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目的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1.3 编制范围 (1)1.4 编制目的 (1)2.施工组织安排 (1)2.1 组织机构 (2)2.2 施工计划 (2)2.3 机具、人员配备 (2)3.二衬背后脱空、实测局部厚度不足段注浆处理方案 (3)3.1 处理方案 (3)3.2 工艺流程 (4)3.3 工艺要求 (4)3.4 质量检验 (9)4.质量、安全、进度及环境保护措施 (9)4.1 质量保证措施 (9)4.2 安全保证措施 (10)4.3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1)5.应急预案 (11)5.1 应急救援体系 (11)5.2 施工救援应急通道 (12)5.3 应急救援物资设备 (12)5.4 应急响应措施 (13)1.编制依据、原则、目的1.1 编制依据(1)《XXXXXX标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第四册隧道》(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及(JTG F80/1-2017)(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5)《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0)(9)永杭高速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报告(10)同行业及其他行业隧道工程同类缺陷整治设计图纸及方案。
1.2 编制原则(1)彻底整治、不留死角,保证隧道实体质量满足设计和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确保后期运营安全。
(2)缺陷整治要符合“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
(3)缺陷整治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对于检测发现的缺陷部位,必须进一步核查、验证,进一步确定缺陷范围和程度。
(5)整治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工法,验证整治效果,优化整治方案,确保整治质量。
1.3 编制范围XXXX检测公司抽检发现的26处脱空、实测二衬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一半段落注浆处治施工。
1.4 编制目的(1)指导XXXX1#、2#隧道二衬脱空、厚度不足质量缺陷整治施工。
(2)总结质量缺陷教训,指导后期隧道二衬施工作业,确保工程质量。
2.施工组织安排二衬缺陷注浆处理由项目部具体进行施工管理与组织,组织专业的注浆作业队伍负责施工。
注浆施工组织遵循确保施工队伍稳定原则,左右洞按顺序实施,确保作业队伍有工作面开展正常施工,尽量避免全隧停工。
2.1 组织机构为确保二衬缺陷处治安全质量,加快处治进度,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及作业队伍主要人员为组员的注浆处治领导实施小组,全面负责和组织问题段落二衬空洞注浆处治作业。
2.2 施工计划表2-1 回填注浆处理施工计划表2.3 机具、人员配备施工机具配置见下表:表2-2 缺陷注浆处治设备机具配置表施工人员配备见下表:表2-3 缺陷注浆处治机具配置表3.二衬背后脱空、实测局部厚度不足段注浆处理方案3.1 处理方案(1)针对二衬脱空、实测局部厚度不足。
该类型衬砌缺陷主要采用回填注浆的方式进行处理,每个隧道大面积注浆施工前必须选择典型段落进行注浆工艺性试验。
图3-1 二衬缺陷问题处理流程图(2)开展注浆处理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整治效果满足要求后推广实施。
(3)针对26处二衬存在质量问题的相关段落,先采用加密雷达测线等方式进一步检测确认缺陷的位置和规模,再行处理,处理前各项目应根据不同的缺陷位置和规模细化处治方案(附图),细化原则如下:①脱空位置处在防水板与二衬之间的,采用钻孔注浆法回填密实,注浆材料根据“3.3工艺要求”中的所列材料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
②脱空位置处在防水板与初支面(岩面)之间,脱空深度小于10cm的,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顶升防水板使其与初支面(或岩面)密贴。
③脱空位置处在防水板与初支面(岩面)之间,脱空深度大于10cm且处在贫水或无水区,钻孔时刺穿防水板,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回填注浆处理。
④脱空位置处在防水板与初支面(岩面)之间,脱空深度大于10cm且处在富水区,钻孔时刺穿防水板,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回填处理,后在注浆孔处设Ф20mmPVC 排水管沿隧道环向引至排水沟,排水管每隔50cm采用卡扣固定在二衬上,管口和二衬连接部位要做好防水处理,防止漏水。
(4)处理前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对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5)注浆处理前,各项目应对各隧道缺陷情况分类,收集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和质量缺陷状况等基础资料,根据基础资料对各类工况进行分类,然后对每类工况中的最不利状态位置二衬进行内力计算和安全稳定性分析,不满足要求时应进一步判断安全边界,安全边界以外的应按二衬返工方案处理。
3.2 工艺流程图3-2 二衬脱空-注浆施工处理流程3.3 工艺要求(1)施工前调查施工前应先采用物探或钻孔验证脱空位置(防水板与二衬间或防水板与初支面(岩面)间)和规模,检测定位,并在施工过程中对空洞范围进一步核对、检验。
(2)工艺性试验要求每类缺陷各标段大面积注浆施工前必须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缺陷部位进行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机械、人员配置,验证和进一步完善注浆工艺、注浆参数、注浆材料和施工配合比等。
(3)注浆材料①1:1水泥浆(P·O42.5或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水泥-水玻璃双液浆(1:1水泥浆;水玻璃:波美度38±1°;浆液凝结时间:20s~30min,具体凝结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③XHD-D预应力管道压浆剂。
④M40水泥砂浆(河砂过1.0mm筛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⑤浆体强度应高于二衬强度等级。
具体材料根据工艺性试验结果选用,各材料性能符合下列要求:表3-1 注浆水泥质量指标表3-2 XHD-D1力学指标表(TB/T3192-2008)表3-3 XHD-D2力学指标表(TB/T3192-2008)表3-4 注浆用砂质量指标表3-5 混凝土膨胀剂性能指标(4)回填注浆要求①注浆孔及排气孔钻孔孔径Ф20mm,采用手持电钻打设,按2.0×2.0m间距梅花形布置,注浆孔不宜一次打设完成,应打设一孔,及时注浆一孔。
排气孔共设置一孔,设置于空洞范围最高端。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衬砌厚度、缺陷范围和衬砌背后空洞大小对钻孔进行适当调整。
②注浆材料配合比应根据现场试验进行调整。
③普通回填注浆于注浆孔口设置Ф15mm孔口管,排气孔安装Ф15mm排气管,并用植筋胶锚固于孔内,排气管必须紧贴初支面布设,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以内。
防水板背后小空洞压力注浆时,仅设注浆孔,不设排气孔,隧道排水管可起到相应的排气效果,注浆时在注浆孔口安设止浆阀,用植筋胶牢固锚固在注浆孔内,注浆终压力控制在1.5Mpa内,并满足既有二衬安全性要求。
④衬砌背后注浆时隧道纵向应由下坡向上坡方向进行;横向应先注边墙孔、两侧孔,再注拱顶孔,上部孔应在排气孔溢浆时停止注浆,以起到良好的排气效果,确保注浆饱满,避免再次形成空洞。
⑤注浆时,应对钻孔进行编号,钻孔及注浆过程中应对钻孔、注浆压力、注浆量进行详细记录,根据钻孔情况确定注浆管长度。
注浆过程中应注意严密观察衬砌状况,若发现异常、变形、开裂或关闭止浆阀后压力不上升等,则应立即停止注浆,以确保衬砌安全。
⑥注浆结束标准回填注浆:当设于空洞高端的排气孔排出浆液时即可结束注浆。
压力注浆: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并连续保持5min以上,进浆量小于初始进浆量的1/4。
(5)构建泄水通道注浆完成后,若原排水管堵塞,则应重新构建泄水通道。
在缺陷整治区域对应泄水孔出水口位置及其两侧不小于1m范围打设泄水孔,泄水孔纵距1.0~1.5m。
钻孔位置依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钻入深度以不刺破衬砌防水板为标准,埋设导水管将水引至排水沟。
3.4 质量检验注浆完成后采用分析注浆记录、地质雷达扫描及人工敲击相结合的方式判断注浆效果,应按验标要求留置标养试件,必要时,待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钻设检查孔进行注浆效果检查,注浆不密实或仍存在空洞者应补钻孔注浆,已确保衬砌背后空洞充填密实。
4.质量、安全、进度及环境保护措施4.1 质量保证措施(1)对全体管理及作业人员技术交底,使全员熟练掌握缺陷处理工作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要求,同时加强质量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2)执行专人、专设备、专盯控及专业化管理,施工过程中及时报验并留存影像资料。
(3)整治前应先切实核查清楚缺陷的情况(类型、范围、深度等),必要时协同监理单位共同核查缺陷部位,采用加密扫描与钻孔探测等方法进行验证,对缺陷地段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和详细记录,并进行安全评价,再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方案进行整治处理。
(4)加强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规范采购行为,严格检验、验收、存储、保管和领、发料制度。
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5)施工过程质量控制①认真做好空洞范围和规模的确定及技术交底工作。
②严格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缺陷处理工作开始前,由工程技术人员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编制技术交底并组织施工班组认真学习,作为施工依据,用以指导施工作业。
施工中,坚持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做到施工全过程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使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③处理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
④加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
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6)严格控制浆材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拌合均匀。
(7)施工过程中,加强同各方的联系,互通情况,密切配合,确保一次施做到位。
4.2 安全保证措施(1)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后进入施工场地进行施工作业,严禁带病坚持作业。
(2)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带,穿好劳保工作服和手套。
(3)在注浆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注浆机操作规程进行注浆作业,严防注浆管脱扣,涨爆等伤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防止浆液飞溅伤人,特别时眼睛等宜损伤部位必须重点防护。
严禁将注浆口对准作业人员。
(4)作业台架安装警示灯管,施工时在作业点两端设专职安全员24小时值班,并疏导洞内车辆通行。
(5)施工用电线路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箱、一闸、一保。
(6)化学材料及堆放使用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应由专人保管,严格领用、用料制度,避免发生事故。
(7)注浆泵及高压管路必须试运转,确认机械性能和各种阀门管路、压力表等完好后,方可施工。
(8)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