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策略探析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策略探析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策略探析
作者:孙丽娟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6期
孙丽娟
文物陈列与保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水平有着较高的
要求。

在实际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活动中,由于人员技术水平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文物陈列与
保管相关活动与人们的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工作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并树立文
物保护意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

一、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确保文物的安全
文物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形成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

很多文物此前已然遭受到
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陈列和保管文物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落实文物陈
列与保管工作,避免文物再次遭受到破坏。

(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参观体验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

文物陈列
与保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合理调整文物展览布局,能使人们对中国悠久文化历史产生更加
深入的了解,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有利于不断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技能
文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当前,大多数文物通过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展示。


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技能。

这是因为文物陈列和保管活动
开展过程中,出于保护文物和发挥文物最大价值的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
知识的学习,在理论知识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的指导下开展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工作人
员的专业技能由此不断提升。

因此,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
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指导,以促进此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保管条件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国家对文物的陈列与保管有着明确的要求,各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博物馆等单位
对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也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较高
的要求,而配备相关设备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很多基层单位受资金和内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导致文物存放很容易因为外界条件发生氧化、腐蚀等
现象。

由于展示空间有限,部分文物长期放置于库房中,无法发挥展示价值。

上述现象对文物
陈列与保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人们高度重视。

(二)新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文物陈列与保管对外界的温湿度、光照条件等有着明确的要求,外界环境发生的细微
变化都会影响文物。

因此,文物陈列与保管需要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以营造良好的文物陈
列与保管环境。

但是应用新技术不仅需要引进大量专业设备,而且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但大多数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经费短缺、专业人员较少等问题,导致新技术无法
得到有效应用。

(三)对文物产生的细微变化缺乏有效监管
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文物保管与展览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肉眼难以观察。

例如,书画作品的氧化和纸张掉粉等;纸质文物存放容易因为空间中水分含量过大而发生粘连现象,这对纸质文物而言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尽管金属铸造类文物保管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并不是
很高,但是外界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依然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肉眼难以观察,导致文
物细微变化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文物遭受破坏。

这就需要文物管理人员日常加强观察,发
现文物的细微变化,以保证文物安全。

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策略
为了不断提高文物管理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建议文物管理人员按照以下策略开展文
物陈列与保管工作。

(一)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物保护工作认识的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技术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文物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借助自主学习来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管理人员只有以文
物保护意识为导向来开展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才能提升文物管理水平,使文物发挥出历史和
文化价值。

为了发挥文物的展示功能,博物馆需要对馆藏文物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发掘,结
合文物的等级、学术价值对文物进行全面统计,积极引进专业的文物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
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使工作人员树立先进的文物陈列与保管理念,提升文物陈列和保管的
有效性。

(二)认真做好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的优化
为保证文物安全,在文物陈列与保管活动中,文物保护单位要不断加大投入,对文物
陈列与保管环境进行优化。

文物陈列与保管对外界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温湿度、光照等细微
变化都会对文物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文物管理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博物馆文物
陈列与保管环境,借助专业的设备使文物处于最佳的温湿度环境,避免文物陈列与保管出现意外。

对于库房存放的纸质和纺织类文物,除了要做好防氧化工作外,还需要预防病虫害,避免
文物被损坏。

以高台县博物馆为例,馆藏文物以魏晋壁画砖、彩绘木器、木版画、十六国时期
的纪年简牍和汉、魏晋时期的丝织品为主,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物存在氧化严重的问题,壁
画砖颜色脱落,彩绘木器、木版画和纪年简牍因为木质变化亟须修复。

这些文物对于外界气温、光照、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想避免文物被损坏,就需要对馆藏条件进行不断优化。

(三)积极做好馆藏文物的修复工作
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工作对操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文物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文物修复相关技术的学习,
利用最新科学技术,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全面开展此项工作。

日常工作中细致观察文物,发
现文物保存与陈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开展文物修复工作。

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避免文物陈列与保管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被损坏。

以高台县博物馆馆藏的丝织品文物为例,
受损严重,亟须修复。

2018年,高台县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成立,相关仪器设备配套齐全,
但没有配备专业的修复人才。

为确保文物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加大对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为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支持。

(四)积极征求游客建议,对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进行优化
为促进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要积极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了解社会公众对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建议,根据社会公众的意见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与保管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结合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强烈了解欲望,以时代发展为主题调整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使馆藏文物能够借助展览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充分价值,满足社会公众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需要。

例如,根据年代设定主题,利用高台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魏晋时期为主的特点,设定魏晋专区,系统全面地向人们展示魏晋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发挥馆藏优势。

(五)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为了落实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博物馆要结合文物保护需要,积极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推动文物陈列与保管活动的有序开展。

高等院校文物保护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他们在进入博物馆工作之后,能够结合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对博物馆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进行优化和创新,积极学习和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落实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影响和带动原有工作人员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利用先进的文物保护知识,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四、结语
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需要根据社会公众对文物展览的要求和最新的科学技术认真做好馆藏文物的整理与发掘,引进专业设备来保证文物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和文物修复工作开展力度,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有序开展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充分发挥文物价值,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琳.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科技资讯,2020(13):251+253.
[2]赵力冬.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炎黄地理,2020(3):63-65.
[3]贾风玲.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148-149.
[4]魏春梅.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剖析[J].文物鉴定与鉴
赏,2019(15):111-113.
(作者单位高台县博物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