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 知识点1:质点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 .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D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
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
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 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s 末这1 s 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 s 末这1 s 的时间D.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路程一定大于等于位移大小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
练习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 V 甲>V 乙C .y-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 图象D .y-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t 图象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
方向与此时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练习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 m/s 和v 2=15 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2.5 m/sB .12 m/sC .12.75 m/sD .11.75 m/s知识点6:加速度0t v v v a t t-∆==∆ (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练习6-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练习6-2:对以a=2 m/s 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意1 s 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B .第n s 末的速度比第1 s 末的速度大2(n-1) m/sC .2 s 末速度是1 s 末速度的2倍D .2 s 末的速度是1 s 末速度的的4倍练习6-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当t=t 0时,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 逐渐减小,则它的( )A .速度变化越来越慢B .速度逐渐减小C .位移继续增大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知识点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练习7-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B .t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 2C .第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练习7-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BD知识点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变)(1)速度公式:0t v v at =+(t v at =) (2)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 (212s at =) (3)课本推论:222v v as -=(22v as =)(4(5)中间时刻的速度:0/22t t v v ==。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ns aT-=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
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是6 m,则刹车后5 s内的位移是多少?答案:18.75 m练习8-2: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答案:36 m;25 s。
知识点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
常见计算:一般就是求加速度,及某点的速度。
T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
(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果有6组数据,则4561232()()(3)s s s s s saT++-++=如果有4组数据,则34122()()(2)s s s saT+-+=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12n nnS SvT++=比如求A点的速度,则2OA ABAS SvT+=知识点9: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gt.H=gt2/2,v t2=2gh练习9:雨天后一房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水下落到地面时,第五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 m,则此房子的高度是()A.2 m B.4 m C.8 m D.16 m知识点1:力练习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受力之后再反过来对手有一个作用力B.运动员将篮球投出后,篮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篮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知识点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练习2:关于重力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不能用天平测量B.物体放在支撑面上,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撑面C.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D.物体形状固定不变,物体运动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不变知识点3:弹力(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5)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假设法练习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重合B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 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性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知识点4: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N F f μ=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2)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f 静≤f max (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注意: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练习4-1:关于摩擦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C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D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的方向垂直 练习4-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 .由N F f /=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知识点5: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练习5-1:一物体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B 使物体沿斜面的力实际是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合成C 物体所受重力在垂直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D 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实际上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练习5-2:放在水光滑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F 1=8 N ,方向水平向左,F 2=16 N ,方向水平向右,当F 2从16 N 减少至0时,二力的合力大小变化是( )θO O’A.逐渐变大B.逐渐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练习5-3: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那么,必须同时加一个力F’,这个力最小值是()A.F tanθB.F sinθC.F cosθD.F/sinθ知识点6:共点力平衡(1).平衡状态a.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