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始于何时何人?( B )A.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B.1879年,冯特C.1890年,詹姆斯D.1913年,华生2.“催眠”一词是由下列哪个人首先提出的( B )A.麦斯麦尔B.布瑞德C.巴伯尔D.希尔加德3.绝对感觉阈限是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其被觉察的机会是( A )A.50%B.60%C.70%D.80%4.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C )A.输入保持输出B.输入储存输出C.编码保持提取D.编码储存回忆5.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了思维的哪个过程?( A )A.综合B.比较C.概括D.分析6.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 A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创造能力7.提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概念的理论是( C )A.本能理论B.认知理论C.马斯洛的理论D. 期待理论8.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视野宽、善于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同时能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 )A.右脑占优势的同时型B.右脑占优势的系列型C.左脑占优势的同时型D.左脑占优势的系列型9.能够给人以心理上的归属感、认同感、使成员获得社会支持的是( A )A.群体B.个体C.有机体D.无机体10.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与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称为( C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11.用“道德两难故事”引发儿童道德判断,了解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12.“一俊庶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13.记忆的三个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是( B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时记忆14.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B )A.手段—目的法B.爬山法C.逆向工作法D.算法式15.发现问题时的怀疑感,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感等都属于( )A.道德感B.热情C.责任感D.理智感16.使人们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方向发展,并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的因素是( B )A.生物遗传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家庭环境因素D.自然物理因素17.中学生喜欢背着老师和家长,与几位合得来的同学外出活动,这反映中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哪方面的特点?( C )A.自我意识B.情绪C.人际关系D.人格18.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吃到的柠檬是甜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C )A.否认B.投射C.文饰D.补偿19.个体基于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的需要而渴望与他人交往,这是出自人的( A )A.本能B.合群需要C.自我肯定需要D.物质需要20.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C )A.需要B.责任C.诱因D.环境21.斯坦福—比内测验属于( B )A.团体测验B.个别测验C.非文字测验D.难度测验22.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是由下列哪个人提出的?( A )A.布鲁纳B.赫尔C.罗施D.马丁23.人们常常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方式的学习称为( A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24.既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又能解释颜色对比现象的色觉理论是( B )A.杨—黑理论B.拮抗理论C.位置学说D.频率匹配学说25.由生活情境改变导致的失眠,称之为( C )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C.情境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26.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之不同在于( D )A.有无自变量B.有无因变量C.有无控制变量D.实验情境不同27.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反映的是思维的哪个过程?( D )A.概括B.比较C.综合D.抽象28.指出以下哪项属于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D )A.实验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29.研究发现,梦主要出现在睡眠的哪个阶段?( D )A.过渡期B.轻睡期C.沉睡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30.把性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人是( A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吉尔福特D.艾森克31.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 D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32.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正向干扰D.负向干扰33.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B )A.聚合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直觉动作思维3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 )A.智力的三元理论B.智力的二因素论C.多元智力理论D.智力结构论35.人在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都是( B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手势表情D.语调表情36.人格结构中最活跃、决定或制约人的心理活动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系统是( C )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37.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之为( C )A.信息B.通道C.信息源D.目标靶3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B.挫折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C.焦虑作为一种负性情绪状态,对人的心理行为有消极的影响D.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对待挫折必定会导致心理不健康39.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属于( D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40.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C )A.斯皮尔曼B.加德纳C.卡特尔D.斯腾伯格心理学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的科学心理学创始人是( C )A.笛卡儿B.艾宾浩斯C.冯特D.巴甫洛夫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D )A.华生B.巴甫洛夫和谢切诺夫C.杜威D.马斯洛和罗杰斯3.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A )A.实验室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自然实验法4.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这就是( A )A.注意的集中性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指向性D.注意的转移5.人在正常清醒状态下,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时,脑电波形态为( B )A.α波B.β波C.θ波D.δ波6.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对数关系D.常数值7.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 C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8.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C )A.社会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9.对遗忘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这种理论称为( D )A.干扰理论B.压抑理论C.提取失败D.消退理论10.一个实足年龄10岁的儿童,在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内量表)中,只通过9岁组的全部条目,他的智商是( D )A.100B.110C.80D.9011.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称为( A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12.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B )A.霍曼斯B.舒茨C.巴甫洛夫D.谢切诺夫13.心理学源于( D )A.宗教B.哲学C.历史学D.生理学14.通过人际交往和个人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掌握的概念称之为( C )A.科学概念B.明确概念C.日常概念D.人工概念15.用以表示智力达到某一年龄水平的是( C )A.韦克斯勒量表的智商B.一种特殊智商C.斯坦福——比内量表的智商D.智龄(心理年龄)心理学试题(3)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D.人文科学2.海洛因属于下列哪种心理促动药物?(C)A.镇静剂B.兴奋剂C.迷幻剂D.止痛剂3.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之间是(B)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函数关系D.非确定性关系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B)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法D.特征法5.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B)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6.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人是(C)A.推孟B.威克斯勒C.比内D.吉尔福特7.母性动机是一种(B)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8.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B)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9.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沙赫特B.库利C.舒茨D.霍曼斯10.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D)A.否认B.压抑C.转移D.退行11.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C)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1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B)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13.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D)A.程序性记忆B.情景记忆C.技能记忆D.语义记忆14.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15.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B)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具有(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17.“男孩象男孩,女孩象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