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与心身健康的研究综述摘要:从人格特质的概念、维度、行为特征、测量及与心身健康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对比了不同人格特质人群的行为,提出针对行为类型的对策和干预。
综述了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人格特质,A型行为,B型行为,C型行为,D型行为,心身健康一、关于人格特质“人格”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当是指演员为了戏剧演出而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现在,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某种特性或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通过人格较准确的预测一个人的典型行为。
鸠达·米恩认为人格是个体克服焦虑,解决人际冲突和心理冲突的方式的总和,这种解释重点强调个体用来应对应激情境的方式。
人格特质是一种内在的、稳定持久的、独特的、具有动力特性的神经心理结构,具有使不同种类的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且反应一致的倾向性。
人格特质是衡量人格的最基本的单元。
心身疾病指一组在发病原因、机制、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
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但并未得到广泛关注。
二、A型人格及其相关研究医学的发展使人们有效地控制了细菌与病毒对健康的威胁,但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又使得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跃居人类死因排行榜首位。
经典的医学理论无法说清这些疾病的病因,而广泛的多病因研究正逐渐揭开这些疾病的神秘面纱,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致病因素就是心理社会因素。
2.1 A型人格的来源1959年,美国旧金山哈佛布鲁恩(Howord Brunn)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两位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M.Friedman)与罗森曼(R.H.Rosenmon)报道了他们的重要发现:A型人格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
弗里德曼的研究始于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负责维修病人候诊室里沙发与椅子的人员告诉他,这些沙发和椅子只是坐位前沿部分严重损坏。
似乎这些病人都只坐沙发与椅子的前边缘。
这一现象促使弗里德曼怀疑这些心脏病患者的总体行为可能有些特异之处,继而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这是人类首次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验证了性格特点与病症之间的对应关系,意义重大。
根据这一灵感,弗瑞德曼和他的同事瑞.罗森曼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工作,最后形成了A型行为类型的理论。
弗瑞德曼和罗森曼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被试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被试者发病率的2倍以上。
A型行为类型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方式,而是包含了以人格为基础的行为,性格和情感元素的一个复合因素群或行为群。
是不同的人格由相应的竟争和挑战性环境塑造的一整套的外显行为,是介于典型的A型行为到典型的非A型行为之间的行为连续体。
目前把行为类型分为五型:A、mA、M、mB、B.A型是A型行为人的极端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竟争欲。
有时间紧迫感,人际关系不协调,有敌意倾向。
mA是一种不那么明朗和极端的A型人。
B 是B型行为人中的极端型,是与A型行为相反的一种类型,缺乏竟争性,喜欢不紧张的工作,喜欢过松散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
mB不像B型表现得那么明朗和极端。
M是介于A型和B型之间的一种混合型。
2.2 A型行为特征弗里德曼总结的A型人格(性格)具有6种基本特征:(1)强烈持久的目标动机;(2)处处追求完美的内在倾向;(3)强烈持久的追求赞誉与进步的欲望;(4)连续卷入多项事务,挑战极限压力;(5)习惯于突击完成工作;(6)经常特意地使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处于机警状态。
总结起来,A型人格集中体现两大心理行为特征: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意识。
2.3 A 型人格的优点A 型人格的人事业心强,大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应该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更没有必要牺牲自身的健康。
因此,如果您觉得您有上述A型性格特征倾向或面临过重的压力,应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加以调适,为自己的心灵减负。
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头脑之中,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认识和应对困境、挫折和各种变化。
如果能够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化不和为友情,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2.4 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A型性格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在心理和生理上,负担都十分沉重。
他们被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所驱使,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拼命直奔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既定目标。
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之中,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A型行为的人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病,甚至可随时发生心肌梗塞而猝死。
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 型行为有关。
同样,有关研究也表明,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达98%。
尸体解剖检验证明,A型性格的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要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
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A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自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这种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态,会使我们紧张、忧虑得心力交瘁,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便会随之发生。
2.4.1 A型行为与冠心病A型行为或冠心病易患行为是由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于1959年首先提出的。
A型行为者具有这些人格特征:持续的进攻性、进取心和经常的紧迫感、好急躁、专心致志追求事业目标,并且始终保持着警觉,易冲动,精力充沛等。
在行动上常表现出迅速、性急、果断而不沉着等特点。
A型行为模式于1977年在国际心脏和血液病学术会议上被确认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患者多数具有A型行为类型,其比率明显高于其它行为类型。
A型行为类型者不仅易患冠心病,而且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也比较严重。
1983~1984年有人用Herman与Friedman等标准随机对各种职业的3661人进行人格类型与冠心病相关性调查,结果发现冠心病239例,总患病率为7.1%。
其中A型与B型人格(以性情温和、言语与动作节奏较慢,缺少竞争行为特征)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9.36%与3.7%,A型行为者为B型行为者的2倍以上。
Buell指出A型性格的人遇不良情绪应激,尤其是压抑、愤怒时,就构成A型行为,表现出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
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2.4.2 A型行为与原发性高血压许多研究认为,高血压病与患者性格相关。
一般认为好激动、具有冲动性、好求全责备、主观刻板的人容易患高血压。
尤其具有压抑的敌意、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占多数。
人格特征异常是高血压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资料表明,A型行为类型者的发病率较其它行为类型者高。
洪炜[1]等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124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进行有关心理社会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具有较明显的A型行为特征。
吕跃[2]等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人格具有较明显的精神质倾向,性格较为内向。
常常行为孤独、内心焦虑、忧心忡忡,对外界刺激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控制情绪的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由于处于此种心理状态下,容易导致紧张情绪的发生,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最终导致血压的恒定性升高。
近代心身医学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互相影响,使心理因素转变为生理因素。
2.5 A型行为类型的测量50年代末,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开发了第一个TABP的测查工具,称为“结构式会谈”(Structured Interview,简称SI)。
在6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心理学家詹金斯(C.D.Jankins)编制了一个TABP自陈量表,称为“詹金斯活动性量表(Jenkins Aetirity Servey,简称JAS),该量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还有弗雷明翰A型量表(Framinghan Type A Scale,简称FTAS)和德克萨斯A-B型行为测验(Texas A-B Index,简称TAI)等。
中国版的A型行为类型量表1983年由张伯源主持全国性的协作组开始修订。
研究参考了美国的一些A型行为测查量表的内容并根据中国人的自身特点,前后经过三次测试和修订,完成了信度效度较高的A型行为类型量表的编制。
整个问卷包含60个题目,分成3个部分:TH:共有25个项目,表示时间匆忙感(Time Hurry),时间紧迫感(Time Urgency)和做事快节奏(Do something Rapidly)等特点。
CH:共有25个项目,表示竞争性(Competitive)、缺乏耐性(Impatience)和敌意情绪(Hostlity)等特征。
L:共有10个题目,作为测谎题,用以考查被试回答量表问题是否诚实、认真。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
对冠心病的测试证实其在A型行为类型问卷上的TH,CH,TH+CH得分均显著高于常人。
2.6 对A型行为人群的对策与干预其一,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目标;其二,在时间安排上要预留回旋的余地;其三,严格划清工作与休息的界线;其四,培养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其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承受能力。
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
当我们面临困境时,要有“山高自有行人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洒脱气概,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以减缓精神紧张和心理波动。
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比较容易对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因为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取决于当事人的心理体验;困难和挫折的转机,取决于当事人对困难和挫折所持的态度。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弹性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变挫折为动力、化不和为友情,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三、B型行为及其相关研究3.1 B型人格特征弗里德曼还提出B型人格,B 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属于一种舒缓的、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A型人格患心血管病的几率是B型人格的2一3倍;而在冠心病患者当中,A 型人格的比例更是高达70.9%。
北美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A型人格是B型人格的2一4 倍。
3.2 A型人格与B型人格比较刘连龙[3]考察了403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A 型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的A 型行为者比B 型行为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B 型行为者倾向于产生心理非常健康状态; 典型A 型行为者没有一人呈现心理非常健康状态; 巨大的竞争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崔凯[4]等人研究发现,A型和B 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的主观负荷评价的差异,A、B2组被试在两项脑力任务中, 在具有同等的执行绩效情况下, 具有A型人格男性的3个脑力负荷主观量表得分除MCH的任务1外均高于具有B型人格的男性,A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的主观负荷评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