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1月广东省自学考试06270技术经济学试卷答案

2008年1月广东省自学考试06270技术经济学试卷答案

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 6270)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经济和【 B 】A.农业B.计量C.科学D.数据2.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 C 】A.国际和国家水平B.企业、事业单位水平C.部门、地区水平D.农户水平3.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资源报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C 】A.一直递增B.先递减后递增C.先递增后递减D.一直递减4.在下列资源中,属于流失性资源的是【 B 】A.饲料B.劳动力C.化肥D.种子5.某种资源投入增加,产品产量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这称为【 B 】A.资源报酬递减B.资源报酬递增C.资源报酬固定D.资源报酬平衡6.为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 D 】A.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B.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C.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耗费量7.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10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可获得产值25万元,则资金占用产值率为【 B 】A.200%B.166.7%C.55%D.1.66%8.选择课题项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 C 】A.完成时间较长B.完成时间较短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D.完成时间无限制9.具有预测性和严密科学性特点的一般分析法是【 B 】A.综合评分法B.试算分析法C.连环替代法D.比较分析法10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Y1=18,Y2=24,变为Y1=22,Y2=20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F2代替F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A 】A.-1B.-2C.-3D.-4.511.当MPP=4,APP=8,则E P等于【 C 】A.2B.1.5C.0.5D.0.2512.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 D 】A.固定比例报酬B.规模经济C.比例经济D.比例不经济13.已知生产函数为y=9x1-2x12+8x2-x22,当x1=1,x2=2时,资源x2替代资源x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D 】A、固定比例报酬 B.规模经济 C.比例经济 D.比例不经济14.一般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与农业技术商品价格转让次数呈【 A 】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无相关关系D.无法确定15.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 A 】A.专利是公开的,技术诀窍是秘密的B.专利为非知识产权,技术诀窍是知识产权C.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D.专利和技术诀窍都受法律保护16.某技术员发现,每小时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是10单元,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5,则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A 】A.2B.5C.10D.5017.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増纯效益为6600万元,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50万元,推广费20万元,新增生产费用3500万元,则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 】A.185%B.156%C.150%D.89%18.以何种方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政策管理发展的趋势? 【 A 】A.法律B.计划C.文件D.措施19.适宜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国家是【 D 】A.美国B.澳大利亚C.加拿大D.日本2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0.9K0.6L0.8,其中K、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则函数式中0.6是表示【 A 】A.资本的产出弹性B.资本和劳动的转换系数C.年技术进步的平均变动率D.资金对劳动力的边际替代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指标中用来表示技术转化的中间效果的指标有【 ABCE 】A.肥料利用率B.全价饲料转化效率C.种子发芽率D.单位化增产率E.农机作业合格率22.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包括【 ABCDE 】A.规模B.水平C.速度D.结构E.效益23.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构成的要素包括【 ACD 】A.成果条件B.产品结构条件C.生产条件D.市场条件E.推广条件24.关于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描述正确的有【ABCE 】A.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B.适用性特征C.综合性特征D.非公益性特征E.地域性特征25.关于中性技术进步描述正确的是【 BDE 】A.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B.同比例减少了资本、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C.一般表现为节约劳动力D.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很少见E.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х”,并改正划线部分。

26.农业技术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综合性强。

【√】27.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项目。

【х】改为“难度适当”28.成本利润率指标反映了资金消耗新创造价值的经济效果。

【х】改为“资金生产率”29.农产品产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30.随机参数的取值通常为0和1. 【х】改为“虚变量”31.农业技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

【х】改为“无形损耗突出和实现时间较长”32.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主要取决于无形消耗。

【х】改为“无形损耗”33.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х】改为“法律”34.劳动力节约型技术一般是由生物技术实现的【х】改为“土地节约型”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5.经济临界点经济临界点:指经济效益发生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盈亏点或转折点。

36.投资年利润率投资年利润率是指年平均利润增加额(年平均成本节约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37.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经济全程结合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的新事物。

其涵义是把能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知识形态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转化为具有现实生产力的技术经济活动。

38.获得性技术进步获得性技术进步是指通过引入本系统之外的已有技术而实现的技术进步,是科技创新的结果。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9.简述生产函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产函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有: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降低,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资源投入增加的幅度即出现报酬递减。

在这个阶段内,总产量按报酬递减形式继续增长,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一定限度内,继续投入资源仍可以获得收益。

资源投入量的最适点,即可以获得最大收益的点,就在这个阶段内,因此,称第二阶段为生产的合理阶段40.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最优生产原则,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2)农业发展的目标(3)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4)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下列是三个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其评介项目有产量、费用、用工和收入。

它们的权重分别是30%、30%、15%、请对以上3个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对这三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分数为:第一种方案 4*30%+3*30%+5*15%+4*25%=3.85第二种方案 5*30%+2*30%+2*15%+2*25%=2.9第三种方案 2*30%+4*30%+4*15%+1*25%=2.65所以第一种方案最好,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最差选择第一种方案42.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y=x12/3x21/3,资源单价Px1=2元,Px2=1元,要取得800单位的产量,求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资源配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最小成本。

解:2122112233121133122233121133121323113223x x x x x x MPP x x MPP x x MPP P MPP P x x x x ----==== 231312800x x =所以1228.28x x ==最少成本为28.28*2+28.28*1=84.84成本最少是12,x x 分别投入28.28,28.28 ;最少成本为84.84元43.某农场根据N 、P 、K 肥不同的施肥水平与棉花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如下:y=8N 1/2P 1/3K 1/2,式中N 、P 、K表示N 、P 、K 肥的投入量,y 表示棉花的产量。

若N 、P 、K 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18、8、36公斤,试问:(1)平均施肥量水平下棉花的理论产量;(2)写出N 、P 、K 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3)根据边际产量函数,计算施用N 肥的边际产量。

解:(1)理论产量为:1131212131288*18*8*36407.29y N P K ===公斤(2)1213124N MPP N P K -=12231283P MPP N P K -= 121314K MPP N P K -=(3)1213121131244*18*8*3611.31N MPP N P K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