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05 03最终版庆阳市西峰区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划分技术报告

12.05 03最终版庆阳市西峰区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划分技术报告

甘肃省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兰州大学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2013年11月项目名称:甘肃省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水源名称:董志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肖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显胜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后官寨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温泉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什社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彭原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委托单位:西峰区环境保护局承担单位:兰州大学项目负责:张明泉报告编写:张明泉刘理臣本莲芳马淑静刘衍隋婷参加人员:侯会斌齐仲韬姚小华张超权斌帅赟审核:曾正中复审:钱鞠绘图:马淑静本莲芳前言 (1)第一章总论 (3)1.1 项目背景 (3)1.2 划分技术原则 (4)1.3 划分依据 (5)1.3.1 相关法律法规 (5)1.3.2 技术标准 (5)1.3.3 技术文件 (6)1.4 技术路线 (6)1.5 工作内容 (8)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背景分析 (9)2.1 水源地区域自然概况 (9)2.1.1 地理位置 (9)2.1.2 气候特征 (10)2.1.3 地表水资源 (11)2.1.4 地下水资源 (12)2.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13)2.3 区域水文地质 (16)2.4 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 (19)2.5 水源可供水量开采前景 (21)2.6 主要污染源调查 (23)2.6.1 董志饮集中式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3)2.6.2 肖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4)2.6.3 后官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4)2.6.4 温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5)2.6.5 彭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污染源调查 (26)第三章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分析 (34)3.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基本概况 (34)3.1.1 董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4)3.1.2 肖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5)3.1.3 后官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7)3.1.4 温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39)3.1.5 彭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40)3.2 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 (49)3.2.1 监测方法 (49)3.2.2 监测与评价结果 (51)3.2.3 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58)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59)4.1 划分方法 (59)4.2 董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2)4.2.1 郭堡南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2)4.2.2 八年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2)4.2.3 寺里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3)4.2.4 野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3)4.2.5 陈户街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3)4.3 肖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4)4.3.1 秦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4)4.3.2 芮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5)4.3.3南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5)4.3.4显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5)4.4 后官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6)4.5 温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7)4.5.1 毛家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7)4.5.2 上庄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8)4.5.3 袁台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8)4.6 彭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68)4.6.1 张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9)4.6.2 董家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69)4.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件说明 (69)4.8 保护区内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70)第五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76)5.1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牌 (76)5.1.1 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 (77)5.1.2 设置饮用水水源交通警示牌 (77)5.1.3 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 (78)5.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制作、管理与维护 (78)5.2 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 (79)5.2.1 制定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79)5.2.2 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方法 (81)5.3 建立水源监测预警系统 (82)5.3.1 建立水源水质监测网络 (82)5.3.2 陆源污染的监督 (84)5.4 建立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机制 (84)5.4.1 成立监督管理机构 (84)5.4.2 建立巡查制度 (85)5.4.3 建立水源保护区档案制度 (85)5.4.4 加强公众监督 (86)5.5 建立健全水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86)5.6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 (86)5.7 应急保障措施 (86)5.8 实施保障 (87)5.8.1 资金保障 (87)5.8.2 法律法规保障 (88)5.8.3 政策制度保障 (88)5.8.4 组织和管理保障 (88)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89)6.1 结论 (89)6.1.1 水源现状水质评价结果 (89)6.1.2 水源现有主要问题 (89)6.1.3 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92)6.2 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表 (99)6.3 建议 (115)附录: (117)前言水是人类安全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关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随着城镇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的增多、乡镇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民使用农药、化肥增加,对乡镇饮用水源的供水安全造成潜在影响,使得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水源的保护范围,是保护饮用水水源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

确保饮水安全,并处理好经济、农业的发展与水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

胡锦涛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月9日批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简称《规范》),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遵照饮水安全的法律法规,按《规范》要求进行庆阳市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老百姓身体健康有着直接、间接的威胁。

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尽管各地对水源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因此,科学合理的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

2006年2月28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饮水安全问题,形成了《研究饮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6〕22号),要求加强饮用水源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水质。

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为农村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

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水利部、卫生部和原环保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对全国661个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甘肃省环保厅在2010年5月份,召集全省各地市、县环保部门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布置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任务。

为进一步掌握庆阳市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状况,加强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加强监督监测及管理能力建设,解决目前影响庆阳市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主要问题,推动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各项环保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稳妥进行,受庆阳市西峰区环保局的委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担了《庆阳市西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1.2 划分技术原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服务,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水源,以及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划分原则如下:(1)保护优先原则。

庆阳市西峰区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最为宝贵的资源,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做到保护优先。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水源地保护区应根据西峰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

(3)保护区范围最小原则。

在确保水源水质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

(4)因地制宜原则。

水源保护区的范围,要结合西峰区各乡镇地下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按照《规范》来确定。

水源水质要求既要坚持国家标准,又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特点和限制因素。

坚持以人为本,身体健康至上。

(5)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

(6)公众参与的原则:饮用水水质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1.3 划分依据1.3.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