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对所得额的征税(我国当前开征的所得税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资源的征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对财产的征税(房产税(外资为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外资为车船使用牌照税)。
)、对行为的征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屠宰税(税费改革中停征)、筵席税(由各省决定是否开征,但目前各省均已停征)。
)二、税收按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四、税收按其负担是否易于转嫁分,可分为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五、税收按其计税依据的不同,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 简述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一是投资量。
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
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
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 为什么财政又叫“公共财政”,试论述公共财政的职能有哪些?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
2. 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1)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上较为常用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综合加以采用。
(一)银行贷款。
如果收购的项目回报率高过银行贷款的利息,收购就可提高公司的收益水平,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珠江集团和珠江发展资产负债率较低,在目前低利率的情况下,适当利用银行贷款,实施杠杆收购,对于企业的快速扩张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股权融资的钱不用直接偿还(是以公司的权益为代价),而银行贷款还要付利息还本,但对于股价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即使在每股净资产之上进行股权融资,其市净率也仅为一,没有取得溢价,相当于在很低的成本上卖出了公司股权(如果不是现有股东按比例供股),对现有股东摊薄效应十分明显。
因此,在金融市场不好、股价低迷、项目回报率远超借贷利率的情况下,应当首先考虑银行贷款,在银行贷款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再考虑股权融资。
(二)发行债券。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向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有专门的债券市场提供债券的交易平台。
由于发行债券的成本明显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手续也复杂,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批,上市公司只有在有大额借贷需求才会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在资本市场通过配售股票集资,主要有配股和供股两种方式。
另外发行可转债也具有股权融资的性质,在此一并介绍。
配股是向指定的投资者增发新股集资的方式,原有的公司股东由于不参加配股,其股权比例将会被摊薄。
采用配股的方式集资,手续简便,时间也很短,是资本市场上最常用的股权集资方式。
香港市场中配股较常采用“先旧后新”的方式,即上市公司从股东(一般是大股东)借入其持有的股份,先行配售予独立人士,然后再发同样的新股还给该股东。
这种方式比起一般配股,时间上更为快捷。
供股是向上市公司现有的所有股东(包括大股东)配售新股,股东可以选择参与供股或者不参与供股,如果不参与供股,那么其原先持有的股权就会被摊薄。
和配股相比,供股通常需要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进行表决,通过后才能进行,所以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的各种手续和法律文件也比配股多。
发行可换股债券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发行一种附有换股权利的债券,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以约定的价格将公司债权转化为股权,如果投资者不行使换股权,那么到期后可以要求上市公司还本付息。
发行可转债也是市场较为常用的融资手段,特别是上市公司向母公司收购资产时,采用这种方式,赋予母公司更多的选择权,但是由于是关联交易,条件要能为市场接受,而且母公司的总持股比例最高为75%。
(2)银行贷款:周期长、审批麻烦,需要抵押;民间借贷:方便灵活,但利率高;创投和风投:如果有条件,这个最好,能引进战略投资者,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但不能解决眼前的资金短缺问题,且这些资金对你公司的要求较苛刻;上市:只要符合上市的要求,如连续利润、净利润等条件,最好的还是上市,但这个前期可能得准备三五年。
3.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技术指标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收入分配不公?人均尺度应成为从全社会范围内判别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基本尺度,劳动尺度应成为在企业范围内(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判别职工的收人分肥是否公平的基本尺度,贡献尺度应成为在投资者、技术或产品创新者等范围内(主要是社会成员)判别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基本尺度,职责尺度应成为在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范围内判别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基本尺度。
这样,在以消费性货币收入或其变通指标一一实际消费水平为判别对象的条件下,就形成了下列组合式:(1)在社会范围内以人均(或每个家庭)的实际消费水平是否均等来判定是否公平,如基尼系数值超过0.5则判定为不公平。
(2)在企业范围内以职工的劳动数量与其实际消费水平是否对称来判定是否公平,如果在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条件下职工间的实际消费水平差距悬殊则$lJ为不公平。
(3)在投资者、创新者范围内以投资数量或创新态势是否与其实际消费水不相对称来判定是否公平。
(4)在政府部门及右关部门内以担负的职责与实际消费水平是否相称来判别是否公平。
(2)保持或者降低职工的工资,降低高管的工资,同时加快改善税收政策《这是对于国家企业或者集体企业》。
这样对于企业来说职工的工资和高管的工资虽然有些差别,但是差别应该不会相差太大,而多出了的资金可以改善企业的运作,或者扩大企业的规模,这样对个人对国家都有好处,国家可以增加税收,同时人民收入差距也可以减少,企业可以更好的向前发展;对于私人企业采取不帮助但管理的措施《说到底就是有福同享有难不同当》,当企业要倒了这时采取收购,把私人企业变成集体的或者国家的,这样也许可以减少有私人企业与没有私人企业的人整体的差距。
4. 经济增长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一是投资量。
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
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
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80分)1. 2008年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由于错误地剥夺白人的土地,以及不恰当的经济政策,这个国家2008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46800%!最穷的人,一个月的收入也有几千万津巴布韦元,在津巴布韦买一听可口可乐,需要8000万津巴布韦元,那么,通货膨胀是怎样出现的?如何治理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有相当的不利影响,所以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平抑通货膨胀。
主要的治理措施有: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
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