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几点看法
作者:陈晓芬
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9期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可以说,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守护者,其不仅需要在学习上全面系统地监督和引导学生,而且需要像家长一样关心、爱护学生。
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勤动脑筋、多下工夫。
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从了解学生、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了解学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班主任在在了解学生的信息时必须系统全面,包括如下多个层面: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程度等基本情况;父母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家庭情况;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类型等个性特征。
通过研究,本人总结出细致观察、家访及谈话等有效了解学生的方法。
(1)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其课堂学习状况。
课堂状态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班主任应当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其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便课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系统观察,了解其性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实现与学生和谐、顺利及有效的交流。
(2)班主任要通过家访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已经很少有教师进行家访这一活动了,但本人却始终认为这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访并制定了详细的家访计划,做到每学期对班内所有学生至少家访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再具体安排。
在与家长进行交谈时,我既坚持实话实说,又委婉地表达出个人看法。
对于优秀生,我通常在肯定其长处的基础上,谈其今后努力方向的方式,巧妙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对于后进生,我多从其优点和亮点切入话题,与家长谈其近期取得的进步,探讨促进学生继续进步的对策。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指出学生的不足,最终落脚到家庭与学校携手努力、共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
客观地说,家访给我带来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让我全面系统地了解到班内学生多方面的信息。
我深深地知道:有些孩子不敢对老师畅所欲言,是因为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些孩子不敢表现自己,是因为有很深的自卑情结;有些孩子无理取闹,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注意……
(3)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及时了解其学习和生活状况。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在孩子们心目中变得威严而又慈爱,他们很愿意与我进行交流,并且能够把
藏在心中的小故事与我分享。
因此,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有机会解读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以平等博爱之心对待所有学生
毫无疑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气质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不以自己的喜好作为关心孩子程度高低的标准,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根据学生情况的差异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
成绩优异的学生,我既肯定其在学习中的突出表现,也教育他们不要骄傲,并鼓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我引导他们找到前进的突破口,肯定其近期所取得的进步,激发其自信心;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和他们一起分析其成绩不达标的原因并制定提高计划,困难面前与他们同在;对于乖巧听话的学生,我夸赞其品质的优秀,并引导他们继续保持;对于比较淘气的学生,我则从肯定其闪光点入手,对他们做到“愤启悱发”。
总而言之,方法有异,态度无别。
以处理学生矛盾、分配座位、布置任务等具体管理工作为例,有的班主任会在潜意识中偏向成绩好和听话的学生,自己不自觉地对所谓的“后进生、捣蛋鬼”作了不公平的判定。
我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要“一碗水端平”,一方面理解、原谅犯错误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沟通了解到学生犯错的原因,并引导其认识和改正错误。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三、与学生沟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班主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必须是真心的,这是实现敞开心扉进行沟通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一个班级就像是与学生一起经营一个家。
对学生来说,师爱是一种除了母爱之外既伟大而又无私的爱。
与此同时,师爱又不同于母爱,它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趋力,从而自觉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前进。
当然,只有当班主任给予学生的关怀是真挚的关怀时,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强烈的依恋和仰慕,向其敞开心扉,最终“亲其师信其道”。
在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我没有单纯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角度,因为这样容易与学生形成“鸿沟”,把其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不论多么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也丝毫不会奏效。
我经常采取“情感战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意识。
比如,学生B骂学生A,被A打哭了,我分别与两人进行单独沟通。
和A沟通时,我首先以旁观者的身份“肯定”了他的“英雄气概”,指出了B骂人的错误之处,接着在交流中委婉地告诉他
“真正的英雄”是善于包容别人的人,单纯依靠武力解决问题是没有智慧的表现;和B沟通时,我先站在他的立场上指出A打人的错误之处,随之引导他明白,骂人是不文明的、不对的,同学之间应当和睦相处。
最后,两个学生握手言欢,并成为好朋友。
四、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颇为繁复琐碎,班主任很难做到时时事事关注学生,这就要求其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
(1)班主任要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从中选出一部分有领导天赋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班级责任感。
(2)班干部的产生,宜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
候选人先从为什么参选、个人能力和班级管理设想等方面依次演讲,师生投票后当场唱票产生所有班干部。
(3)新选出的班干部,班主任要进行集中培养和锻炼,让他们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锻炼个人能力。
通常,我会在教师开会或临时有事时,让班干部组织同学们有序自习、安排值日,等等,并敦促他们以身作则。
(4)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激发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一般每学期轮换一次,让所有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
如此一来,学生在担任班干部时,会深刻理解班干部和班主任的心情,做回普通学生后会少犯或不犯错误,从而增强班级的向心力。
(5)适时表扬并鼓励班干部,增强其信心。
班干部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深受同学们的尊重,当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时,班主任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并请他们介绍学习经验,激励其他同学互勉共进,使其成为学习好榜样。
如此一来,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追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不仅善于花费足够时间全面了解所有学生,而且不对任何学生存有偏见。
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尽力做到在对班内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经常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并有意给他们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后进生,我善于从其长处入手,进行引导,使班级内涌现出一批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优秀学生。
另外,班级管理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兼顾。
因为只有以“兼容并包”的理念为指导,才能使祖国的花蕾“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 凌洁.如何当好班主任[J].教育革新,2009(8).
[2]何云.“良心作业”[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2(9).
[3]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管理,2012(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