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1水害类型与危害程度分析根据煤矿井下水灾事故的特点结合我矿具体情况,井下水灾分为以下几类:地表水害,老窖水水害、断层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和岩溶水水害等.发生矿井水灾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存在较大水源与导水通道。
本矿井存在的水源主要是:井田北上部有一带存在的部分小煤窑的采空区以及北翼相邻二、三号井采空区,可能存在积水。
本井属季节性降雨充水型矿井,大气降雨主要通过小煤窑采动后造成地表拉裂、地表塌陷渗入采空区,然后从充水通道直接或间接渗入井下涌出。
在井下发生水灾事故主要危害在事故中心区和附近,也有可能波及到井下各作业点人员安全,严重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矿井被淹井的严重后果。
本南块段矿井北为采空区区域,目前深部延深掘进已在北翼留有足够的防水保安煤柱,在矿区范围内的深部采掘重点做好雨季期水害的防治工作.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2、加强防水意识,坚持灾害性天气影响到安全生产立即停产撤人的原则。
3、加强地面防洪、排洪工作,对塌陷区进行充填。
组织机构及职责发生水害事故时,依照综合应急预案的指挥机构设置.同时,按水害救灾需要,在现场抢救组设置上明确分成四个小队:(1)井下抢险队队长:安全副矿长队员:生产技术科、安检科、瓦检科、机电科、采掘班组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①负责井下遇险人员的撤离、救护工作.②负责疏通泄水路线,施工临时挡水墙,防止向重要硐室串水等。
(2)地面抢险队队长:生产副矿长队员:调度室、采掘班组、治安保卫部等组成。
职责:①负责地面灾害性天气河流洪水的疏堵水工作.②对地面危房、车间进行抢修。
③加强对进口监测、检查和防洪应急措施的实施并及时采取措施。
(3)机电抢险队队长:机电副矿长队员:机电科、采掘班组、通风科有关人员人组成职责:①负责井底泵房设备正常运转。
②负责地面降压站、矿井供电线路、井上下各个变电所的正常供电.③确保主要通风机和各绞车房设备运转正常.④负责通讯设备维修工作,确保灾时通讯正常.⑤负责供电及设备抢险工作。
(4)抢险预备队队长:调度室主任队员由临时抽调的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灾害性抢险时各项紧急预想备工作。
3.预防与预警3.1危险源监控3。
1.1水灾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定期收集、整理本矿的水文地质资料并上图。
2、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禽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队、积水情况。
3、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每旬观测一次并进行预测分析。
4、生产技术科每月编制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5、各采掘队跟班组长负责每班对各自分管区域内的涌水及排水情况进行监测监控。
6、机电科负责每天记录矿井总的排不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排水量有急增现象时,立即查明原因,同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7、机电科负责每周对井下所有的永久密闭进行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3.1。
2水害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矿井水害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本矿的实际,做好如下防治工作:1、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1)留设可靠的防水煤柱。
(2)塌陷坑的充填和清挖防洪沟。
(3)做好雨季“三防”工作,矿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矿抗洪抢险工作。
(4)加强与气象台的联系,密切注意天气情况。
2、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井下水害主包括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溶洞水等。
(1)老窑水的防治询访在老窑工作过的老同志,弄清开采年限、开采煤层位置、开采距离、深度和涌水量大小等。
查找已有老窑的图纸和资料。
情况不明,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钻,要尽快汇报,处理险情。
(2)矿井采空区积水的防治要求测量部门测量填图要及时准确,不能漏填,当掘进工作面接近采空区和老巷道时要先探后掘。
(3)钻孔水防治查明钻孔在采掘工作面的平面位置,查看钻孔的封孔质量。
必要时留保护煤柱保护钻孔。
(4)断层水的防治如果断层含水丰富,必须留设断层防水煤柱.(5)陷落柱、溶洞水的防治有陷落柱和溶洞留设防水煤柱。
(6)岩溶水的防治措施石灰岩的岩溶水向井下补给,采用水泥注浆的办法堵水.3.1。
3突水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1、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措施当井下出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
判断突水水源方法如下:(1)老窑水的特点是积水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一般属于“死水”。
鉴别时,有以下特征:①用手指附水搓动,有滑润的感觉;②用鼻闻有腐臭味,有时夹杂着臭鸡蛋气味;③用舌尝可感觉到水发腥,有臭味;④仔细观察,会发现水的透明度较低,水中有腐朽物悬浮或沉淀。
(2)断层水一般通道较远,补给较充分;多属“活水"。
水无涩味而发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水呈黄色,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
(3)含水层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压力,水量充足,水中无涩臭味,水色发黄,有泥沙流出.(4)如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积水涌出,水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
(5)地表水一旦涌入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坏力极强,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时还会夹带许多动植物或其他杂物。
2、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应急措施(1)自身安全防护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在现场及附近地点的人员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如是老空水涌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应立即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
(2)迅速汇报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
同时,应利用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及时向下部水平和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
(3)积极妥善地组织现场抢救突水初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在现场领导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
对于受伤的矿工,应迅速抢救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4)现场组织撤离,如因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者将危及人员安全时,应迅速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
3、发生透水事故时,人员撤退注意事项;(1)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地地告知矿井领导人。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尽量避免进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3)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4)如因突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应留设指标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6)撤退人员需要从梯子间上下时,应保持好秩序,不要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
在唯一的出口堵塞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3.2预警行动1、矿井水害事故的预警和响应(1)建立水害预警制度,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防和预警,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
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暴雨季节,坚持巡察制度.汛期安排专人巡查地表是否有导水的通道;定期测量塌陷区水位。
(3)矿部在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
了解巡查情况,解决发现的问题,做好值班记录,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情况。
(4)工业广场、塌陷区、住宿区出现积水时,及时疏通排水系统。
(5)井口出现进水时,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筑坝,上报调度室。
矿主管领导要亲自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同时指挥部立即下令井下撤人、停电。
井口检身房要认真清点升井人数,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全部升井后,临时封闭井口。
2、与自然灾难预警的衔接煤矿企业加强与当地气象站、地震、水利以及供电部门的联系,一旦得到灾害性天气、地震、洪水、地质灾害及停电事故预报,提前通知矿区职工家属如出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的情况时停止生产,人员不得下井从事生产工作。
3、矿井水害事故的预警信息发布和报告矿防治水专业人员或井下其他人员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矿井突水的各种预兆和出现的险情;调度室负责人要根据井下人员的汇报,立即核对情况,查明原因,布置预防处置措施.情况紧急时要立即向矿主要技术负责人和矿长汇报,研究进一步的处置措施。
报告人员上井后要填写水害险情报告。
4 信息报告程序按照前面“综合应急预案”中信息报告程序规定执行.4.1 应急响应4。
1.1响应分级按照前面“综合应急预案”中响应分级规定执行。
矿井发生事故后,本矿矿长立即组织抢险救援,达到四级事故时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四级以上时,及时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并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救预案。
4。
1。
2响应程序按照前面“综合应急预案”中响应程序规定执行。
5.1处置措施5。
1。
1应急处理程序井下发生水害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利用最便捷的通讯方式向矿调度室报告。
当调度室接到井下水害事故的汇报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措施,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等级,采取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
1、发生较小透水事故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要立即撤离,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的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同时,应利用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及时向下部水区和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撤离.2、发生突水淹井事故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同时按矿井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召请矿山救援队(矿辅助救护队根据实际情况先行下井救援)→启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派遣侦查小分队进行灾情侦察、人员救治→进行灾害的初步评估→指挥部根据灾情制定救援方案→救护队现场抢险救灾→采取排水、堵水、抽水等措施直至灾情消除、恢复正常生产。
5。
1。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应急处理突水事故初期,应在现场管理人员和有经验的人员组织带领下,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迅速进行抢救工作。
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应根据水害事故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条件合理选取。
如果突水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口.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对于受到伤害的同志,应迅速抢救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