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号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课题负责人陈岚完成时间2007年 6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书籍单位及职务、职称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小学高级教师通讯地址及电话杭州市枝头巷 17 号87077222— 320课成姓名陈岚题员组的余琴珠其情陈春燕他况吕卫萍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单负责人签名:位意2006见评审组意见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管理、设计、实践、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办公室主任研究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实践研究,记录过程杭州市娃哈哈小学科研室主任中的行为与反思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实践研究,记录过程杭州市高银巷小学副校长中的行为与反思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实践研究,记录过程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教科室主任中的行为与反思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初审单位单位盖章:意负责人签名:见年4月7 日2006年月日说详细课题研究方案附后《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课题研明究方案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当前,很多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着几大苦恼:一是对写作缺乏兴趣,视作文为不得已的应付,甚至视为累赘,即使提起笔来,也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二是要他写的东西没话好写,成文后不是“干巴巴”的,就是空空洞洞的;三是虽然写得看起来不错,但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参考”而来的。
长此以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由于其书面言语表达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其内心的感情世界也会贫乏;还容易造成孩子说假话,言行不一致,双重人格;更为甚者,成人后会逐渐养成虚浮弄假的学风。
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成以上小学生写作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在作文教学中没能让学生体验到习作的快乐,缺乏对儿童“游戏精神”足够的关注,违反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孩子的“言语人生”偏离了方向。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强调小学生写作教学应当深入研究小学生内在的精神特点,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于写作教学中;尊重儿童的“游戏精神” ,并使之成为小学生写作的重要精神资源,将极大改变我国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实用主义” 、“重道轻文”的倾向。
2、以快乐作文为本,放飞学生的思想,在“游戏精神”观照下进行小学生作文教3学的设计,通过作文课堂教学加以实施,并研究总结其效果,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3、作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可以继续关注小学生早期写作行为与其语言习得规律、精神成长特点、审美心理机制的联系,并跟踪其今后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情况,以探索小学生写作教育的内在规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关于游戏游戏对成年人来说意味着工作之余的休闲与放松,但对儿童来说,则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与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1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虽然儿童知道游戏情境具有假定性,但他们还是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和极其投入的精神状态从事游戏活动,并从中获得和现实生活一样的真实经验和感受。
游戏是儿童关注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童年期间,游戏使个体内在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而教育则使外部文化逐渐内化为个体精神层面上的内容。
游戏和教育分别从内外两方面促成个体精神的发育和成长。
”[2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二)关于游戏精神最早触及游戏精神内涵特征的是一些目光敏锐的儿童文学理论家, 1923年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中提到:“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那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
安徒生的《丑小鸭》,大家承认他是一篇佳作,但《小伊达的花》似乎更佳;这并不因为他讲花的跳舞会,灌输泛神的思想,实在是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的文字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
”[3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 [M] .湖南:岳麓书社, 1989] 而所谓“无意思之意思”的内涵即是一种鲜明的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最富儿童精神特质的心理状态。
其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孩子们之所以游戏,其根本动力在于满足心理快乐本能的需求。
自由是游戏精神得以彰显的前提,孩子通过摆脱客观物质世界种种束缚的想象和创造,方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乐趣。
同时,游戏精神还是一种“过程即结果” 的超功利精神,追求的是游戏本身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不是以游戏为手段去追求游戏之外的功利目的。
3小学生作文中的“游戏精神”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动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或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
”“创造性艺术家与游戏中的儿童是一样的。
他创造了他极认真对待的幻想世界——即是说,他向这一幻想世界赋予了极大的情感——而同时有将它与现实世界严格地区分开来。
”弗罗伊德的论述强调了创造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儿童游戏心态的相似性,认为从儿童游戏的心理状态中可以寻找到作家的创作规律。
那么,在直接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育的过程中,就更应当从儿童“游戏精神”中发现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了。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婴幼儿时期,孩子都是“物我一体” 的“泛灵主义者” ,在成人眼中无生命的东西,他们都赋予了灵性。
这种主客体相互混淆的精神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到十一岁后完全消失。
而六至十一岁正好是小学生开始接受正规写作教育的最初阶段,泛灵意识使他们用一种“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的灵性也自然成为起早期言语表达的重要题材。
把握这一阶段小学生精神特点与写作能力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文学领域,“游戏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从“五四”时期的初步倡导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全面复兴,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它深刻的改变了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理念,使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突破了“教育儿童”的陈旧思想,一大批富于儿童“游戏精神”及审美价值的作品,激发了儿童的阅读热情,进而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渴望,影响了他们的精神成长历程。
班马在 1984年首次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讨论会上提出探讨有关“游戏精神”的话题,并把“游戏精神”作为其主要理论著作《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的理论基础。
他是从一个比较宽泛的角度去阐释“游戏精神” 的,内容涉及到儿童生理学、儿童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方面,他认为儿童文学研究应回归到儿童审美心理机制。
但是,“游戏精神”在小学生作文教育研究中却鲜有提及。
1928 年,徐子长在《小学作文教学法》中提出了“作文游戏化”的主张,他认为“小学教学适用游戏化,低年级更属需要。
小学生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投其所好,借以教学,无有不收美满的效果。
” 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最早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到游戏手段。
但是,这种作文游戏化的探讨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后虽不断有关于游戏作文的尝试,但始终没有形成以儿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作文教学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成果(一)研究体系及内容1、“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教育目标的构建2、“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设计(1)动作型游戏作文的设计(2)精神型游戏作文的设计①诗歌创作的设计②角色扮演型作文的设计、③幻想型作文的设计3、“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课堂教学操作(1)动作型游戏作文的操作(2)精神型游戏作文的操作①诗歌创作的操作②角色扮演型作文的操作③幻想型作文的设计与操作4、“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教育评价(1)评价原则(2)评价策略①动作型游戏作文的评价策略②精神型游戏作文的评价策略5、通过调查问卷对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设计的实践效果加以验证(二)研究目的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使写作行为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开发儿童天赋的想象力,并使之得以进一步发展;让儿童在快乐阅读的体验中,培养语感,体悟文体感;让儿童在多样化的写作选择中,发展写作能力;积累并整理“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的课例。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一)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 2006 年 4 月--2006 年 8 月)讨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提交专家组指导并进行论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 2006 年 9 月--2007 年 5 月)①文献查阅,查阅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学科相关“游戏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②进行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设计、脚本撰写,在课堂中进行实践;③进行教学案例的反思,通过学生调查问卷验证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的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脚本。
3、总结阶段( 2007 年 6 月--2007 年 8 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物化研究成果,并请有关部门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文献查阅教学设计调查反思反馈完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找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学科相关“游戏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2、教学案例分析法:进行大量的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研究将“游戏精神”渗透于作文课堂教学的最优教学方法与策略。
3、比较研究法:将“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法与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4、调查问卷法:对参与课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调查,以验证实际效果。
5、实践反思法:课题组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作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的参与者,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比较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对作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加以完善。
(三)人员分工1、研究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刘力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2、课题组组长:陈岚(课题的管理、设计、实践、研究)3、课题组成员:余琴珠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实践研究,记录过程中的行为与反思);陈春燕杭州市高银巷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实践研究,记录过程中的行为与反思);吕卫萍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实践研究,记录过程中的行为与反思)五研究成果形式及使用研究成果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例、《快乐习作》书籍、学生习作等体现,课题组撰写关于《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与经验。
陈岚老师的《美从跳进游泳池开始》为 2003 年杭州市立项课题,其成果获得杭州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构建特色学校的实践与研究》为上城区2005 年度校长重点课题,其成果获区校长书记课题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