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3篇)wtt帮大家整理的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我是高一年级的政治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听了各位同仁的发言,深受鼓舞,也倍感压力。
在已经过去的三个月中,我们两个班总体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同学的成绩进步了,我们很满意。
而有些同学没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我们很替他惋惜。
但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老师们的付出,能成为你们进步的源泉,我们期待着你们的成长和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备课,努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确定一种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
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
要使绝大多数都能听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对于平时的考试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
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对于考试中暴漏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快速帮助学生解决,对于基础知识就要求平时狠抓落实,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同学们,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心无旁骛的去履行。
要认真的听好每一堂课;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树立良好的信念与意志。
勤学、苦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习时间以及课余时间,争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学们,让梦想的力量点燃生命,让自己的灵魂浸润信仰!相信自己,将不可能的一切都变成可能。
沸腾的斗志刷新了我们的世界,不要放弃,勇往直前!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不要后悔。
让我们去勇敢的拼搏,创造新的奇迹吧!政治课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发言的教师中我年龄最大,但我们政治组把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交给我,我还是感到很荣幸。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就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一个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政治课,让师生都来喜欢你,下面我讲五个意思:1,让我们的观念“新”起来。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上好政治课,必须改变对传统政治课的看法。
传统政治课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都是枯燥、说教的代名词,其实现在的政治课是一门有用、有味、有趣的课程,因为现在政治教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模块,每一个内容都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它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包含着无尽的哲理思想,无论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还是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都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略举几个政治考题来让老师们欣赏:《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下列名句中与其所蕴含相同的哲理的是()A、芳林侧畔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一个哲学题,它充满诗意,把哲学知识与语文知识巧妙结合,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步过渡到“精神消费阶段”,不再单纯地吃“风味”、吃“营养”,还要求吃“品位”、吃“文化”,要从中吃出艺术的美感、文化的内涵,享受多样的情趣。
据此回答: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根本原因是()A.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B.商品价格全面持续下跌C.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D.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较为乐观这是一个经济生活题,它贴近生活,材料从生活中来,把生活与经济学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现象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如果……》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这是一个文化生活题,它用一段富有哲理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包含着许多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这仅仅是政治众多有趣考题中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现在的政治不枯燥,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政治准确地说应叫高中“思想政治”,“思想”这个容易被遗忘或被忽略的词语,恰恰是政治学科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色。
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学走到高考面前就停止了,实在是让人不安和悲伤。
有良知的政治教师应该守住课堂的本分,不甘心于仅做应试教育的英雄,而更应做滋润学生快乐成长的甘泉,做学生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感悟生命的思想者,把课堂当作滋养学生性情、丰富学生心灵、充实学生思想的生命场。
而这恰恰是学生所需要的,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
2,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
要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必须先让老师的视野宽起来。
政治课内容丰富,政治课与其它课紧密相连,这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代著名哲人冯友兰说过“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定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和教科书一样多,讲起来难免结结巴巴,看起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可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拥有广博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所以我在每次上课时都会及时结合时政教学,补充时新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也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认识身边各种鲜活案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
使学生不要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要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大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政治课是理性思维的训练场,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政治课成功的关键。
为了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做法:(1)用巧妙的导入抓住学生。
精彩的政治课堂应当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灵性,充满着师生共鸣。
精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一个醒目的导入,更需要一个巧妙的切入,这个切入不应该是循规蹈矩的常规模式,而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框,我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歌词中“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从而引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用合理的过渡吸引学生。
政治课教学中的"过渡"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堂精彩的思想政治课离不开精彩且巧妙的"过渡"。
科学、合理、巧妙的过渡就像"黏合剂",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内容丰富多彩的过渡就像"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形式多样的过渡就像"调色板",可以让课堂知识学习的形式多样化,让课堂变得色彩斑斓。
(3)用有趣的事例来启发学生。
比如我在讲必修四《树立创新意识》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
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众大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出来。
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回答出来重赏,回答不出来重罚!”随后几天里,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的数据。
眨眼三天时间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
就在此时一个少年走进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水池有多少桶水,国王命令那位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少年去看池塘,少年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说说吧。
”少年眨了眨眼说:“这要看是怎样的水桶。
如果和水池一样大,那水池里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那池里就是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少年。
通过这个例子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把这堂课彻底激活了,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树立创新意识的几个要求。
(4)用精妙的设问来激活学生。
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巧妙地设问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
我的做法是:一是用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是抛砖引玉,启发思维。
启而不发,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只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讲问题的结果,只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是通过联想,启发心智。
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对已学的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在联想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并提高理解的效果。
4,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学会口头表述能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也是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下列做法:(1)用讨论让学生明辨与睿智。
“探究活动”是政治课课改的亮点之一,而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如何与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教师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的设置要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他们的自觉“补白”提供动力,防止出现问题太难无人答出或过于简单不屑回答的情况。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带着一颗包容和诚恳的心,同学生一起学习,允许他们犯错和质疑,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因为新课程下的政治教材更加注重生活体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老师,让他们感受成功。
(2)用展示与点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有着强烈的表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