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人感恩的故事

古人感恩的故事

古人感恩的故事 篇一:三下感恩朋友古代故事 羊角哀和左伯桃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 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 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 头,后来听 说楚元王慕仁为 义,遍求贤士, 乃携书一囊,辞 别乡中邻友,迳 奔楚国而来,迤 逦来到雍地,时 值严冬,雨雪霏 霏, 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 左伯桃走了一天, 衣裳都湿透了, 勉强忍住寒冷前进, 看看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 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 出一个书生 来,四十四五 纪,知道了左 桃的来意,便 口欢迎他进 走年伯一屋 去。

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 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国 救民的人, 二人三言两语, 便十分投机, 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 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

一 日天晴,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

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 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 要饿死 。

他自己知 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

想罢便故意摔倒地 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

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

羊角哀大恸而号。

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 去 求取功名。

言毕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 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

羊角哀弃官不做,要 去寻左伯桃的尸首。

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 给左伯桃香汤沐浴, 择一块吉地安葬了。

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

坟墓和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散,见 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鬼与鬼便起了纠纷。

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

诉说荆轲 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 来帮你的忙罢。

”说罢,自刎而死。

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

天明:荆 轲的坟爆开了。

知音之交 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在晋国任上大夫。

晋侯想与楚国通好,就派俞伯牙访 问楚国。

俞伯牙到楚国办完公事,拜辞楚王,楚王赠给黄金彩缎,高车驷马。

俞伯牙离楚国一 十二年,想走水路绕大圈而回,饱览楚国江山胜景。

就假奏 楚王 说:“臣身患小 恙,不 能骑马乘车,想坐船回去,以便医药。

”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命令水师拨一只大船送俞 伯牙回晋国。

俞伯牙乘着官船,不一日,到了汉阳江口。

正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偶然风狂浪 涌,大雨倾盆,官船不能前进,停靠山脚下。

不一会儿,风平浪静,云散月现。

那雨后之月, 更加光亮。

俞伯牙坐在舱中闷得慌, 就走到船头上, 一边观赏月色, 一边捧起瑶琴, 轻轻弹奏。

忽然,俞伯牙发现有人在偷偷地赞赏他的琴音,立刻叫人去找,当场找来了一个樵夫。

俞伯牙 见是个砍柴的人,就笑着说:“山中砍柴之人,也能听琴?叫他走吧。

”那个樵夫不仅不走,还 高声说:“大人错了!岂不知‘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无听琴之人,这夜 静更深,荒山脚下也不应该有弹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凡,就问他:“他既是听琴的,我 刚才所弹何曲?”樵夫答:“刚才大人所弹的是孔子叹颜回。

对不对?”伯牙一听回答,非常高 兴地说:“先生果然是听琴者。

”就吩咐手下的人把那位先生请上船细谈。

那樵夫上得船来,伯牙手下的人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手拿尖担,腰插板 斧。

就嘱咐他说:“喂,你见了我老爷要下跪叩头。

问你什么,要小心答应。

”那樵夫说:“诸 位不用粗鲁,待我解衣相见。

”说完脱下蓑衣斗笠,解下板斧、放下尖担,下船舱向伯牙作了 个长揖而不下跪叩头,说:“小人施礼了。

”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中哪里有这樵夫?慢慢举手 说:“贤友免礼罢。

”叫书童搬一个凳子放在下席让他坐。

那樵夫见伯牙全无客礼,也不谦让, 俨然坐下。

伯牙既不叫人奉茶, 也不问姓名, 劈头就问: “刚才岸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 “正是。

”伯牙说:“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

此琴何人所造?弹它有甚好处?”樵夫答:“此琴 是伏羲氏所琢,是瑶池 之乐,故名瑶琴??”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熟知乐理,非常高兴, 篇二: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 已——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 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 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 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 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明朝时冯梦龙 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

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 得已, 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 就来到淮水边垂钓, 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 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韩信深受感动。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 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 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也正在附近躲 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 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

可 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 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

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 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第一次攻 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 的时机。

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

? 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

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 自杀。

附 恩赐---原指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而给予赏赐。

今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恩泽--封建社会 里称皇帝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恩怨--恩惠或仇恨。

(多偏指仇恨) 恩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

恩情--深厚的情义。

恩惠---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恩典---恩惠。

恩德--恩惠。

恩爱--夫妻亲热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

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 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大多伟人,名人都具有感恩之心。

满怀感激毛泽东写了《给徐特立的一封信》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 自为妈妈洗脚满怀感激写了《我的母亲》;满怀感激之情朱自清写了《背影》;伟人之所以伟 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毛泽东给徐老祝寿 1937 年初,党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来延安,适逢徐特立 60 大寿,毛泽东草席未暖,就发起 为徐老祝寿的活动。

1 月 31 日夜,毛泽东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

2 月 1 日黎明,警卫员见他一夜 没合眼,有一次来请他消息,他说:?我顾不上休息哟,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我的老师, 也是大家的老师徐特立的寿辰!我还要写贺词呢?!说着,他提笔写了封长信。

信中,他热情 地颂扬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并写道:?你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写罢,他顾不得吃饭, 又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亲自检查了一番。

寿堂设在延安城东饿天主教堂里。

中央办公厅蒸 了 60 个馒头,以代替寿桃,并预备有瓜子、花生、红枣等,摆满了铺者红布的桌子。

参加祝 寿的人挤满了教堂。

徐特立头戴一顶鲜艳夺目的大寿帽,有毛泽东等陪着走进来,被团团围在 中央。

人们纷纷起来,恭恭敬敬地给徐老敬献寿酒在这种令人陶醉的气氛中,中国文艺协会的 同志们朗诵了一首由丁玲、周小舟、徐梦秋等一起为徐特立凑成的祝寿诗:苏区有一怪,其名 曰徐老。

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

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

万里记长征,目录以编好。

沙盘教学生,A I U E O 文艺讲大众,现身说明了。

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

绿水与青山, 徐老永不老。

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前两句写长征时神态,很好。

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

(真是这样,很真实。

末尾两句也好) 绿水与青山,徐老永 不老。

这时一个女孩子跑上 来给徐特立系上了一条红领巾,毛泽东站起来,笑容可掬的说: ? 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你长命百岁!’ 感恩就是要学会倾听、感恩、尊重、宽恕。

倾听;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要求,并且予以协助。

感恩;不断的感恩,付出更多的爱,灌溉爱的禾苗。

尊重;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发自内心的赞美。

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接受对方的全部。

两个特别的感恩故事 美国的总统罗斯福曾经有过《感谢朋友》这样的一段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