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优秀范文范文20篇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优秀范文范文20篇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优秀范文范文20篇篇一:缤纷成就和谐 (2)篇二:缺憾也是一种美 (3)篇三:把孩子交给世界 (4)篇四:走出世俗,做自己的主人 (5)篇五:拟定一生蓝图 (6)篇六: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7)篇七:用生活丰富教材 (8)篇八: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10)篇九:循序渐进 (11)篇十:有温度的教育 (12)篇十一:播撒诚信的种子 (14)篇十二:让学生成为幸福之人是教师努力的目标 (15)篇十三:宽容与仁爱 (16)篇十四:长风破浪千万里,激流勇进成长路 (19)篇十五:砥砺前行路漫漫,不忘初心情悠悠 (20)篇十六:顿悟幸福真谛,坚定人生方向 (21)篇十七:长板短板巧搭配,优化管理班集体 (22)篇十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4)篇十九:教育从心开始 (26)篇二十:师爱无限从心开始 (27)篇一:缤纷成就和谐三个学生走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有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

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呼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子曰“有教无类”。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尊重不同的学生,尊重不同的看法,尊重不同的选择,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对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保护;对各个学生的学习陋习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学生;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学生……正是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篇二:缺憾也是一种美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苍茫宇宙因为残缺而变得美丽、迷人。

当我们抱怨天阴下雨、抱怨孩子不够懂事、抱怨学生不够聪明时,可曾想到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也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缺憾也是一种美丽。

缺憾是幸福的增味剂。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斥,苦涩的命运却成就了一位“诗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更令人神往。

陶渊明抛官弃职的决定让他的仕途有了缺憾,然而他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却让古典诗歌获得发展。

贝多芬失聪是缺憾,却创造了不朽名作《命运交响曲》,其气势让人震撼。

维纳斯断臂是缺憾,可是正因为失去了双臂,她不再是神话中妒忌成性的美神,而是一个纯洁、高尚、典雅的女人,她的美无人企及。

缺憾是苦涩的,然而褪去苦涩的外衣,缺憾让幸福变得弥足珍贵。

所以,珍惜孩子的不完美,珍惜孩子的缺憾,你的呵护与努力会让他们更能体会成功时的喜悦与幸福。

缺憾让人更加努力。

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尽管身体残疾,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但他却一直为改变命运而不懈努力。

胡哲知道,对于自己来说,常人眼中的一个平凡的拥抱对于没有四肢的他来说都是奢望。

但他坚持用身体仅有的“小鸡脚”打字,练习滑水和演讲。

在胡哲19岁的时候,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

被拒绝52次之后,他终于获得了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讲生涯。

如今胡哲磁性的嗓音、幽默的语言、清晰的思路,以及他“无手无脚无烦恼”的乐观态度感染了无数的人,也让他收获了美满的生活。

缺憾是另一种优势。

有一位左臂残缺的少年向一位教练请教摔跤的技巧,这位教练却让他重复训练一个动作。

后来在一次比赛中,他出乎意料地夺得了冠军。

他大惑不解,求教于教练。

教练告诉他,破解这一招的唯一方法是抓住对方的左臂,这正是教练让他反复训练的那一招。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学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憾,或沉默寡言,或调皮捣蛋,或偏爱数学,或只爱语文,如果我们只看到不愿看到的那一面,就会觉得整个班级都无可救药。

但假如我们发现沉默寡言的孩子爱思考,调皮捣蛋的孩子有威信,偏爱数学的学生有陈景润的遗风,只爱语文的学生有莫言的文釆,那他们的缺憾就会变成他们的优势,经过教师的适时培养,变成冲刺人生巅峰的助力。

缺憾是一种超越常态的美,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也是一种泽被万物的美。

如果我们能够从繁花落樱的缺憾中发掘那独特的美,生活就会变得美丽而诱人。

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知识不足、能力不够的缺憾中发掘独特的美,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明日才会出现真正的辉煌。

篇三:把孩子交给世界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

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

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

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

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

”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

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

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

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

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

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

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

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

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

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

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

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

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

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

”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

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

孩子下来时,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

”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子都为了等待那个扶梯人而徘徊不前。

其实,孩子一个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给世界,也许孩子会更强大。

篇四:走出世俗,做自己的主人我们都生活在世俗中,但世俗是什么?是名誉,是地位,是袜子的线头不能露在外面。

父亲生气儿子反穿袜子,是因为儿子的行为没有遵循世俗。

儿子说:“袜子不是穿给别人看的”是不在乎世俗,做自己。

一个聪明的人会避开世俗而回归自己,而愚蠢的人会迎合世俗而迷失自己。

做聪明的人,不必在乎世俗,你就是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懂得拒绝世俗的诱惑。

当英国女王参观格林尼治天文台,得知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莱的薪金级别特别低时,极为诧异,表示一定要提高他的薪金。

布拉德莱甚是不安,他深知凛然的高贵,往往经不起世俗的蚕食和销蚀。

于是他恳请女王千万别这样做,说:“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再是天文学家了。

”一个人如果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那他就是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坚守内心的“高贵”。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的一生中会有低谷也会有高峰,会经历意外也会有幸运。

而一个人的高贵则体现在失意困顿时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功成名就时的不忘初心,兼济天下;在理想不敌于现实时的宁溘死以流亡兮。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陶渊明作为文人的风骨;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是屠呦呦作为科学人的高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作为教育者的高贵。

一个人如果在世俗中,能坚守住自己内心的高贵,无疑,他就是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别让世俗绑架了你。

社会衡量成功总会遵循一些世俗公认的指标:财富、权利、知名度,甚至各种头衔和奖项。

这无可厚非,但有一种成功也很重要,那是一个人长久以来内心深处的平静,它关乎人内心真正感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赫芬顿曾说:“我们应该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保持一点距离,这样你才能真正找到自己。

不要通过失去自我来博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要扪心自问,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成就,我们的梦想,以及我们是谁。

”别让世俗绑架了自己,不必拘泥于权利、声望、他人的评价,尊重自己的真实意愿,依照内心做事,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活得坦荡而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