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河南省中职学校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18年河南省中职学校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18年河南省中职学校对口升学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绵亘( gèng ) 粗犷( guǎng ) 自牧归(guì)荑B.訇( hōng )然萌蘖 ( niè ) 面面相觑( qù ) C.上溯( shù) 笑靥( yǎn ) 鸡豚狗彘( zhì)D.窸窣( shū) 债券( juàn ) 卷帙( zhì )浩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唾沫鲰生鸠占雀巢B.虔诚蹊跷冠冕堂皇C.柳絮静谧一逸待劳D.圭臬班斓爱屋及乌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场足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B.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D.十几年来,他们俩在工作中相濡以沫,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个成了研究部门的业务骨干,一个当上了公司的中层领导.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______ ,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②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______是鲜红微肿的。

③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______无穷”。

④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_____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A.破旧终年希望厌恶B.陈旧常年渴望讨厌C.陈旧常常希望恶心D.破旧平常希望讨厌5.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B.《论语》------孟子《骆驼祥子》------老舍C.《荷塘月色》------朱自清《好雪片片》------林清玄D.《琵琶行》------白居易《雨霖铃》------柳永6.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凭《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代表作还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等。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其作品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还有剧本《龙须沟》等。

D.曹禺,中国现代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历史剧《王昭君》、《胆剑篇》等。

7.下列古诗词默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生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B.伍六一愤怒了:“干什么?这样跑得过吗?你们放开啊!”C.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两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D.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9.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在它面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比喻)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拟人)C.隔着八里路,我都闻到饭菜的香味了。

(夸张)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对偶)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雨雪霏霏B.吾得兄事之C.鼓瑟希 D.非能水也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1 ~63 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1.本文节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唐代________的倡导者。

(共3分)62.翻译下列句子。

(共9分)(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共4分)(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官盛则近谀三、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4 ~69 题。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

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

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

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

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

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

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

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

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罢。

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

暮色四合,与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

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么?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么?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

我忽然醒悟了。

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

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

事隔30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

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

“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

”“匹夫有责。

”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

“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64.选文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当代女作家。

(2分)65.结合上面的文字,解释下列词语: (4分)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66. 选文最后一段中“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中的“尽责任”指什么?(2分)67. “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4分)68.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4处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请赏析比喻的艺术效果。

(6分)69.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声音。

我忽然醒悟了。

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了,改造这凝固的历史”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语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四、作文(40分)7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