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屠呦呦师弟王曦明滚蛋吧,肿瘤君!

屠呦呦师弟王曦明滚蛋吧,肿瘤君!

屠呦呦师弟王曦明滚蛋吧,肿瘤君!
这个星期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各大医院的肿瘤早筛、肿瘤讲座、义诊等等活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目前,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大部分肿瘤病人发现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术后康复缓慢。

提起肿瘤,想必大家都会皱起眉头,仿佛一纸肿瘤诊断书就能给人宣判死亡。

但其实在中医看来,肿瘤,是有机会滚粗的!
上海知名肿瘤专家王曦明,数十年间一直在跟肿瘤癌症进行长期的博弈。

经过王羲明治疗的癌症患者,生存期长达十多年的案例有不少。

拿甲状腺腺瘤举例,在王羲明发表的论文中统计有30个病案,其中有40%的患者经过治疗肿瘤完全消失,10%的患者肿瘤消失一半……
王羲明,我国著名内科学家和中西医高级临床专家。

荣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
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

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医学专家'证书,享有我国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治疗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甲状腺肿瘤、脑瘤、淋巴瘤、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丁氏内科的得意门生
内忧外患的时候,往往会涌现出众多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良医。

清末民国的上海,就曾经历了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曾看过一段有这样的描述:
八仙桥是海派中医高地之一,在金陵中路靠近嵩山路这一段,针灸、内科、伤科医师众多,几乎是隔几个门面就挂着一块中医招牌。

那时,人们看病有两个习惯:看西医找医院,比如广慈医院、中山医院;看中医找医生,石筱山骨伤好,顾筱岩疡科好,韩哲仙治黄疸,臌胀……哪个医生擅长什么病,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上海名中医在当时就是大明星。

在众多的医馆流派中,对近代上海中医内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丁氏内科。

其创始人丁甘仁先生,是海派中医的一代宗师,也是上海现代中医教育的开山鼻祖,通过兴办现代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医名家,王羲明就是其中知名的一位。

“1945年,我考进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我们是第29届,校长是丁甘仁的长孙丁济万。

”时隔71年,王羲明提起年少时学医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

与现在的学校教育不同,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讲究课堂教育和师承教育结合:“除了课堂上跟不同的老师学习不同的科目外,我们还跪红地毯、递红帖子正式拜丁济万为老师,跟在他身边抄方子,真正深入的学到了老师的专长。


“丁氏内科以中医中药为主进行各科疾病的治疗,擅以“轻灵”特色,取“轻可去实、灵验显效”治则:用药不会太多,用量不是最大,可是集合了中药良好的优势,可以实际解决患者的疾苦。

”这种务实的治疗思想影响了王羲明的一生。

英国国家图书馆内收藏的《孟河医学源流论》,这是一部以外国学者的视角和观点研究撰写的关于中医流派的学术著作,书中大量内容描写了孟河丁氏医家丁甘仁
少年成名
在上海市杨思区第5联合诊所中医内科工作到1952年,王羲明考
取了中央卫生部招收的中医研究班,进入北京医学院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随后被分配到北京医学院附属北京人民医院。

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正毕业于此
在北京工作期间,王羲明接诊了一位众多西医都束手无策的、由肝硬化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

在王羲明用中医中药对他进行治疗以后,原本很明显的食道静脉曲张竟然完全消失了。

当时的院长翻到这则病例,直呼不可思议,嘱咐王羲明好好总结、发表论文于院刊和北京医学院学报。

令人啧啧称奇的疗效让“王羲明”这个名字在北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患者辗转来到北京人民医院,点名要寻王医生,治疗肝硬化也成为北京人民医院的特色项目。

40%的甲状腺瘤治愈率
1962年,王羲明回到上海,就职于上海市中医医院,开始研究肿瘤并创办了肿瘤专科,一直到退休,王羲明都在跟肿瘤癌症进行了长期的博弈。

经过王羲明治疗的癌症患者,生存期长达十多年的案例有不少。

拿甲状腺腺瘤举例,在王羲明发表的论文中统计有30个病案,其中有
40%的患者经过治疗肿瘤完全消失,10%的患者肿瘤消失一半。

“我遇到过很多患者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中医,吃中药三个月后,瘤没有了,就连给他们做超声波医生也觉得奇怪,直问他们是在哪里治疗的。

”王羲明说,“中医不是人们眼中很玄的东西,我们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有着很深的科学内涵,能够切实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警察是家里的常客
漂亮的治愈率不是懒懒散散就能得到的,在王羲明眼中,医生不是享福的职业,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

王羲明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担任肿瘤科主任时用人的原则就是勤奋二字:“我们肿瘤科病人比较多,工作很辛苦,奖金相对高一点,因此有些医生冲着奖金就想到我的科室来,但是又不想值夜班,不想像
我们一样辛苦,我说:不能吃苦,不值夜班就不要来”。

王羲明的临床工作忙得不得了,夜班一值就是大半生,很少有完整的陪伴家人的时间:“早先家里没有电话,有紧急的病患需要救治,住院医生就打电话给派出所,派出所的人民警察再来家里叫我回医院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警察就是我们家的常客。


把这段忙碌的经历当做笑话讲给我的时候,86岁高龄的王察明就坐在宝中堂的诊室里,他上午刚看了二十多位患者,而再有几分钟,下午的门诊又要开始了……
除了继续不停的坐诊外,王羲明还抽出业余的时间,花了整整十年,将手里积攒下来的丁甘仁传人章次公老师的1256例成功病案编撰成共计75.5万字的《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广流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