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四课情绪万花筒
【主题说明】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即通过对自身生理唤醒(个人主观感受)部位及程度来命名自己的情绪和评定情绪的等级;通过对环境事件的认知和他人行为反应(语言、表情、动作、肢体形态)的观察来了解他人的情绪内容及程度。
初中生认知能力有限,社会经验不足,个性也还没有定型,这一时期的情绪又是变化多端很不稳定的。
也因此,认识情绪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本课是情绪专题第一课,起整体统领作用。
重在引导学生形成对应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本课只做简单引导,可在后面课程中不断加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觉察和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了解
该阶段情绪表达的特点。
2、情感目标:回忆并体验自己的情绪经历,理解、体验别人的情绪。
3、行为目标:学会通过监控自己的生理反应从而觉察自己的情绪,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
现识别他人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情绪(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了解情绪的内在感受、外在表现和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复杂的情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对图片的情绪命名,教学PPT。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并填写相应内容。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80%。
2、学生填写了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3、心理导航部分,学生能提出2—3个新问题。
4、5—10名学生完成情绪日记,并主动请老师帮忙分析。
【练习题】
1. 现阶段我们的情境具有、和的特点。
2. 当我们面临恐惧和焦虑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3. 请判断以下两句话是否正确。
(1)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2)情绪没有好坏,但是情绪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