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轻工纺织化纤类

一、轻工纺织化纤类

案例一:新建生猪屠宰项目项目情况:屠宰场在原有卷烟厂的基础上建设,项目靠近长江干流,废水排入市级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长江干流,长江下游有环境敏感目标。

工程包括锅炉房、分割车间、氨机房、冷藏库。

配套工程有:供电、供气、给排水、废水收集、焚烧。

粪尿收集后到指定地点堆肥处理。

厂区风向为东北风,厂西100米有居民、厂东南80米有居民。

问题一:该项目的评价重点是什么。

答题思路:一般回答此类问题以建设项目产生的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为主。

该题首先要对原烟厂大气、土壤等进行回顾性评价,再把项目的选址、长江水环境承载能力、周围居民的搬迁、液氨产生的风险评价、公众参与意见、施工期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废水处理厂处理方法可行性等也作为评价重点。

问题二: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答题思路:本题首先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处理量、剩余处理量及污水处理效率。

再分析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对特殊污染物的要求。

再分析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及有无市政管网。

然后分析建设项目废水产生量、产生浓度是否对处理厂产生冲击。

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接管标准。

问题三:建设项目在长江新建排污口是否可行。

答题思路: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在一、二、三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不得新建排污口。

长江为二类水体,下游有敏感目标,故不得建设排污口。

应将废水进行预处理再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尾水排入长江。

排入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问题四:项目的粪尿堆肥场一般产生那些污染。

答题思路:粪尿堆肥场与一般的垃圾填埋场一样,对环境的影响应从产生的恶臭对大气的影响,产生的渗滤液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的影响,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产生的细菌及病原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堆肥场所对周围景观的影响。

问题五:该项目验收大气监测布点的位置。

答题思路:该项目大气排放分有组织、无组织两种情况。

有组织排放布点一般在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与总排放处。

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布点在下风向2-50米,上风向2-50米为参考点。

其他物质排放布点在下风向10米,上风向10米为参考点。

一般布4个点,参考点一个。

案例二:制浆造纸技改项目项目情况:原项目:建设项目位于长江下游,有3万吨化学麦草浆生产线。

有3台35吨链条炉配备9MW汽轮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均超标。

技改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原址,为60万吨硫酸盐化学浆,大气排放部位有碱炉烟囱、白泥回收窑排放烟囱、热电站烟气排放口。

水经处理后排放到长江,排污口位于江岸边。

与项目配套的有400母林基地,其中改造林200母、新建林200母,林区内有水源保护区、土壤保持功能区。

林地位于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25度。

400母原料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

问题一: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答题思路:首先要知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30万吨化学浆属于鼓励类项目,而3.4万吨以下麦浆生产线属于淘汰类项目。

燃煤热电机组30万千瓦以下属于限制类,但热电联产除外。

按照热电联产的项目要求其热电比应大于100%,总热效率大于45%,固体废物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

问题二:项目林地生态评价等级为几级,评价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题思路:生态等级评价一般按照占地面积或占地长度,再根据林地内生态敏感区的重要性来综合判定。

矿山项目其评价等级可上浮一级。

改扩建项目按照新增面积和长度计算。

评价包括一是林地占地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回答与土地利用、水土保持、产业规划、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二是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回答建设项目在建设、运行期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对林地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结构、林地施肥对土壤的影响、地下水受外来物种的侵入的影响。

三是林地与建设项目的配套性分析林地成活率、采伐率,从而分析建设项目的原材料保证率。

问题三:计算排污口混合过程段长度。

答题思路:排放口与河流汇合分三个形式,为上游段、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段。

一般充分混合段采用零维或一维计算方式。

混合过程段按照排入河流的大小、下游是否有敏感区等情况来决定采用二维计算方式。

案例三:新建70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项目情况:在大红河流域建设70万吨林纸一体化企业,主要工程有20公里处的原料林基地,制浆与造纸、辅助工程及公用工程。

公司污水经处理后排入西南方的大红河,在大红河的下游有饮用水源取水口及国家森林公园,并在18公里处并入又一大河。

问题一: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答题思路:应该按照一般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来分析,一是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二是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包括水平衡图、物料平衡图。

三是建设项目的污染源源项分析及排放特征、处理措施、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等。

四是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与国家清洁生产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五是根据气象因素分析建设项目及项目内各车间的布置布局的合理性。

及现有资料说明对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

问题二:原料林基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答题思路:应从原料林建设、运行造成的影响来分析。

一是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是建设时期噪声、粉尘造成的影响。

三是原料林在成长过程中施肥等给土壤、地下水环境带来影响。

四是新建原料林由于生物品种单一,降低生物多样性减退生态功能,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是在采伐过程中造成的新水土流失。

六是外来物种侵入带来的影响。

问题三:化学浆项目运行期主要的污染因子是什么。

答题思路:一般该项目排水单元有制浆、碱回收等,排放的水污染物污染因子有COD、氨氮、悬浮物及可吸收卤化物(AOX)。

废气排放单元有热电站、碱回收、石灰窑等,排放污染物污染因子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恶臭、硫化物。

该项目特征因子为恶臭及可吸收卤化物。

污染因子还包括噪声及固体废物。

问题四:确定该项目地表水等级并制定水监测方案。

确定地表水等级一般根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污染物类型、污水污染物复杂程度、纳污河流的规模及水质有求。

该项目评价为三级。

监测方案包括:1、监测时段为每年的枯水期。

2、监测项目为COD\BOD\PH\DO\SS。

3、监测断面布置为:大红河与另一大河交汇处及上下游设置三点。

敏感目标设置二点。

排放口上游500米设置一点。

4、时间及取样:每期监测3-4天,根据河宽2个、水深2个供取样4个点,三级评价可混合样。

案例四:年产3万吨黏胶纤维项目项目情况:新建3万吨黏胶纤维项目位于低山地区,环境空气为二类区,水经处理后排入长江水体地表水为三类水体功能。

项目的主要原料有:二硫化碳、烧碱、硫酸、硫酸锌等,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二硫化碳与硫化氢。

废水排放有四部分,分别为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废水。

问题一: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

答题思路:确定水环境等级一般按照排污水量、排污水质复杂程度、污染物类型及纳污水体规模、水体对水质的要求来确定。

问题二:该项目排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那些,污水站尾水排入长江执行什么标准。

答题思路:除清下水可以直接排放外,其他均排入污水处理站。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入三类水体功能及二类海域的排放口执行一类排放标准。

问题三:污水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达到多少能够满足总量要求。

答题思路:COD的总量是已知的,减去直接排放的亲下水COD 后,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量。

然后再根据污水总排放量计算其排放浓度。

问题四:该项目有那些危险化学品,存在那些事故风险。

答题思路:项目原材料二硫化碳、烧碱、硫酸均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特点。

事故风险有危险物质的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由于二硫化碳的泄漏引起的火灾等环境风险。

案例五:新建2.5万张牛皮革项目项目:某皮革公司拟建一年产2.5万张的皮革项目,主体工程包括冲洗车间、鞣制车间、整饰车间。

辅助工程包括水处理。

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农灌概。

主要工艺为:1、冲洗车间包括水洗到酸洗之前各工序。

2、鞣制及将裸皮变成革的过程。

3、整饬属于干操作阶段,用于提高皮革的质量。

问题一: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

答题思路:一般制革项目排放废水的污染因子有:PH、氨氮、COD、BOD、SS、CL-、S-、CR3+、动植物油类、酚类。

大气污染因子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TSP、PM10及硫化氢、氨等。

问题二:项目清洁生产的指标有那。

答题思路:所有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均包括以下几点:1、项目设备及工艺的先进性。

2、原材料及资源的利用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

3、污染物的产生量主要是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

4、产品的合格率分析。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6、环境管理相关要求。

问题三:如何对项目废水污染物进行监测布点。

答题思路:一般项目均在污水处理站总排口设监测点。

而一类污染因子总铬与六价铬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设置监测点。

问题四:项目报告书应设置那些评价专题。

答题思路:一般报告书包括:1、项目概况。

2、项目工程分析。

3、项目的环境现状。

4、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的影响评价。

5、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

6、项目的产业政策分析。

7、公众参与。

8、环境管理计划。

9、环境风险分析。

10、清洁生产。

11、经济损益表。

如果是新项目必须对厂址合理性进行分析。

如果废水用于灌溉及对废水对土壤、农作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相关主题