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與音箱的功率配置在專業擴聲領域裏,音響器材的配置是十分考究的,其中功放與音箱的配置是最重要的,雖然,一些音箱生品使用說明中向用戶推薦了所配功放的具體牌號或型號,但還是有局限性,因為用戶經常面對諸多型號的功放,無從下手。
功放與音箱的配置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例如功放牌號、功率管類型的選擇及低靈敏度音箱應配置哪種功放等。
功放與音箱的具體配置,一般來說與設計人員的經驗、愛好、聽音習慣等因素有關,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
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用戶或設計人員為了節省開支常給音箱配置較小功率的功放,有些用戶又為了所謂的"功率儲備充足"給音箱配置很大功率的功放。
顯然,這樣做都是不合適的。
重要的是,這樣配置會給設備造成損壞。
在功放與音箱配置中,功放功率的確是關鍵,也就是說,功放功率的確定原則應該是統一的。
大家都知道,在進行廳堂聲學設計後,需要根據一系列計算確定音箱功率,然後再由音箱功率確定功放功率,但是究竟兩者功率如何選配才能達到最佳匹配呢?首先,在人耳聽域的20Hz~20kHz內,真正集中大量能量的音樂信號一般在中、低、頻段,而高頻段能量僅相當於中、低頻段能量的1/10。
所以,一般音箱高音損失的功率比低音喇叭低得多,以求高低音平衡;而功放好比一個電流調製器,它的輸入音頻信號的控制下,輸出大小不同的電流給音箱,使之發生大小不同的聲音,在一定阻抗條件下,要想讓標稱功率為200W的功放達到400W或幾倍的輸出其實很容易,只是功放的失真(THD)將會大大地增加,這種失真主要產生在中、低頻信號中的高頻諧波,其失真越大,高頻諧波能量就越大,而這些高頻失真信號都將隨高頻音樂信號一同進入高音頭,這就是為什麼小功率功放推大音箱會發生燒高音頭的原因。
而在不少人的概念裏,只要功放功率大,就有可能燒音箱。
雖然有些功放沒有失真指示,但由於設備配置已經先天不足,失真有可能在使用中時有發生,這時失真指示已失去意義。
況且,由於使用者的經驗和素質的限制,功放的失真往往容易被忽略。
其次,功放與音箱的功率配置與目標響度以及所使用場合也有一定的關係。
在一定目標響度下,應該讓音樂信號的動態在每件器材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證,如果功放功率太大,其增益設置很小時,響度已達到要求,但這時功放的增益就限制了信號的動態範圍。
所以,功放功率不能太大;否則,既然浪費開支,又會帶來響度和音樂動態無法兼顧以及音箱負荷過重的麻煩。
根據以往經驗,一般語言、音樂擴音場所和大動態的迪廳等場所是有區別的。
有一般擴音場所信號起伏小,不需要功放長時間或很快提供很大電流給音箱,所以功放功率應該比要求強勁有力的大動態擴音場所的功率要小;另外,所謂的"功率儲備"也應該針對音箱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功放的選定必須由音箱決定,不應該有"功率儲備"的概念去配置功放。
換句話說,在一定的目標響度下,音箱可以比設計值大一些,以備不同用途,而功放的功率應該嚴格由音箱決定,沒有太大的靈活性。
總之,功放與音箱功率配置的具體標準應該是:在一定阻抗條件下,功放功率應大於音箱功率,但不能太大。
在一般應用場所功放的不失真率應是音箱額定功率的1.2-1.5倍左右;而在大動態場合則應該是1.5-2倍左右。
參照這個標準進行配置,既然能保證功放放在最佳狀態下工作,又能保證音箱的安全,即使對經驗不足的操作人員,只要不是操作嚴重失誤或前級周邊設備調校不當,就能讓音箱和功放工作在穩定狀態。
如何鑒別揚聲器的音質?雖然任何揚聲器都有其強項和弱點,尤其在有限的預算下,低價的揚聲器並不容易得到盡善盡美的效果,但無論任何價位和層次的揚聲器而言,都有一定的參考標準或指涉方向。
1.測試低頻的質量劣質揚聲器所產生之低頻可以是轟耳若聾,但完全是那種臃腫松厚,缺乏層次感和結實感。
好的低頻應是潔淨明快,層次分明,不會拖泥帶水,冤魂不散似的,即使各種低頻樂器如大小鼓聲、低音吉它和鋼琴的低音,都能輕易分辨出來。
所以不要輕易被低頻的量感所矇騙,劣質低頻不如乾淨的聲音來的自然舒服。
2.測試中頻的人聲人聲是最常聽到的聲音,優劣並不難察覺,留意人聲是否有不尋常的鼻音或被抿著嘴發聲的感覺。
一些揚聲器的“箱聲”同樣會大大干擾中頻,令此頻段的聲音模糊不清。
中頻音染相對於其他頻率音染而言更為嚴重,因為大部分可聽到的聲音頻率,或是音樂的頻率都集中在中頻範圍,這點幾乎對所有種類的樂曲而言,都會成為重播的障礙。
3.測試高頻的柔韌感劣質的高頻是尖聲插耳,聽得人頭痛欲裂的,極端情況下把小提琴或女高音的美聲變為刹車的尖銳噪音。
同樣,高音中的不同器樂多產生的不同質感,好的高音是能分辨出來的。
再優劣一級的高頻甚至能令人從中分辨出兩把不同年份不同木質的所奏出的不同音韻。
最易掌握的要決是,好的高音是不回令人聽而生畏,毛孔豎立,也不會令人越聽越累的,而且該是綿韌而富彈性,幼滑而具層次,高至最高處仍可容易聽見卻不會產生變音的(當然不是以走音歌手的錄音做參考)4.測試高音量及音場結像一些揚聲器在低音量時表現穩定,但在音量提升到某個指數便會失真,或“拍邊”,出現各種非錄音中的音樂信號,(當然以不過12點的音量為安全的測試標準)。
具體而言,若管弦樂是喜愛樂種之一,則必須通過此關。
合乎標準的揚聲器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聲音離箱,營造出清晰的音場和結像,顯示出不同樂器的分點位置和質感,有充足的擴散以至生長、闊、高但度音頻空間。
弱音和尾音應該清楚聽見,而在大音量和“大爆棚”的情況下沒有變形失真,人聲和樂器聲不會糾纏不分。
優質的重播能顯現豐潤的音樂感和空氣感,和音符的彈跳力,像撥開雲霧見青天一樣,展現出整幅細緻有序的音像。
而更直接的是在長久聆聽下不會令人耳朵疲累。
功放的指標裏隱含了什麼?玩功放,如同玩其他音響器材一樣,主觀試聽必不可少,客觀指標又不能不要,說起主觀試聽,也真讓人無所適從,今天這篇文章說這台功放聲音較“硬”,明天那份雜誌又說它對弦樂還原很“溫柔”,內行人又會說條件不同嘛,結論也不同,於是乎有些人又回到了技術指標的領域裏來,在這裏總算能躲開那些空而又玄的“形容詞”。
然而,在客觀指標這塊領地裏,你的煩惱會少些嗎?我看也未必。
在功放的許多技術指標的背後,總會有一些必要的測試條件,你的任務應該是探究這些條件的實際意義,掌握了它的來龍去脈之後,就會對指標不至於看得太迷信。
下面僅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頻中曲線:大多數功放是指在額定輸出功率時的頻率特性,如標出20Hz~20KHz,±0.1dB,有些功放的高頻端標到了100KHz,這個100 KHz 你必須小心看待,因為有的功放在製造時是靠整體零件的特性來保證做到此高頻,而有的設計者是靠負饋技術來達到100 KHz,可以說這二台功放的音質會有明顯的差異。
有一個傾向值得注意,目前不少功放的高頻越標越高,它和音樂的提高是否有必然的聯繫,還沒有統一的說法。
2.輸出功率:這是一個牽扯到不少相關因素的指標,如失真度指標的限制、音箱阻抗的不同也會帶來輸出功率的變化等,假設某台功放標出2×50W,THD<0.1%,1KHz,8Ω時,我們就知道了,這是在音箱阻抗為8Ω時測出,音箱的阻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值,有的音箱採用多單元驅動,它的常規阻抗就可能是4Ω。
另外,當音箱工作于低頻段時,它阻抗有可能降低至4Ω,甚至2Ω,功放對這種低阻抗音箱的驅動能力,並未見有指標標出,此外,THD為總的諧波失真,如果失真達1%,對應的輸出功率極有可能會上升,可能會達到2×80W,這時輸出功率的含義就明顯變化了。
另外不家一種情況,我們用全頻帶的信號輸入,負載阻抗固定為8Ω,你會發現頻率越低,功放的輸出功率越會下降,這是因為聲音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低頻段,因而用上述的中頻信號(1 KHz)來表示功放的輸出功率那就很片面了。
如果有一台功放是這樣標法:2×50W/8Ω,2×100W/4ΩTHD<0.1%(20Hz~20KHz輸入時),那麼這台功放指標明顯優於上一台。
3.阻尼係數:這項指標反映了功放對音箱的揚聲器單元的控制能力,它是音箱的阻抗與功放的輸出內阻的一個比值,一般認為大一些較好,但須注意,這項指標測試時往往沒有將功放至音箱的連接線的內阻算進去,而恰恰是這個內阻對阻尼係數有較大影響。
在我們平時系統的實際聆聽中,如果換上幾付不同牌號的喇叭線,就會發現音色會有偏硬或偏軟的區別,這就是線的內阻影響了阻尼系統進而影響了系統的音色,如果你發現並承認了這個結果,你就不會象某些人那樣對音箱線能改變音色這一點感到不可理喻。
4.失真度:這是一個很多人關心的指標,它包含的種類較多,如互調失真、瞬態互調失真、相位失真及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在音響說明書裏標示的諧波失真,功放的指標裏標明的總諧波失真事實上是一個比較“死板”的失真,它是用單一的頻率輸入,檢測功放輸出端的多餘成分去和原波形比較而得出的一個百分比,由於我們平時接觸到的聲響會同時有許多不同頻率的成分,因此,針對諧波失真的單調性,有的功放標出了互調失真指標,它是用二個不同的頻率如用70Hz調製6 KHz,並按一定的強度比例輸進功放檢測輸出的失真成分,儘管仍不夠全面,但畢竟實用些了。
瞬態互調失真檢測則更進了一步,它用一個猝發的互調信號輸入,能檢測出功放在瞬間輸入脈衝信號時,輸出會否出現削波現象。
至於相位失真是檢驗功放對不同頻率輸入時產生的輸出相移,它對音色的還原有較大影響,可惜許多功放都未提及,在此也不多敍述。
5.信噪比:顧名思義,是指功放輸出的有用信號與無用的本底雜訊的比值,目前的功放信雜訊指標已完全能應付一般的音樂類節目,而我認為更應關心本底雜訊,可試驗一下將功放音量放至最小聽聽雜訊的大小,當然是愈小愈好。
瞭解了以上這些指標的隱藏著的含義,你或許不會被技術指標的表面資料所迷惑,若要較全面地反是映一台功放對音樂的還原能力,靠幾個硬性指標當然是遠遠不夠的,也基於這個理由,世界各國對音響器材的測試手段、方法、內容等都花了不少功夫,並且制定了相應的測試標準,在德國標為DIN標準,日本多採用EIAJ標準,而美國則習慣採納國際高保真協會的IHF標準。
這麼多不同搞清楚客觀指標的發燒友說不定又是“一頭霧水”!看來,不是得回到逐步提高自身試聽能力的那條路上去因為,玩音響,沒有捷徑,只有靠多聽,多比較,才能真正玩好音響。
談阻抗阻抗是音響圈中最常看到的字眼了,但是它到底意所何指呢?許多人在看到喇叭標示的阻抗值是四或八歐姆的時候,會直覺地拿起三用電錶往喇叭的二個接線端子一量,看看到底是不是正確,可惜的是絕大部份的人都失望了,因為用三用電錶上的電阻檔量出來的結果並沒有和喇叭上面所標示的一致。
原因呢?因為你誤會了,你搞錯了。
阻抗與電阻不是完全一致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