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消防安全培训

农村消防安全培训

农村消防安全培训我国是世界上灾害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且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除火山喷发外,其他灾害都在我国发生过,并且给我们国家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每年都以两位的速度增长。

国民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8.5左右。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元,超过40多年保持全球“老二”的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

规模和总量的超越意义非凡,但中国的发展及其质量远远没有超过日本,中国和日本仍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从人均看,即使总量相当,中国的人均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数据显示,相较于日本的42431美元的人均水平,中国的人均仅为4412美元,在全球排名百名之后。

总体上讲,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消防工作的重心一直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物质财富较为集中的城市,造成我国城乡消防安全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缺乏消防规划、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落后、消防组织和火灾扑救力量缺乏、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十分突出,火灾形势严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幅员辽阔。

有3.4万多个乡镇,62万个行政村、257万个自然村。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仍有7.15亿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3.6%。

“农村安,则全国安”。

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多年来,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突出,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已连续下发了7个“1号文件”,推动和指导农村改革和建设,给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当前,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各级公安消防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国家一系列政策贯彻落实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一半多。

可以说,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以及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农村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量必然大量增加,农村火灾隐患也必然呈增多趋势,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烧回解放前”、“烧了一个寨,毁了一片林,苦了几代人”,这是火灾给农村百姓造成灾难的真实写照。

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顺利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必须突出抓好农村稳定这个重点。

消防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条件,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直接因素。

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火灾形势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火灾形势的稳定,全国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切实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减少火灾危害,是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财富的积累,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概念已不再仅仅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包含了对生命财产和生活环境安全的需求。

珍爱生命,远离火灾,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生命安危最重要。

以民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把关爱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切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农村火灾的规律和特点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消防工作的重心一直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物质财富较为集中的城市,造成我国城乡消防安全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缺乏消防规划、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落后、消防组织和火灾扑救力量缺乏、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十分突出,火灾形势严峻,受非传统因素影响,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的几率增加。

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全国农村共发生火灾76万余起、死亡1.2万人、受伤1.1万人、直接财产损失61亿元,分别占城乡火灾总数的55.5%、63.73%、52.69%和52.16%。

全国2001年至2010年农村火灾情况统计表5 / 416 / 41分析全国农村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火灾起数增长迅速。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农村从事电子、玩具、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加工的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集贸市场、旅馆、饭店、网吧、商店、酒吧等服务场所分布广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火灾起数增长迅速。

1998年至2010年的13年间,全国农村火灾起数从每年2万余起上升到7万余起,最高的2002年达到了8.6万起。

农村火灾起数占的比例较大,从近十年的火灾数据分析,每年所占比例均在40%至60%之间。

(二)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仍然以“家庭承包”为基本单位的农、林、渔业为主,农村的大多数火灾发生在居民家庭。

火灾不仅使群众住宅遭受损坏,而且烧毁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给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从统计数据看,农村火灾损失占全国总数的38.6%,在农村经济远不如城市经济发达的情况下,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

另据统计,农村每发生100起火灾,就有51.8户家庭受灾,而城市仅为26.4户。

农村平均每年有3万余户家庭受灾,受灾群众在12万人以上,大量群众因火灾致贫、返贫,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由于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缺乏,消防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火灾事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往往使小火酿成大灾。

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间,农村每1万起火灾事故的死亡人数为124人,而城市火灾仅为81人,农村万起火灾亡人率较城市高53%。

农村火灾死亡和受伤人员的总数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每年均在50%以上。

(四)人为因素是引发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

由于农村用火、用电安全条件差,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空巢家庭”现象日益普遍,用火不慎、电气火灾、小孩玩火等人为因素成为导致农村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农村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近6万起,占同期农村火灾总数的25.1%;发生电气火灾5.5万余起,占总数的23.1%,因小孩玩火引发火灾2万余起,占火灾总数的8.6%。

(五)较大以上尤其群死群伤、火烧连营火灾时有发生。

仅从2007-2009年三年的火灾数据分析,全国农村共发生较大以上火灾112起,死亡472人,受伤72人,直接财产损失1.1亿元,分别占三年较大以上火灾总数的50.5%、44.2%、24.4%和15%。

群死群伤火灾时有发生:广东省2005年以来,发生8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火灾,有7起发生在农村镇一级。

2004年2月15日,浙江海宁黄湾镇五丰村因祭祀用火不慎发生火灾,造成40人死亡、3人受伤。

火烧连营火灾时有发生:贵州黎平县三年发生三起火烧连营火灾。

2006年4月14日凌晨,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发生重大火灾,受灾42户233人,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43万元。

火灾原因是村民用火不慎引燃衣被引发的。

2008年1月2日下午,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发生一起火灾,共烧毁房屋239栋597间,受灾240户912人,直接经济损失198万元,无人员伤亡。

火灾原因是村民电视机的插板发生故障导致电线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

2008年1月21日凌晨,黎平县尚重镇绍洞村上绍寨发生火灾,烧毁房屋77栋178间,受灾群众102户489人,烧死1人,烧死猪26头,牛1头,直接经济损失77万元,火灾原因是村民醉酒后点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

湖北、广西等地也多次发生火烧连营火灾:2009年7月22日报道21日凌晨,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一村庄突发火灾,大半个村子化为灰烬,受灾村民达100多人,财产损失达100多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2009年11月6日凌晨,广西三江县独峒乡林略村林略屯因电气故障发生火灾,共烧毁民房196座296户,受灾1121人,5人死亡。

三、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层次剖析农村火灾原因,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总结为“七难”:(一)管理薄弱难约束。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高度分散,受经济、交通、历史、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管理几乎是一个空白点。

许多村庄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建设总体无规划,无防火设计,建房随意性大,住宅砖瓦结构较少,大多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多系土木、砖木、石木结构,门窗多由木质材料制成,屋顶大部分由木材、板皮、油毡等可燃材料搭建而成,并且房前屋后大多堆有柴草,造成室内外可燃物相连,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管理薄弱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农村的消防工作机制、监督网络不健全,空白点多。

由于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确,消防监督不到位,国家关于农村消防工作的规范、规定贯彻不力,使农村消防工作形成了真空和盲点。

消防监管力量不足,公安现役消防监督重心在城市,乡镇一级消防工作管理薄弱。

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消防分级管理往往停留在一般部署上,很难落到实处。

火灾案例:2005年7月17日,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的贵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因村民使用电器不当引起重大火灾,受灾273人,烧毁房屋43座192间,直接经济损失19.5万元,部份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清代林业契约文书也被烧毁。

2003年3月6日,贵州从江县丙妹镇奕里村因村民处理生活用火不当引发重大火灾,受灾89户,405人,烧毁民房56栋336间,禾仓78个,粮食16.2万公斤,牲畜49头及部分家具衣物,直接损失45.1 万元(二)道路不通车难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