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六章肿瘤。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9)、简述题(31)、填空题(13)及单项选择题(62)。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六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第二节肿瘤的形态第三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第四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第五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七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八节常见肿瘤举例第九节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第十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第十一节环境致瘤因素第十二节肿瘤与遗传重点难点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和结构特点、肿瘤的命名及分类、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和原位癌。
熟悉: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了解:常见的致瘤因素、肿瘤与遗传。
一、名词解释(29)1、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2、肿瘤的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3、肿瘤的异型性(atypia):是指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和细胞出现成熟障碍和分化障碍的表现,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
4、病理性核分裂象:是指核分裂象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三极或多极、顿挫型等核分裂象,称病理性核分裂象,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5、癌(carcinoma):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6、肉瘤(sarcoma):是指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淋巴造血组织、骨、软骨及滑膜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7、癌肉瘤(carcinosarcoma):是指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称为癌肉瘤。
8、“癌症”(cancer):习惯上常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9、肿瘤演进(progression):是指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侵袭性增加的现象称为肿瘤演进,可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
10、肿瘤的异质性:是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基因改变或其他大分子改变,导致肿瘤细胞群体出现差异,称为异质性。
11、肿瘤的局部浸润:是指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局部浸润或直接蔓延。
12、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是指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性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13、种植性转移:是指当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浆膜时,瘤细胞可脱落并像播种一样散落于体腔的浆膜或其他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并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
14、癌症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是指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和全身衰弱。
可能主要是肿瘤组织或机体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等作用的结果。
15、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是指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ACTH等),引起内分泌症状。
16、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指不能用肿瘤的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加以解释的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是由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免疫)等原因间接引起。
17、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是指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称为交界性肿瘤。
18、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s)或假肿瘤性病变(pseudoneoplastic lesions):指本身不是真性肿瘤,但其临床表现或组织形态类似肿瘤的病变19、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或称纤维瘤病:是指包括一大组疾病,较多见的有韧带状瘤、瘢痕疙瘩、结节性筋膜炎等。
病变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肿块,但非真性肿瘤。
增生的瘤样纤维组织比较成熟,但在局部常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有时纤维母细胞生长较活跃,细胞丰富,核肥大,甚至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如切除不完全,可多次复发。
20、毛细血管瘤:是指内脏血管瘤以肝脏最多见。
系由多数毛细血管密集而成,管腔明显或不明显,称毛细血管瘤。
21、海绵状血管瘤:是指内脏血管瘤以肝脏最多见。
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血窦,似海绵状结构而称海绵状血管瘤。
22、畸胎瘤:是指起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生殖细胞,由来自三个胚层的多种组织成分混杂构成的肿瘤,如同一个畸形胎儿,故称畸胎瘤。
女性多见。
好发于卵巢和睾丸,也可见于纵隔、腹膜后、骶尾部等处。
23、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指起源于视网膜胚基的高度恶性肿瘤。
40%的病例有家族性和遗传倾向。
好发于1~7岁的婴幼儿,3岁以下最多见,6岁以上罕见。
双眼受累者约占30%。
24、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部分源于黑痣恶变。
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常发生于头颈部、足底、外阴及肛门周围。
25、癌前疾病(或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26、异型增生(dysplasia)或非典型性增生:是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被复的鳞状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上皮。
27、原位癌:是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28、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指从上皮的异型增生到原位癌这一连续的过程。
多采用两级分类法。
如胃肠道黏膜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异型增生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29、早期浸润癌:是指原位癌如突破基底膜发生浅表的浸润,又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则属早期浸润癌。
如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其生存期和原位癌基本接近。
二、简述题(31)1、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表现在什么方面?答:①细胞体积异常②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致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质比增高④核大小、形状和染色差别较大,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⑤核仁明显,体积大,数目增多⑥核分裂象增多,出现异常核分裂象(病理性核分裂象)。
2、简述肿瘤组织糖代谢的特点。
答:肿瘤组织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的情况下均以糖酵解增强为特点。
糖酵解亢进是肿瘤组织代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简述肿瘤组织蛋白质代谢的特点。
答:肿瘤组织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均增强,但合成大于分解。
瘤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利用能力也明显增强,甚至与机体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合成肿瘤本身所需的蛋白质,以维持其肿瘤性增生的需要,结果导致晚期癌症患者出现恶病质状态。
4、简述肿瘤组织核酸代谢的特点。
答: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合成DNA和RNA的能力均增强,DNA与细胞的分裂、增生有关,RNA和蛋白质合成有关。
因此,核酸增多是肿瘤细胞繁殖生长旺盛的物质基础。
5、简述肿瘤组织酶代谢特点。
答:肿瘤组织中的酶可有含量和活性的改变,而无质的变化。
一般恶性肿瘤组织均有氧化酶减少,蛋白分解酶增加。
6、简述膨胀性生长的特点。
答:(1)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随着瘤体逐渐增大,推开或挤压周围正常组织。
(3)肿瘤多呈结节状、分叶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4)触诊时瘤体可活动,手术容易切除,复发率低。
7、简述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答:(1)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有如树根长入泥土一样,浸润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3)肿瘤多呈蟹足状、溃疡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无完整的纤维性包膜。
(4)触诊瘤体常固定或活动度小。
手术切除比较广泛,术后易复发。
8、简述外生性生的特点。
答:(1)良、恶性肿瘤均可呈外生性生长(2)主要见于体表、体腔和脏器的管道表面发生的肿瘤,往往向表面生长(3)形成乳头状、菜花状、息肉状、蕈状等。
9、简述淋巴道转移的特点。
答:(1)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首先侵入毛细淋巴管,大多按淋巴液引流方向到达局部淋巴结,形成淋巴结内转移癌。
(2)受累淋巴结常呈无痛性肿大,质硬。
切面多呈灰白色。
10、简述血道转移的特点。
答:(1)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的晚期也可发生血道转移。
(2)癌细胞随血流转移到肺最多见,其次是肝,故肺部X线检查对确定肿瘤患者有血道转移是很有必要的。
(3)转移瘤的特点是常为多个,边界清楚,多接近于器官的表面。
(4)位于器官表面的转移瘤,由于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
11、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答:(1)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在局部生长,不浸润,不转移,故一般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大,表现为①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②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③出血和感染④发热⑤疼痛⑥恶病质⑦副肿瘤综合征。
12、为什么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会出现恶病质?答:发生机制可能是:⑴营养缺乏:这虽与肿瘤的不断生长导致营养进行性消耗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进食困难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或丢失所致;⑵肿瘤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肿瘤转移和各种并发症引起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导致生化平衡紊乱,生成某些毒性代谢产物所致;⑶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精神负担以及疼痛等,影响进食和睡眠,与恶病质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13、癌与肉瘤有何区别?1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有何区别?答:15、简述乳头状瘤的病变特点。
答:病变特点:⑴肉眼观察:呈外生性生长,形成多个乳头状或指状突起。
⑵镜下观察:可见乳头表面被覆增生的上皮。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被覆乳头的上皮,可为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
乳头状瘤增生的上皮不向深部浸润,基底膜完整,乳头中心为含血管的结缔组织间质。
发生在外耳道、阴茎、膀胱的乳头状瘤易复发或恶变而成乳头状癌。
16、简述腺瘤的病变特点。
答:病变特点:发生于腺器官的腺瘤多呈结节状,常有包膜,界限清楚,发生于黏膜面的腺瘤多呈息肉状。
17、简述鳞状细胞癌的病变特点。
答:病变特点:⑴肉眼观察:多呈菜花状或溃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