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由于生活垃圾种类多样,因此在各种城市垃圾中最难处理。
虽然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产物,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存在,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理念及处理方式等和我国有很大不同,这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及处理现状
1. 排放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已达到历史累计存量,侵占土地面积多达5×108m2,全国约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有1/4的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而根据科技部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年排放量达440kg,并且仍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2. 处理现状。
发达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排放量和垃圾堆积量比我国少得多,这一方面与我国大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家投入力量以及科技处理手段落后有关。
我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而发达国家已达到2%~3%,日本的这一比例达
3.7%,看似很小的差距,但是具体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上却相差甚远。
二、我国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
面对我国生活垃圾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显得有些不足。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垃圾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再次是焚烧处理,所占比例较小。
1. 填埋。
填埋是我国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具有省时、省钱、省力等优势,但对于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来说,填埋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无论对土壤还是地下水资源都会造成危害。
2. 堆肥。
堆肥技术是通过细菌等生物技术将可降解垃圾转化为肥料。
使用堆肥技术能有效处理很多生活垃圾,如废弃食物、粪便等。
这些生活垃圾经过堆肥处理成有机肥,可大大改善土壤肥力。
但是,堆肥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未分类的垃圾中有很多不适合堆肥技术,如重金属等。
3. 焚烧。
这项并不算技术的垃圾处理方式在日常生活垃圾处理中运用程度最低,由于目前我国建立大型焚烧处理厂的城市较少,这种方式成了一般民众或者小规模垃圾处理厂最常使用的、最不易管理的垃圾处理方式。
垃圾焚烧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对大气质量具有很大的威胁。
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改进措施
分析目前我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复杂、水平较低。
要想更有效地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
(1)资金投入。
要处理大量的生活垃圾,国家的资金投入是一切具体手段实施的基础,只有国家加大重视程度,将城市垃圾处理当成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使得这种需求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2)人力投入。
在国家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各城市也应注重人力的投入,组织充足的环保工作队伍并对其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及垃圾处理相关技术培训,还要切实保证环保人员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有了充足且高素质的环保卫生队伍及资金、技术和设备保障,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才能够顺利进行。
2.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
(1)要对垃圾进行收集、分类,并选择适当的垃圾处理方式。
(2)对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应采取领导负责制及政府监督制。
这样,可以从制度上促使对垃圾的妥善管理,安全处理。
对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处理方式,要采取问责制追究其责任,切实从制度上保证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环保、高效处理。
3. 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面对日益增多的城市生活垃圾,加强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也是重要的举措。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培养和建立中国的城市垃圾产业。
在产业化发展趋势下,应该加强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实现完全、无污染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4. 加强环保意识,减少生活垃圾排放量。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垃圾的排放不可避免,但是垃圾的排放数量及方式却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我国应大力发展环保教育,不仅要在学校进行,更应多做公益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减少垃圾排放量,实现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
这样,既能保证民众的正常消费需求,也能有效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降低垃圾处理难度。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